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和网友对雪漠的评价

(2006-12-22 15:19:50)
分类: 媒体聚焦
 
  ●雪漠小说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沁入了大爱,能唤醒地球公民的良知?是的,我确是始终这么认为的。雪漠小说中有一种大气,说得更具体点,是“悲天悯人”的“情怀”。他首先是一个历炼心灵的人,其次才是一个苦练笔杆的人,因此他写出的长篇小说才能孤标傲世,有一股涤人心肠的浩然正气啊!
                 ――四川拉则寺喇嘛:益西
  
  ●雪漠在《大漠祭》中的人物身上倾注着感性,这种感性却又透过冷峻、质朴的语言形式得以表现。这使得《大漠祭》与他两年后才推出的《猎原》有所不同。在同样的冷峻、质朴背后,《猎原》较多地传达出了对生存的反思和追问。
  这种精神在雪漠即将推出的《西夏的岩窟》中得到了延续。这部长篇小说的题记写道:"当一个时代随风而逝时,我抢回了几撮灵魂的碎屑。"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孙勇:

  ●《大漠祭》描写了大西北腾格里沙漠边缘某个小村庄一年中平平淡淡的生活。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常生活情节中,作者以极其真切的情感,惊人的叙事状物的笔力,写出了奇特的西部民风和沉重的生存现实。” 
                 ――2000年10月11日《文汇报》

  ●在我的印象中,雪漠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他的身上,既有苦行僧的淡泊超然,又有思想者的尖锐敏捷;安详时如静水,激扬时如泄洪;文学上沉迷执着,生活上知足常乐;自我塑造严苛方正,却又稚拙天真独自高歌…… 辄听他发出惊人之语,每每被人指责为偏激。但他的尖锐和偏激,充满思想的火花,而绝无心胸狭窄者的卑琐。
           ――《上海文学》编辑徐大隆:《雪漠印象》

  ●西部民歌是雪漠最早的艺术熏陶,直到现在,雪漠写作时脑子里也会一直不自觉地回响着西部民歌的旋律。这位一脸络腮胡、甚有风沙气的凉州汉子,以即席演唱一首“花儿”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西北文化的气质。雪漠认为西部民歌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西部文化精神———“凉州贤孝”以老百姓立场唱日常琐事,书写着官史之外的民间历史;“花儿”以悲悯情怀唱人间苦难,所以只有花儿才能唱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 最重要的是,西部民间歌手为爱而活,为爱而歌唱,那种自由、随性、发自灵魂的歌唱成就了生命中最美的歌声。雪漠认为自己的写作如同西部歌手的歌唱,“什么都不为,写作就是发出灵魂中最美的声音,过程是结果也是。”
             ――《东方早报》记者 陈佳 李苏晋:

  ●(雪漠)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字,对我们的阅读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力。此外,有人还从这一类西部作品,看到了文学的希望,“西部风景的粗砺与苍茫,西部文化的源远流长,西部生活的原始与纯朴以及这一切所造成的特有的西部性格、西部情感和它们的表达方式,都意味着中国文学还有着广阔而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
         ――《中国青年报》:《〈大漠祭〉能否带给文坛新力量》

    ●《大漠祭》有四个特点:一是“厚”,厚实。作家雪漠厚积薄发。他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非常开阔,他不仅研究托尔斯泰,还考察凉州文化,研究江湖,又土生土长在那儿,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作家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从事文学创作,其切入点就跟一般的作家不一样,作品显得非常厚实。二是重,作家的感情非常凝重,他对西部农民父老的感情是自然而然流出来的。这一点也体现在作家对他父母的感情上。我们为什么要请他父母呢?因为雪漠在“后记”中写道,他的父母从来没离开过那块土地。我们发给他稿费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父母来上海等地看看。这就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而现在的许多作家,恰恰是感情贫乏;
三是“野”,一是指“野景”和“野趣”。我们从来没有在其他作家笔下看到雪漠描写的生活。二是指风格。雪漠有一种西北大汉独有的胸怀和视野,非常阔大;四是“活”,不仅语言活,人物活,而且整个作品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以前看过的许多作品没有生命,它不活,只是一种机械地拼凑,是一种纸花,看上去很美,但没有生命。而《大漠祭》,我觉得它是有生命的,是活的,甚至。你可以随便切下一块,也能觉出它是整个作品活生生的有机部分,是鲜活的东西。作家雪漠写得很自信,写到哪儿,涉笔成趣;写到哪儿,都是一幅好东西。
          ――上海文化出版社原总编辑郝铭鉴

  ●“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一个小山村走来,凭借骨子里的坚韧和执着步入文学殿堂,再到角逐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甘肃作家雪漠携其巨作《大漠祭》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而面临新的生活; 如果说贫困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坚韧和执着,而那片浸透他血泪的热土则是他透视整个世界的放大镜,通过这片热土,雪漠涌流在身上的文学基因充满激情而膨胀;仰仗这片热土,雪漠解读着人性的美好以及人类的命运;当然,也就是这片热土,成就了雪漠和他的《大漠祭》。
       ――《兰州晨报》阎世德:《走近苦行僧雪漠》

  ●雪漠的《莹儿的轮回》是一部传统的现代爱情悲剧,文章从莹儿生存的角度,作女子命运的归结。以表达出这样的结论:纯粹的爱情,终是抵不住传统习俗的恶性压制。……雷达在评李修文的《泪滴痣》时说:有爱的能力的人才是最有人性的人。那么莹儿的爱的能力又在哪里?她的能力只能是一种空盼,这是一场情殇吗?假若这是愚者的行为,那么,莹儿的前途又在哪里?纯厚的思想认同价值,使的她的乡土性依存受着现实的羁绊。她和灵官只能是阴影下的偷欢,而这偷欢,却又全没有淫性的成分,全是爱情的闪光。
            --欧隆痴:读《莹儿的轮回》有感

  ●作家雪漠以他的长篇力作《大漠祭》驰名文坛。两年后又推出长篇小说《猎原》、小说集《狼祸》,同样好评如潮。翻开他的小说,鲜活的人物,鲜活的语言,总是扑面而来;西部人沉重严峻的生存现实,刀刻斧凿般耸立在你的面前。作家对西部父老深深的挚爱、悲天悯人的情怀,使读者拿起他的书来就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龙首学校教师:高培芳

   ●读《大漠祭》时都会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奇特体验,但那绝不是一种轻松的愉快的体验:痛苦和愉悦、沉郁和轻灵、粗犷和细腻、猥琐和崇高……诸种感受纷至而来,令你沉重、令你压抑、令你有一些狂燥不安。但小说中扑面而来的活生生的离奇瑰异的生活场景又令你不忍放弃眼前的这种毫不轻松和毫不悦快的阅读,一任作者用这样一部别样的作品来折腾你的魂灵。于是,你只有在头晕目眩的剧烈反映中去感受老顺以及所有象老顺一家一样在中国西部农村里活着的农民及他们的生存状态。
         ――甘肃北野:《活的艰辛死的无奈及爱的荒诞》

  ●雪漠,你好!感谢你以《大漠祭》的方式给我讲述了一串关于农村、关于我们的父母兄弟的故事。用了整整一个昼夜听完你讲述的故事,总想对你说些什么。可是心里很堵,好像听老家来的一个亲戚讲了一串我们共同的亲戚友朋的故事,我只能与他们同喜同悲,我只能为他们激愤和叹惋,可面对着你,我能说些什么呢?当我从喜笑悲叹中走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你很会讲故事,你不动声色的讲述引得人哭哭笑笑,百感交集。细想来,你讲的故事又都是些什么呢!好比灵官妈与亲家母的家常一般,说起来细细碎碎,听起来抑抑扬扬;认真起来,可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过后一想,原来也没什么大事。可是就这些细细小小的事情,你怎么就能讲得这么有滋有味呢?
                 ――河西学院教师何茂活

  ●“当我含着泪读完《大漠祭》和《猎原》后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又一次想起了路遥这个曾经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毕生尽力为西部人留下了一部不朽史诗的陕北硬后生。陕西著名文学评论家博士李建军在《论第三代西北小说家》中说:‘在西部,还有另外一些作家。他们以刚健、清新的写作风格,道德态度和文学趣味上的积极和健康,敢于直面苦难和不辛的写作勇气,以及关注弱者及底层人的人道情怀,使这些年轻作家的写作成为一种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不容易忽视的平衡力量。’”
                  ――甘肃玉门读者子玉

  ●我之对于《大漠祭》的感动是因为那些也有着喜怒哀乐的人,感动于生活的存在就在我们那些不曾留意的大山、沙漠之中。那些生命一样流动着和我们一样的鲜红血液,一样的渴望心灵的自由,存在就不能漠视它的生存。生命之于我思考的是更多那些鲜活的一个个人物或欢喜或悲伤的命运。
                        ――心蓝:《大漠祭》和《长恨歌》的比较解读

  ●作家雪漠以深邃的目光投注在这片被人遗忘的荒漠,努力以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去展现故土风情。于平静的生活中追求一种深层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关怀;背靠广袤大漠,在生活的苍凉中展现大漠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在传统的文化道德与现代文明的悖突中表现一种坦然的宿命思想和处世哲学,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河西学院 中文系:周宇 张彦斌

  ●雪漠透过对西部农民生存状况的冷静审视,为其喜,为其悲,为其怒,为其忧,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并在对现实主义的固守和总结中,完成了对现实主义的一些称得上开拓性的改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重振,具有显而易见的文学史意义。
           ――甘肃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武建新 徐军新

  ●2001年在一次进货中,我发现了一本《大漠祭》,擦去微尘,看了介绍,便将仅存的三本进了账,回家便看,一来,这是一部描写西部的作品,二来自己在西北长大,三来,武威是我少年到过的地方,看了几页,全是老顺驯鹰,并没有马上吸引我便想放手又有些不舍,于是又看,这一看不要紧,我被作品深深地震撼了,看罢,靠在椅子,久久不愿动一下,那里农民的琐事,那里的贫穷,那里的无奈久久地啮咬着我的心,我的心血便一滴一滴地落下来,陪着《大漠祭》。我发誓,斯生,一定为西部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于是我又向上海文艺社要了一百多本,《大漠祭》边卖边讲,并生出想认识西部作家雪漠的念头。
                  ――天津“啬之屏”书店经理:李啬

   ●雪漠欲建立一个博大而丰富的文学世界,就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雪漠要在预先想好的大框架内,分别进行大部头的创造,让每一部作品、每一个文本都凸现各自独特的品质和面貌,互不重复,互为参照,相得益彰。
          ――兰州交通大学教师:唐瀚存

  ●看得出,雪漠的执着追求、淡泊名利、和近乎苛刻的灵魂重塑,都源于“爱”。一个作家,只有抛弃“小我”,融入“大我”时,其作品才可能有大气。那种“大气”,决非造作的装腔作势,更非作品篇幅的宏长,而是作家人格的显现。读《大漠祭》时,从字里行间,我们都能读出那独有的大气和悲天悯人的胸怀。这一切,无异都源于他那份深沉的爱。
               ――《武威日报》:李林山 徐天喜

  ●《大漠祭》的作者以凝重的笔触,浮雕般地刻划了一组西北农民甚至也是中国农民的形象,提供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农村风俗画。作者十二年的创作心血没有白花。放眼文坛,能写四合院生活和小巷生活的作家,可说是车载斗量,但是能写农村生活的作家,却屈指可数,至于能将农民写活的作家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大漠祭》不仅写活了农民,而且写活了一个特定领域――与沙漠为伴的农民,显得更加不容易。在《大漠祭》中,那大漠孤烟,平沙落日的美丽景色,那驯鹰捉兔,沙漠追狐的诱人乐趣,固然令人向往羡艳,那经济贫困落后缺医少药的窘迫,更令人唏嘘心酸。
               -----上海《书海知音》

  ●《猎原》是雪漠用最实在的笔法写的一个大寓言。其意义,已超越地域,上升到人类的层面。猪肚井与其说是西部的一个地方,不如说已成为人类命运的象征。人类应走向何处?人类应如何活着?作者的题记道出了一个真理:“在心灵的猎原上,你我都是猎物。”
               ――河西学院:贺丽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