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忘**总链接索引:
王奎龙与马季相声“七日谈”(1)——接头马家军首长
http://blog.sina.com.cn/u/4bba92770100086e
王奎龙与马季相声“七日谈”(2)——到讲究人的时候
http://blog.sina.com.cn/u/4bba92770100086j
王奎龙与马季相声“七日谈”(3)——相声只剩半碗饭
http://blog.sina.com.cn/u/4bba92770100087f
王奎龙与马季相声“七日谈”(4)——我的师傅与徒弟
http://blog.sina.com.cn/u/4bba927701000887
王奎龙与马季相声“七日谈”(5)——我为相声守着寡
http://blog.sina.com.cn/u/4bba927701000893
王奎龙与马季相声“七日谈”(6)——当相声遇上电视
http://blog.sina.com.cn/u/4bba9277010008b0
王奎龙与马季相声“七日谈”(7)——向着脱口秀前进
http://blog.sina.com.cn/u/4bba9277010008b1
侯宝林马季师徒的恩怨与了断
&&&&&&&&&&谢谢大家常来看看,这个博客将越来越多的与相声大师有关,与相声\曲艺有关,有中国娱乐的传承与新锐有关&&&&&&&&&&&&&&&&&&&&
*******************************************************************8
我的师傅与徒弟
——与马季先生的相声“七日谈”·第四天
逗哏:马季(相声表演艺术家)/
捧哏:王奎龙(时任《城市晚报》总编助理、文化部主任;现任《东西南北》《东西南北大学生》执行主编)
逗:嗜则如师傅……
捧:马先生,您这发音可有点不准啊。应该是“逝者如斯夫”。
逗:哎,不对。我的意思是自勉,对相声的嗜好应该如师傅……捧:这个大家都知道。您是侯宝林先生的得意门生呀。从您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侯先生的精良作风。而且您现在也堪称中国相声界的集大成者。
逗:承蒙夸奖。侯先生身上的许多东西是我们应该永远学习的,那里的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捧:您给举个例子。
逗:人品、艺德咱自不必说了。侯先生承前启后,为把相声从地摊杂活提升为人民艺术,他做出了巨大贡献。比方说他的《戏曲杂谈》,就是对早前散落的东西的总结和升华。侯先生的临场发挥更令人叫绝。他的名段子为何百听不厌,因为回回都有新听头。
捧:您也学到并继承了他的这些专长。
逗:先生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还叮嘱说,即兴发挥不能丢掉啊。这的确是我们这个行当的特长。
捧:您也把这些特长传给了您的弟子。
逗:那是他们用心学、用心悟的结果。
捧:马先生谦虚了。相声“马家军”在中国艺术界可是响当当的。哎,马先生,您的弟子里,冯巩是最当红的一个吧?
逗:对,他是频频“曝光”。
捧:在我们的新闻里,总能提到他。他当初是怎样加入“马家军”的?
逗:他13岁那年,我到他就读的海河中学去了一趟。老师喊他过来,让他当面学了段《挖宝》,特别像。后来我才知道,凡是我特别流行的段子,他那全有。他20岁上下的时候,我正式与他有了师徒关系。
捧:冯巩可是个全才人物。您的弟子里,大概也数他影视剧演的多。
逗:最早是谢添找的他。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捧:好在他一直未丢掉本行。
逗:大家现在做的很多工作也是为了拓展本行的发展空间。
捧:现在你的弟子也有弟子了。
逗:嗯。我都快四世同堂了。
捧:相声事业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逗:“马家军”的努力只是相声界同仁共同努力的一小部分。
捧:问您一个很私人的问题行吗?
逗:好嘛,又成“绝对隐私”了。问吧。
捧:您儿子马东现在是湖南卫视很厉害的主持人。他为什么没有子承父业?
逗:兴趣是一个人入行和干好本行的重要基础。马东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拜访过他老师,告诉学校不要因为我讲相声就让他硬往这方面发展。虽然我们这个行当子承父业的很多,但马东有他的理想,我完全支持,他把湖南的《有话好说》主持得不错。我也希望大家喜欢。
捧:这算广告啊!
逗:我再做一个。
捧:好嘛,上瘾了。
逗:“马家军”——
捧:怎么样?
逗:不是我马季家里人的军。
捧:原来是更正啊!……
%感谢广大网友、博友,以及热爱相声、缅怀马季老师的人们。
*我们一起为中国相声的未来祝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