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团聚不是农民工的奢侈品

(2011-06-08 15:29:00)
标签:

农民工

家庭团聚

幸福观

奢侈品

杂谈

 

 

农民工从来都是把夫妻儿女团聚和经济因素放在同等位置的,从来就没有把夫妻儿女团聚这个幸福感看作是第二要素,只不过因为过去打工收入太微薄,企业福利太差,没有社会保障,使这一幸福观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昂贵奢侈品而已。)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广州市总工会近日发布了《广州市农民工幸福感调研报告》,其中的一大意外发现是,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第一要素不再是传统的经济因素,而是夫妻团聚等家庭因素。专家建议,在“夫妻团聚比赚钱更重要”的幸福观下,政府、社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家庭团聚创造条件,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

 

来自中西部各省的农民工,在“只身背井离乡、高劳动强度、差工作环境、低工资福利”的情况下,用两代人的牺牲和奉献,为广州等沿海地区的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和全社会长期强烈关注的“春运”问题、农民工因夫妻分居引发的相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其实质都可归结到“农民工家庭生活不幸福”这个问题上。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农民工从来都是把夫妻儿女团聚和经济因素放在同等位置的,而不是农民工过去一直把夫妻儿女团聚这个幸福感看作是第二要素,只不过因为过去打工的收入太微薄,企业福利太差,使夫妻儿女团聚这个幸福观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昂贵奢侈品而已。

 

想想真是悲哀,夫妻儿女厮守的家庭生活,既是人类最原始的最起码的人性需求,也是获得安全感、夫妻相爱、繁衍和教育后代的最可靠的环境保障,更是是不必付出多大代价就能够获得的人生幸福。可是,当我们进入现代社会后,一个以亿为计、最勤奋最朴实的庞大群体,竟然因为生计问题而无法享有家庭生活,这不仅是对于一个群体的不公,也不能不说是文明的一大倒退。好在,由于产业由东往西大转移,沿海城市滋生出“招工难”现象,导致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有所增加,这才使“农民工追求家庭幸福”成为一种可能,并“有幸”被广州市总工会“意外发现”了!

 

对此有专家建议,在“夫妻团聚比赚钱更重要”的幸福观下,政府、社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家庭团聚创造条件,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这个倡导很明智,当地政府应该积极采纳。道理很简单,一个群体的合理合法的幸福观,与另一个群体的幸福观并不矛盾,因为幸福不是蛋糕,越切越少,而是像哲人说的那样“痛苦越分越少,幸福越分越多”,当一个国家的所有群体都享有家庭幸福生活时,由无数家庭组合起来的整个社会必然也是幸福的,到那时,稳定和谐的社会就会不请自到。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少数群体拥有家庭幸福,那么,所有的群体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家庭幸福。

 

试想,如果城市所有的农民工都拥有夫妻儿女团聚的家庭生活,那么,一年一度的“春运”就不是问题了,令人揪心的“留守儿童”现象也自动消失了;流动人口犯罪现象也会大大降低;还有,农民工只挣钱而不在城市消费的问题、因农村一家一户“原始农业”现象而无法推进的农产品公司化经营问题,也都会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拥有夫妻儿女团聚的家庭生活后,农民工才能成为以工厂为命脉的职业工人,而不是往返城乡的兼职工人,这,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沿海企业工人流动性大、招工难的问题。这样一种局面,是所有人都乐意看到的。

 

因此,对于城市户籍居民和城市管理者来说,再不要死死地坚守城市门槛,再不要因害怕自己的“蛋糕”被切而把农民工拒在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对于招工的企业来说,不要总是埋怨工人们跳槽太多甚至常常不辞而别,而是要多想想自己为他们“以厂为家”提供了多少条件和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