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银行不公,个人怎么讲信用?

(2013-10-29 19:10:10)
标签:

个人信用

查询

银行不公

杂谈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这样的制度,使严守诚信的公民和没有诚信可言的人都无据可查,尤其是践踏诚信的成本太低,得不到潜在合作者的审视、监督和惩罚,导致不讲信誉的人缺乏对诚信的敬畏,甚至继续浑水摸鱼,招摇撞骗,作恶累累,臭名昭著且长期横行的“老赖现象”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滋生和壮大的。】

个人信用查询严防信用录入不公


你着急办房贷,等到银行审核才知道,有一张久未使用的信用卡还欠着费。今后,这样的尴尬有望避免。10月28日起,继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试点之后,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9省份,增加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6个试点省份。通过平台可查到三方面的信用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则涵盖明细信息。(据《人民日报》)


为什么要实行和推广“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就是要利用这个制度,对所有公民在贷款、信用卡使用、纳税、民事判决、行政处罚及电信、水、电交费等方面的诚信尤其是非诚信信息进行记录、积累,让上述部门、机构、企业或个人评估其合作或招聘对象时很方便地获得权威的参照,也就是说,利用这项制度产生的“污点效应”,培育所有公民自觉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提升国家的整体道德水平,减少因非诚信行为所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这个制度100年前就已诞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维护社会诚信的重要利器。

我们太需要这个制度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这样的制度,使没有诚信可言的人都无据可查,由于践踏诚信的成本太低,得不到潜在合作者的审视、监督和惩罚,导致不讲信誉的人缺乏对诚信的敬畏,继续浑水摸鱼,招摇撞骗,作恶累累,臭名昭著且长期横行的“老赖现象”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滋生和壮大的。有的人有钱故意不还,出现了“欠债的是老爷、要债的是孙子”这样的千古奇观;有的大量举债,到还款或履约时一跑了之,换个地方继续骗人……还有,在公务员招录、干部提拔、企业招聘员工时,也很难把不讲诚信的人拒之门外。

但是,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以公平的法律、严厉的执法、科学的程序设置和有效的监督做保障,都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如果这些“基础设施”没有“夯牢固”,这个制度的副作用会非常大。从媒体以往披露的情况看,在银行个人信息录入时存在不少问题,据2010年12月6日《南方日报》报道,小陶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阳江贷款购房结婚时,忽然从银行得知其个人征信记录上登记着其名下已经有一套房子,因此他贷款只能做二套房贷,首付五成以上,利率上浮10%。在网上搜索键入“信用记录出错”,发现类似新闻很多,“乡镇官员利用村民身份证偷偷贷款、村民自己贷款时才发现”的报道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银行有意或无意的不公正记录,让诚信者变成了不诚信者且受到惩罚,而骗子却变成诚信者了!

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那就是公民的有些不良记录与银行等机构的不合理规定有关。比如,国有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时不能和国企一视同仁,门槛更高,人为造成贷款难,民企在急需和无奈的情况下,答应了银行的苛刻条件,比如先把未来几年的利息扣下,或暗地付出许多灰色成本,当钱到他手里时已经剩下无几,民企根本不可能用这点钱盈利,最后导致不能及时还清贷款。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以专门对付贷款人的这项制度就称不上公平合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