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救心,与时俱进—第四届香巴文化论坛暨第二辑光明大手印书系首发式四

(2013-12-12 09:16:05)
标签:

光明大手印

香巴文化论坛

心印纪念会

爱心读书工程

香巴禅意生活馆

文化

http://www.xuemo.cn/upfiles/201312/20131212062300289.jpg

 

文化救心,与时俱进

 

——2013年第四届香巴文化论坛暨第二辑“光明大手印”书系首发式纪要

 

 

心印的故事,以及心印身边的故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很多听众都潸然泪下。然后,在这样的感人氛围中,纪念会进入了亲友发言的阶段。

 

首先发言的是尹晓铭先生。他曾是心印的上司。在纪念会上,他分享了与心印共事的一些片段,以及心印在患病期间给予他和他家人的关怀和帮助。他说,后者让自己终生难忘。他还专门读了今年712日与心印的一次短信对话,那条短信,他一直存在手机里。短信里,他说:“你要保重,你的心境很好,安慰的话就不多说了,但一定要保重”。心印回复道:“好的,非常感谢,其实生命对我来说,就是有一天就多做一天的事情而已。信仰对我来说,真是不可思议的救赎,要是没有信仰,我早就活在地狱里了。知道您工作很忙,但再忙也要提醒自己,不要卷进去,那些都不是生命本质的东西,不值得把身心卷进去。人身难得,人生无常,在无常前参透生死,是人生头等大事。”他还带来了同事们专为心印制作的PPT。自己的发言结束后,他一边展示那PPT,一边轻诵同事们对心印的祝福。这温馨感人的一幕,想必会永远定格在每个参与者的心中,成为很多人生命中的另一种滋养。

 

接下来发言的是陈思,她作为心印生前的好友,分享了心印对她的开导及帮助。心印曾是陈思丈夫生前的同事,她与心印的相识,就源于丈夫的离世。当时,心印送了她一本《金刚经》和一本《大手印实修心髓》,这两本书直接改变了她的一生。所以,她才能走出丧夫的阴影,进入香巴文化的大爱世界,不但消解了自己的痛苦,也有了利众的行为。心印圆寂前,陈思几乎一直陪在心印的身边,陈思说:“心印法师的生命态度,以及她的努力和坚持,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雪漠老师在文章中所说的‘跟死神抢时间’。”谈及为心印送葬的感受时,陈思说:“一般人的生命进行到这个阶段,往往什么都留不下,但心印不是这样。我看到心印法师的骨灰时,没有太多的悲伤,我知道她的骨灰跟我丈夫的骨灰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而且,我看到心印主编的杂志和书籍,就像看到了她的生命和灵魂,所以我觉得,她的生命并没有结束,而是以一种相对永恒的方式存在着。这是她跟很多人不一样的地方。”

 

陈思的发言刚刚结束,陈亦新便走上主席台发言。他讲述了自己与心印相识的过程,以及心印给他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说,每当在广州坐地铁时,他总要寻找一个“背影”:“在地铁里,无数个瞬间,我总会想起心印。我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在万千繁华浮沉之中,悄然离去,袅袅婷婷,如一缕轻烟。在地铁里,我总是无数次地寻找和她相似的背影,寻找和她相似的人生故事。”“心印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生命如何做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升华,如何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点非常难,但在这短短的四年间,她做到了,而且是在一种巨大的痛苦中做到的。四年时间,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晃而过。当你追忆过去的四年,就会发现,自己没做多少事情,但心印这四年,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实现了一种精神上的不朽。她用行为和经历告诉我们,在面对死亡,面对疾病,面对人生中突然而至的变故时,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实现真正的升华。”

 

广州的王菲陪着心印走过了她人生中几个重要的转折点。王菲回忆道,2009年,当身患绝症的心印陷入巨大的恐惧时,雪漠老师为她开示了心性,让她明白了真心,消除了恐惧、焦虑和诸多负面因素对她的影响。这是心印信仰人生真正的起点。2011年阴历六月十五,心印正式剃度出家,王菲见证了这个对心印最为重要的时刻。今年11月,王菲又见证了心印圆寂的全过程。王菲说,弥留时的心印,已完全断食了好几天,她的身体非常虚弱,眼睛出奇地大。最令王菲震撼的,是心印当时的眼神:“看到她的眼神,我就明白自己不是去看望一个病人的。因为,从她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是自己的灵魂。她的眼睛,就像我自己的灵魂之眼一样,我跟她对视着,没有任何语言。以前,来看望她时,我会刻意地想一些话题,想打破沉默,让她放松,让她开心,但这次,我没有。面对她的眼神,我就像在直视自己的灵魂,再也没有了任何的刻意之感。在她面前,我是一种非常赤裸的状态。”她还描述了自己为心印送葬时的情景:“我亲眼看到她被送入化尸炉,没有任何声音。我在化尸炉前踱来踱去,从心向外感到寒冷。真的。那个时候,我对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有了叩问:人为什么活着?虽然,我知道,每个人最后都要走进那里面,都要到那个地方去,但我从来没有追问过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以前,我看过很多书,雪漠老师也在书里无数次地强调死亡,但是,一切都不如那次的经历那般刻骨。以前,我们曾经享受过的物质也罢,什么也罢,在那个骨灰盒前变得一文不值,死亡把灵魂之外的、非生命本身的东西都击碎了。因此,我觉得,陪心印法师走完最后的这一段人生,对我的灵魂是一种拷问,一种极度的质问。今天,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我又想起了心印法师。她能如此安详地离开,原因是什么?当每个人直面死亡时,如何才能像她那样,让自己的灵魂宁静、安然、从容?我觉得,心印法师做那么多事情,就是为了享受那份宁静,那份安详,那份坦然。我也觉得,这就是香巴文化提倡的当下关怀和终极超越,两者是并行式的。” 

北京的陶庆霞在发言中,谈到了自己和心印之间的默契与相知。她也目睹了心印火化的整个过程,但她没有流泪。因为她知道,心印已经完全解脱了,至于那套“旧家具”,迟早是要消失的,重要的不是它,而是那些不会随着它的消失而消失的东西。陶庆霞说:“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明白,以明白的眼光去看生死,就会是另一种境界。因为,当你明白之后,就可以超越生死。有一天早上,我无意中看到了心印留下的一些便签,便签里写了一些事情,从那些文字中,我感觉到她已经放下了一切。她的这种超越,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所以,她用自己的生命和行为,给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课。” 

雷贻婷谈到了心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谈到了疼痛对心印的折磨。雷贻婷说,心印即使在如此巨大的疼痛面前,仍然用一种淡然、祥和、乐观和宁静的态度来面对大家。她默默地承受着那种痛,承受着所有的一切,把最美的一面留给了大家。雷贻婷还说,在患病期间,心印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编了很多书,她只想为这个世界多留下一些东西。这种精进和坚强,让雷贻婷很是心疼。每当雷贻婷对雪漠老师谈起这一点时,雪漠老师总是说:“做事,是心印活着的理由。活着时,能做利众的事情,心印就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雷贻婷在发言中,还特意提到了刘慧女。雷贻婷说:“刘慧女用了三个月,都没有记住‘奶格玛千诺’这五个字。她无论把这五个字放在手机里,放在钱包里,还是贴在自己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都没有记住这短短的五个字。但是,她在照顾心印法师的过程中,却把心印法师的点点滴滴都放在了心里,无微不至。我们知道,心印法师是一个病人,照顾她时,有很多情况是常人想象不到的,这些我都看在眼里,非常清楚。有时,刘慧女支持不下去时,就会想起对雪漠老师的一个承诺——老师,您放心,只要需要我,无限期。她就能继续坚持上一段时间。我想,我永远都忘不了这句话。因为,刘慧女让我记住了一种责任和担当。”

 

http://www.xuemo.cn/upfiles/201312/20131212062340357.jpg

心印的姐姐杨膳渟代心印宣读了心印生前发起的《香巴爱心读书工程》倡议书

 

在纪念会现场,心印的姐姐杨膳渟代表家人做了发言。她说:“多年来,老师和朋友们给予心印无微不至的照顾,特别在她临终阶段和圆寂后,更是把一切都操持得妥妥贴贴,这让我和家人感激不尽。在心印从得病到最后圆寂的过程中,我是真真切切地见证了她是如何实践香巴文化所倡导的那种精神。虽然这个病是那样地残酷、残忍,她每天都要忍受这种极刑,但她却勇敢而坦然地面对了一切。她从来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它当成修行来看待。这几年的痛苦,让她的精神境界在短暂的生命里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救赎,所以,在她临终的阶段,我才会看到她的宁静。她没有恐惧,完全是了脱生死了。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和家人才不会悲伤和牵挂。我们相信,她真的超脱了。所以,她的心愿才会那么有意义。”接着,杨膳渟代心印宣读了心印生前发起的《香巴爱心读书工程》倡议书。

 

最后,雪漠老师做了总结发言。雪漠老师说:“我让心印主持了首届香巴文化论坛,那次论坛办得非常成功。论坛后,我们留下了她的很多资料。当时,她还能说话。我们把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到她圆寂前,所以,心印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忘记的存在。”“四年时间,很多人都混过去了,但杨菲菲在这四年中,却成功蜕变成了心印,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建立了不朽的功德。当然,我说的功德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过去,杨菲菲追求的很多东西都消失了,能留下的,仅仅是心印在这四年中做过的事情。她的行为,让她成为了不朽的存在。那么,大家想一想,心印给了我们一种怎样的启发?我们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过?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的人生——几年,或者几十年后,你会像一堆臭骨头那样被人扔掉,还是被人建塔供养,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这就要看你自己的行为。”

 

心印圆寂后,雪漠老师专门为她题写了一副对联:“昆仑顶上升明月,无生石旁旧精魂。”对于这副对联,雪漠老师在纪念会上这样解释:“在过去,昆仑山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是神灵居住的地方。山顶升起的明月,是高于昆仑山的。这代表着,心印超越后,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为什么说‘无生石旁旧精魂’呢?因为,大手印无生无死。很多时候,佛菩萨应世,只是在示现很多东西。很多香巴文化的志愿者,在我心中,都是因为大事因缘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每个人都在上演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是旧精魂。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无生石旁旧精魂’指的不是心印一个人,但包括心印。因为,她也是带着一种使命来到这里的。这副对联,是我对心印的一种纪念。”

 

晚上七点,即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红宇和兰丽君分享了香巴禅意生活馆的诞生始末,以及在现代语境下,如何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

 

http://www.xuemo.cn/upfiles/201312/20131212062412436.jpg

胡红宇女士发言

 

胡红宇分享的主题是《从狮爱到香巴文化》。今年,胡红宇和雪漠老师相遇之后,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以个人名义,向亲友送出了雪漠作品达七百多本。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亲友群体中很快就出现了一股阅读雪漠作品的热潮。对于这一行为,她说:“老师非常慈悲,他把自己二十余年的生命探索及验证的真理,用文字的形式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大家,这是一种大爱,我们应该感恩。我们虽然不会写,没有那样的表达能力,但我们可以送,可以将这种大爱精神传播出去。”随后,她分享了前几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案例。她的一位朋友患了晚期肝癌,她就马上给那朋友的亲人送了《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告诉他们应该首先看哪部分内容,还耐心细致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后来,她的朋友就有尊严地、顺利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

 

 

http://www.xuemo.cn/upfiles/201312/20131212062433391.jpg

兰丽君女士发言

 

兰丽君首先分享了自己与雪漠老师相遇的过程,也谈了今年十月份雪漠老师的青岛之行。她说,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她一直被老师的人格所感动,因此总想做些事情。老师的人格和作品,也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丈夫和孩子。随后,她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业十八年的感悟。她尤其强调“责任”等关键词。她说:“假如人类失去责任感,世界将会怎样?没有责任感,就谈不上生存、快乐与成就。责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快乐与利益的根基。”这几年中,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学养,她自学了多门课程,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充电,花去了近十万元的学费。当有人问她这是否值得时,她说:“雪漠老师曾经说过,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在读书、学习上舍不得花钱的人,是不可能进步的。”对于人才的培养,她重点提到自律和他律,她说:“首先要以身作则,有所担当。自己首先做到,才能真正地领导他人,培养他人。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成为文化的载体。”针对即墨研究中心下一步的运作计划,她说,研究中心正在筹资响应“香巴爱心读书工程”,计划在各大高校图书馆进行捐书活动,并举办一系列的读书会、研讨会等活动。首期的筹备资金已到位,随后将在各大高校慢慢展开。同时,“香巴禅意生活馆”将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文化讲座、瑜伽禅修等活动。

 

最后,兰丽君摘选了“光明大手印”书系中的几篇文章,和雪漠老师的一些精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她说,这几篇文章对她的触动较大,让她对人生、对生命、对文化,对使命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思考。最后,她引用雪漠作品中的一段话结束了自己的分享:“文化是一种声音,心灵训练则是对内的。文化需要传播,其意义在于让需要这种文化的人找到它,不要让它被淹没了。传播文化更多的是展示自己,让自己成为载体。比如我的心灵变成文字,文字就有了生命,展示出来的时候,就有了巨大的力量。让文化发出声音,是这个时代的使命。”

 

在接下来的自由讨论环节中,全体与会人员分为三组,针对今晚的主题进行交流。大家激情高涨,争相发言,针对香巴文化的构建、香巴文化的传播、志愿者的管理、人格的塑造、文化产品及文化产业的运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发言,其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和策划。

(续)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