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的预热(摄于吉隆坡博物馆)
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是我三年来第七次去印尼旅行了,从巴厘到爪哇到苏门答腊,印尼留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尤其是去年开始涉足苏门答腊岛后,我对印尼的感觉已经从喜欢上升到了迷恋,也完全从巴厘的盛名和爪哇的文化中解脱出来,其实不止巴厘人才懂得艺术,不止爪哇人才懂得文化,排华也算不上主流的政治,印尼的民族问题比你我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亚齐和巴布亚的独立运动,穆斯林和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众多小岛上土著与雅加达政权的矛盾更是错综复杂,我本一简单旅人,又何必庸人自扰,能欣赏美丽风景感受独特文化便已足矣。这次不辞辛苦,飞越广袤的卡里曼丹,踏上了神秘的苏拉威西岛,也拉开了今年探索东印尼的序幕。由于交通上的不便,这几天的行程可以用自虐来形容,不过当我身处Tana
Toraja的深山墓葬、在无数骷髅和棺材旁感受生与死的神奇,躺在稻田中的巨石上憧憬未来,徜徉在独特的肥猪交易市场,漫步在基督教氛围下的乡间小路,坐在Makassar的码头边遥想当年Bugis人出海的盛况时,一切的疲劳便都如浮云般烟消云散。
趁着在吉隆坡等飞机的间隙去马来西亚的国家博物馆逛了一圈,刚好遇上了一个棺材展,展览中有关于苏拉威西Tana
Toraja人独特丧葬风俗的介绍,而这也正是我这趟出来的重头戏,就像冥冥之中安排好的引子一样,把我的胃口从吉隆坡开始就吊了起来,随后行程中的所见所遇更是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完美的一趟旅程。
提起苏拉威西岛就不得不提起一条著名的生态物种分界线华莱士线(Wallace line),华莱士线穿过婆罗州(Borneo)和苏拉威西之间的Makassar海峡并一直向南延伸穿越巴厘岛和龙目岛(Lombok)之间的龙目海峡,在这条线的西侧属于亚洲物种,而东侧则属于澳洲物种,线两旁的地带属于过渡区,物种混杂奇特,是动植物学家的科研天堂。在分界线的海域通常形成很深的海沟,相邻的岛屿虽然距离不远,但地质上并不源于同一大陆架,所以物种很难迁徙,最有说服力的是被华莱士线分开的巴厘岛和龙目岛,虽然仅仅相距30多公里,但是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却严格遵守划分,决不越雷池一步。这块奇特的过渡区域中,苏拉威西岛的面积最大,相当于整个东马,长相也最另类,就像一个发育畸形的海星把守着东印尼广阔的海域。
苏拉威西主要分为四个行政区,北部地势狭长,行政中心Manado有一个很不吉利的华文名:万鸦老,这一带海域有着种类丰富的珊瑚礁,其中Bunaken岛和Togean岛是世界知名的潜水胜地;苏拉威西中部是一块敏感地带,不但有严重的宗教冲突,据说还是印尼恐怖分子的培训基地,其首府Palu这几年炸弹袭击就一直没有停过,是一块避犹不及的是非之地;东南苏拉威西则相对荒凉,交通不便,没什么吸引力;整个苏岛最具魅力,集文化历史自然于一身的就要数南部地区,其中港口城市Makassar和其北面的Tana
Toraja高原是我这趟的主要目的地。
行程:
27 May 2010,Night
train, JB to KL (7 hrs);
28
May 2010, Morning, KL museum coffin exhibition; Afternoon,
KL fly to Makassar (3.5 hrs); Night bus to Rentepao (Tana Toraja)
(10 hrs);
29
May 2010, Tana toraja, South of Rentepao: Lemo, Londa,
Suaya, Kambira, Bolu market, Waterfall, Wedding
ceremony...;
30
May 2010, Tana toraja, North of Rentepao: Pariding, Bori,
Batutumonga, Lokomata, Pana, Grave cave..., Walking around Rentepao
town, Night bus to Makassar (9 hrs);
31
May 2010, Makassar city: Pelabuhan Paotere, Rotterdam fort,
Old Gowa, Sungguminasa..., Makassar fly to KL (3 hrs), KL fly to
Singapore (40 min).
长相怪异的苏拉威西岛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的棺材展

Makassar是这种建筑形式的发源地
在华小读书的马来族小m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