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门的故事(三) 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2014-04-30 11:39:52)
标签:

侨乡文化

新加坡金门

金门出洋客

金门会馆

巴厘巴板

分类: 台湾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金门水头聚落的经典洋楼建筑群,是了解金门侨乡文化的最佳去处

 

  金门有着源远流长独特浓郁的侨乡传统和文化。金门的侨民群体因为其特殊的历史经历而自成一派风格鲜明,从明清侨乡文化的兴起以及随后日治时期的影响,到两岸间长时间的政治壁垒和军事管制的隔离,再到台湾日本断交后华侨政策的改变,可以说近百年来金门华侨一直面临着艰难的政治选择和动荡的生存环境,但这也培养了金门人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同时也让旅居海外的侨民有着更紧密的凝聚力和更深厚的故乡情结,无论散居在何处都心系故土,即使因为各种政治和历史因素没法落叶归根,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永远都是金门侨民心里定义最高人生价值的标准。金门人的后代名人数不胜数,如林俊杰,吴尊,以及活跃在各国工商界有着重要影响的金门籍富商巨贾,他们不但传承了金门的传统也不忘故土,为金门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金门早期的建设基本是靠当年的出洋客和回乡的归侨所贡献,金门最经典的几大聚落都是由著名的归侨设计捐献,我们也走访了几处,从历史的文字和实物中感受到了当年侨民们创业的艰辛和斐然的成绩。可能是因为台湾岛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治,虽然金门并没有包括在日治的版图下,但是对于金门华侨的留洋趋势还是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金门人都在日本经商从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侨民事迹就是金门山后的王家。

  王家的第一代出洋客王国珍年轻时便飘洋过海来到日本神户,开设洋行,生意遍及东北亚和东南亚各国,生意兴隆却也不忘回报乡里,一生热心公益捐建无数,晚年功成名就回乡终老。他的儿子王敬祥不但继承父业,更是倾力捐助革命,深受中山先生倚重,据说其子之名就乃孙文所取。王敬祥虽在日本辞世,但还是迁葬故乡金门,落叶归根。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当年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王敬祥委任状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王家的商业版图,遍及东南亚和中国大陆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王家祖宅内的牌匾

 

  想要更好的了解金门的侨乡文化,就一定要去金城镇的水头聚落逛一逛。水头聚落里有一座当年侨民捐建的金水国小,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非常有特色,学堂采用“回”字形构造,犹如一座大四合院,里面仍保留了当年的教室和课桌椅供后人参观,最有特色的是学堂内专门收集了很多金门侨民的历史影像资料并安排有解说员讲解,是个了解金门侨乡文化的绝佳去处,不容错过。

  金门历史上共有过三次比较大的出洋潮,第一次是鸦片战争的饥荒时期,出洋是为了能填饱肚子。到了民国,国内战乱连连,但之前在海外打拼的出洋客们却已经在异国他乡闯荡出了一片天地,于是大批的青壮年追随者把海外看成了淘金就业的好去处,引发了第二次出洋潮。金门的第三次出洋潮就显得颇为无奈了,当时正值中日战争期间,金门沦为了生灵涂炭的战地,许多已经衣锦还乡的归侨们不得已只能携家带口再次返回海外。

  金门人出洋的路线通常是先过道厦门,然后乘船南下经越南到达新加坡,随后以新加坡为中转站再去到马来印尼等地,所以新加坡就成了金门人主要的海外聚集地之一,新加坡的金门会馆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比较著名的还有湖峰社浯江公会等,金门人是新加坡一支重要的侨民力量,他们为这个小红点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沧桑的金水国小,里面的侨民博物馆是个普及知识的好去处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当年金门人的出洋地点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金门的出洋客当然不是盲目的漂洋过海,通常都是追随已经在海外的亲戚,同村的村民等,所以也就形成了独特的侨民分布,基本上以村为单位,足迹遍布东南亚和日本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新加坡是金门人出洋的重要目的地,金门人对于新加坡的发展和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新加坡著名的湖峰社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这就是当年出洋的VISA

 

  华侨们如何汇款回乡也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行业,最早的侨民只能通过本人或托人携款或物品回乡,但是随着侨民数量的增加,专门经营侨汇业务的代理商也应运而生,俗称水客,不但是钱,土特产也可以汇回乡里。到了民国时期,侨汇业务也越发成熟和专业,当时的主要代理机构称作民信局,几乎就是民间的邮局,不但可以汇钱也可以代写家书,由于海外的侨民数量庞大,所以民信局的网络也极为发达,人们更加相信口碑极好的老字号民信局也不愿采用当时已渐成规模的各大银行系统。不过在那个年代所有的海外侨汇基本都要经过香港才能辗转内地,这也进一步奠定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当年的民信局,老板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代写家书,所有都是建立在信誉和口碑上的,不然这种行业也很难得到侨民的信赖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海外华人的公民课,也许只是种愿望和寄托吧

 

  水头聚落保留着艺术价值极高的洋楼群,这些都是归侨们所建,造型各异美轮美奂。黄辉煌洋楼堪称其中的翘楚,当时的金门时有海盗出没,所以主人家还建了一座高耸的碉楼用于监视,并美其名曰“得月楼”,但是得月楼守卫的洋房并不是主人的住所,而是迷惑海盗的假楼,虽然里面的陈设如假包换,但并无房间楼道,主人的真正住所是假楼旁的一栋两层洋房,整个房子几乎被铁栅栏围得水泄不通,屋内更像碉堡一般,暗格通道遍布,甚至还有攻击功能的楼板,看来当年即使是衣锦还乡也过不了太平日子。洋楼的主人黄辉煌的留洋经历颇为特殊,他并没有跟随先人的脚步去日本或新加坡地区,而是来到了相对冷门的印尼东卡里曼丹的巴厘巴板(Balikpapan),这是因为当时还统治婆罗洲的荷兰殖民者在巴厘巴板发现了石油,于是一下吸引了很多客工蜂拥而至,而以黄辉煌为代表的一支金门人也抓准机会大赚一笔,回乡后大兴土木,留给了后人一笔珍贵的建筑遗产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黄辉煌洋楼的伪楼部分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紧连着伪楼的两层小洋房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全副武装的小洋楼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讲解员在介绍用来攻击楼下海盗的隔板


金门的故事(三) <wbr>浓情侨乡(献给初来人世的宝贝女儿)
                                    养眼的水头聚落洋楼群

 

【这篇博客还未完工之时,宝贝女儿就公主下凡,作爹的就借博客献爱女,虽然不能带给你高人一等的财富和地位,但爹妈可以带你见识享受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