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马多夫骗局?

标签:
财经马多夫金字塔骗局财富管理 |
分类: 发表在〈新财富〉杂志上的文章 |

搅动华尔街的金融海啸牵出了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案—马多夫骗局,众多富人与知名机构可能为此遭受500亿美元的损失。马 多夫成功行骗固然有独特的手法,但受害者抱有取得超常投资回报率这一不切实际的初衷才是根本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法律法规多么天衣无缝,也不管执法 者多么一丝不苟,只要人们的贪婪之心还在,下一个骗子已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点或者领域里随时张开猎捕之网。投资者需要经常问问自己:谁会是下一个金融骗 局的受害者?
华尔街的每一次危机都要曝出几起惊天丑闻,2007-2008年的金融海啸也不例外。人们还没来得及从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企业被“关停并转”的一系列爆炸性坏消息中缓过劲来,纳斯达克交易所前董事会主席马多夫(Bernard L. Madoff)通过向两个儿子坦白、再由后者向监管当局检举揭发的方式,曝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诉讼文件显示, 马多夫估计受害者可能一共遭受高达5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不同寻常的庞氏骗局
作为金字塔骗局的一种,庞氏骗局的实质是不断通过向老投资者支付子虚乌有的高额回报来吸引新投资者,并从后者手中募集新资金来维持骗局,直到资金链断裂为止。人们熟知的“蚂蚁”集资案、“万里大造林”集资案,都是庞氏骗局的本土化范本。
尽管其中也包括一些明知是骗局但坚信自己不会成为最终受害者而自愿参与游戏的“理性”投资者们,庞氏骗局的多数受害者都是缺乏金融知识的低收入或者低财 富水平的个人。不过,这一次的马多夫骗局则极其另类,最让人费解的是它那一份包括知名金融机构、大学、基金会、公务员年金、企业家、作家、参议员、诺贝尔 奖获得者在内的受害者名单。几乎所有关心此案的人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疑问:这些在投资管理上有着丰富经验和知识的“合格投资者”,为何心甘情愿地长期任其 摆布?
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看,马多夫完全没有遵循对冲基金的以下惯例:向新投资者介绍和描述基金的投资策略;向现有投资者定期通报、更新 有关基金投资策略和投资绩效的信息;委托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资产的托管、客户账户余额的核对和验证,以及客户对账单的打印和邮寄;委托无重大利益冲突的第三 方证券经纪商进行基金所投资证券的买卖交易;委托全国性的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基金财务报表的审计;除了业绩提成以外,每年就基金的资产管理收取固定比例 的管理费;尽量吸引更多的客户资产;为投资者提供网上账户余额和投资头寸现状的查询服务等等。
任何一只普通的对冲基金违反以上任何一条管理规则,都有可能严重影响其可信度和业务发展能力。但是,对于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前主席的基金,盲目追求不切实际投资绩效的投资者们显然已经不愿意去追究那么多了。
马多夫何以成功行骗
许
多人将马多夫诈骗案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影响范围如此之广的主因归咎于监管者的懈怠乃至失职,笔者认为这是不恰当的。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首要宗旨在于保护中
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不是具有相当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知识的合格机构投资者或是富有的私人投资者,这也是私募性质的私人资本基金和对冲基金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前提。正是因为该骗局利用了对冲基金的私募组织形式,并且没有吸收任何中小投资者,也没有任何人将对马多夫对冲基金的怀疑上升到认真投诉的高度,监管者过
去几年对马多夫的审计和调查才会仅仅流于形式。
笔者以为,马多夫骗局的真正内在原因在于过去十多年里资产和大宗商品的严重泡沫化导致投资者变得过于贪婪,从而将投资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风险意识弃之不顾,最后中了别人的圈套。从过去10年对冲基金的惊人发展看很多投资者已经陷入了风险偏好上的误区(图1)。与此同时,马多夫基金的几个独有特征让其骗局得以水到渠成。
1、马多夫证券公司完全合法,且是纽约和纳斯达克两家证券交易所的顶尖做市商之一,这导致了业内人士天然不会对其从事的非证券交易业务产生任何怀疑。
3、马多夫是美国犹太人圈子和佛罗里达州最享盛名的富人俱乐部—棕榈滩俱乐部的核心人物之一。投资其基金不仅需要推荐,还要经过审批、试用、观察等一系列极其苛严的“入会”程序,他将口口相传的市场营销术运用到了极致。
在笔者看来,马多夫 骗局的多数受害者完全是咎由自取,丝毫不值得同情。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法律制定得多么天衣无缝,也不管执法者多么一丝不苟,只要人们的贪婪之心还在,下 一个骗子已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点或者领域里随时张开猎捕之网。投资者需要经常问问自己:谁会是下一个金融骗局的受害者?
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有清晰的了解。以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为代表的美国股票资产,在过去59年里取得了7%的年均回 报率(图2),不考虑税费的负面影响的话,这相当于1950年1月1日的1美元投资已经累计增长54.22美元。但不难看出,受到2008年 -38.49%的糟糕回报率影响,即使投资期限达到10年,投资者仍然要遭受年均-3.03%的亏损。这意味着也许20、30年乃至更长的投资期限才是真 正的长期投资。如果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不够长,需要在熊市里变现资产;或者年龄太大,看不到市场否极泰来的那一天;又或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强,忍不住在熊市里 挥泪斩仓出逃,那么,熊市的杀伤力会有多么地巨大和恐怖!
再次,长线投资者一定
要非常在意成本费用对于投资管理绩效的负面作用。近十年来对冲基金、私人资本运营基金、结构性理财产品等另类投资品种失控性发展的最大受益人并非投资者,
而是由投资者掏腰包供养的基金经理、分析师以及交易员等从业人员和相关服务提供商。长远来看,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能够持续战胜大市的投资策略,更不要说付出
昂贵的管理费和绩效提成费用后还能长期跑赢大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考虑将资金用来投资那些能够战胜绝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或者基金经理的、低成本的指数
基金呢?
第四,投资者要尽量选用受到严格监管且有及时、充分和透明信息披露的公募产品,最好是在交易所上市流通的ETF一类的组合投资产品。
在国内目前证券投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监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的大环境下,投资者尤其需要避开不良私募基金的诱惑,以免成为汉化版马多夫骗局的受害者。
总之,马多夫骗局的发生和现形,是资本市场机制的系统性自我修复的一部分,我们大可不必为此产生任何恐慌心理,也没有必要对体制或系统的未来失去信心。如果坚持以投资目标、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限制条件下的资
产配置为基本投资策略,并以低成本、组合最多样化的指数型基金作为投资工具的话,长线投资者基本上不可能成为任何金融骗局的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