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场礼仪进大学指导课是为谁服务

(2011-05-21 11:43:09)
标签:

广西

指导课

整个社会

职场礼仪

社交礼仪

杂谈

分类: 杂文
文/沈慕文
 
“中巴车的座位比较多,领导应该安排在里面靠窗的位置,然后是第二领导、秘书、翻译……”在广西某重点高校一堂主题为“职场礼仪”的就业指导课上,授课老师周大鹏(化名)强调,“这些顺序不能随便变动,尤其是领导的位置。”

“官场上的这些东西,本来就让人厌恶,现在竟然明目张胆地搬上大学课堂,不知老师怎么想的?”一名学生气愤地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是就业指导课,在广西、湖北、福建等地一些大学开设的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等校级选修课上,也有涉及如何跟领导相处的教学内容。

除了乘坐电梯礼仪,如何与领导吃饭、如何给领导敬酒、如何与领导一起坐车等技巧也是这堂课教授的内容。罗玲这学期6个课时的就业指导课中,像这样的职场礼仪课就占了三分之二。听过一两次课后,不少学生对老师教授的内容议论纷纷:“就业指导课不是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就业吗?可老师却在教学生如何逢迎上级。学会这些官场上的东西就能帮我们顺利找到工作?真是太让人无语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社会上曾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火灾时,让坐在离走火通道最远的领导先走;等飞机时,让领导搭乘的航班优先起飞;坐车时,让领导坐第一排靠内侧的座位;坐电梯时,让领导站里面先进先出......等等不成文的官场礼仪,早已经是一种社会潜规则。只要是领导,他就无形中被社会赋予了这种“特权”。悲哀的是,这一种“特权”的泛滥,却使社会失去了最起码的公平。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学生,如果没有人传授这套“求生”技能: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能事,则往往会被认为不懂事,不会做人。将面临着分分钟被淘汰的局面。因此,某些大学针对社会现实和需求,成立所谓的官场礼仪课,教导学生怎样讨好领导,以让学生能适应社会。这在他们看来或许是很普通的事情,但在更多人看来,这无疑是在助纣为虐。

说好话的前提是因为领导喜欢听,领导越受落,下属越来劲,这才能保证你的官运亨通。看历史剧乾隆与和申,刘庸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们大概也能看出些苗头来。这中间往往是“不才”明主弃,小人庸君喜。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到底领导也是人,是人都喜欢听好话,好话说多了就成了真话。戏里的事总能折射出社会上的一些真实。

或许,老师也是被迫于社会现实和压力,不得不采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传道”,“授业”、“解惑”。老师至少还是用心良苦,想当年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够成熟,不够圆滑而四处碰壁。老师的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拍领导马屁,多说好话的重要。何况,老师这样教导学生的同时,早已经是在变相向学校的校领导们拍马屁了。

当一个大学出现拍马屁,说好话的学生越来越多,等到他们就业以后,整个社会各阶层自然会出现说好话,听好话的官员或领导越来越多的现象。如此,则整个社会将会患上一种类似于“浮肿”的虚病。也必然会出现大家都不敢说实话,大家说假话,再到行为上的做假与虚报,比如学术做假,论文做假,瞒报事故,虚报政绩等。

当那些说好话,做政绩,像寄生虫一样的人越来越多,那些说真话,做实事的人却越来越少。社会上必将随之而来出现越来越多的贪污腐化现象。到最后还是大多数老百姓们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整个社会为这样的一种陋习埋单。社会交际中最重要的的一点是尊严二字,不卑不亢,不骄不傲,敢于承担责任和说真话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

表面上,这是某些大学在教导学生社交礼仪,实际上,这是在传授官场潜规则,厚黑学。说白了,这样的教育是在为官员们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教育纯粹是官本位思想作怪,这种大学不上也罢,这种教育不要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