命运选择与文学启蒙——作家雪漠接受《青岛画报》采访

标签:
命运文化生命启蒙 |
分类: 媒体聚焦 |
命运选择与文学启蒙——作家雪漠接受《青岛画报》采访
2015年10月17日下午,作家雪漠携新书《一个人的西部》在青岛接受了《青岛画报》记者的采访,围绕着“命由心造”“诺贝尔文学奖”“雪漠创意写作班”“大手印文化”等内容展开了交流。话题有大有小,有点有面,有远有近,有实有虚,犹如一叶知秋,一壶而观天下,虽然是短短的采访,但每一话题所延伸出来的内涵却是无尽的。
首先,记者从“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谈起,这套书系记录了中国西部一代人的真实生活,整整耗去了雪漠老师二十多年的黄金生命,那么,写作初衷,是出于文学的自觉,还是生命的自觉?雪漠老师对记者说:“最早是源于一个文学梦,但随着成长,便进入文化,再成长,进入心灵、灵魂,到最后变成生命的自觉了。《一个人的西部》和《野狐岭》中,它超越了文学,根本不像写作,它不是靠某个章节来吸引人,而是以整个的生命状态形成冲击,不在乎段落,不在乎句子,不在乎文字,也不在乎风格,这时的写作是一种生命写作。”
《一个人的西部》展示了雪漠老师改变命运的一段生命历程,由此可见,人的选择和文化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命运”,渗透于雪漠老师的每一部小说中,从《大漠祭》的“重要的,是如何活着”,到《猎原》的“心变了,命就变了”,到《白虎关》的“信命,但不认命”,一直到“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对文化的叩问、灵魂的历炼、终极梦想的寻觅等,直至《野狐岭》以百年后幽灵的目光来观照当下时,我们就会发现“命运”的奥秘。不管是从时代横向眼光来看,还是放眼于历史,放眼于肉体消失之后,再来观照人类的命运,我们就能明白,生命就如一个“管道”,无终无始,人人都在这个“管道”中生生死死,流离颠簸,轮回不断。所以,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便有了希望改变命运的命相学,如“五行”“八字”“风水”等。这些东西如同“基因”一般深深地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让人觉得真的有个“命运”,一遇事,就说“命中注定”的,改变不了。很多人都被这种理念所控制着,相信“命运”的存在。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细心的读者可以从“大漠三部曲”“灵魂三部曲”、《野狐岭》人物的命运中看出这种观念转变的脉络。
所以,针对《一个人的西部》中文化对命运的改变有哪些影响时,雪漠老师说:“我只是想告诉世界,许多时候,一个人的命运源于自己的选择。三十多年来,每一阶段都是我选择的结果。一个人有了选择的力量,和一种文化带来的自信心和定力,只要照着它去做就对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更高的文化参照,像太阳一样左右于生命本身,这时候,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在很多签售活动中,雪漠老师喜欢给有缘的读者题名“命由心造”四个字,从而表达自己的一种心愿。他在采访中说:“‘命由心造’的理念,来源于印度,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让中国人的命运才有了改变的可能性。当一个人被‘命运’这种文化所控时,就会信命;当一个人不被它所控时,就不会信命,所以,文化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提倡一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当记者问及大手印文化与写作有何关系时,雪漠老师说:“有一定关系,它是生命的一种程序。在这种程序的作用下,一个作家会一天天走向博大。大手印文化提倡对世界的观照和奉献,提倡人格的自我修练,提倡一种灵魂的重铸。在这种文化的熏染之下,一个作家会越来越大气,越来越大气,就能写出好东西。”
由写作的话题,记者又和雪漠老师谈到了中国文学和“雪漠创意写作班”,针对中国文学目前的现状,雪漠老师说:“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和热捧,这个时代的纯文学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雪漠创意写作班’实质上是一种文学启蒙,从文学的原点来进行启蒙,回到它的本初,作用于生命本身,让人有一种美学喜悦,让纯文学进入人的生命,让人生变得更精彩。”
最近,白俄罗斯女记者、散文作家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评价为:“其复调书写,是对我们这个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其作品是以记者身份与当事人访谈,记录各项重大事件,展示了一代人所经历的灾难和生活。由此,记者也想到了雪漠老师的创作特点。多年间,他也曾深入民间,采访了很多苦难中的人,包括农民、牧民、猎人等,同时,雪漠老师自身的生命历程也展示了一代人的生活。那么,他与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又有着哪些异同呢?
雪漠老师说:“她的小说我还没读过,有人说她是非虚构写作,具体怎么样不好说。但从对她的一些报道看,我觉得我和她相同的是都脚踩大地,去挖掘人生,寻找苦难,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古之草)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