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议是政府的“免费诸葛”
(2010-09-14 21:48:06)
标签:
媒体建议政府“免费诸葛”民主决策杂谈 |
□岳建国
因每天开车穿越城区上下班堵车难行,郑州市民王女士通过本报向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环城高速像杭州等其他城市一样实行一卡通,将车辆分流到绕城高速以缓解交通压力。此建议在本报刊登后引发市民的热烈关注和讨论,有的提出了更具体的新建议。9月13日,本报记者分成三路,对穿城而过和走绕城高速进行了两次测试,结果证明,走绕城高速“很顺很快很拉风”。
这个事件再次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媒体建议是政府的‘免费诸葛’”。王女士提出建议后,媒体立刻为这个建议搭建了讨论的平台,很快,许多市民不但利用外地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感受对此建议表示支持,而且贡献了更多可行性建议,而《大河报》记者的两次测试,更是得到了具体真实的试验数据,为正在苦苦寻找城市治堵方案的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们免费提供了难得的参考依据。
公众和媒体为什么热衷于充当政府的“免费诸葛”呢?
长期以来,关于民生方面进行的改革,其决策途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官员和专家的灵感,只有在决策以实施草案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时,市民们才知道这一改革的内容。这种自上而下的决策虽有决策效率高的好处,但缺陷往往更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公众的认可度和支持率不高,实施的效果也往往不理想。可是,这类自上而下的决策以实施草案方式公布后,基本上就“生米做成熟饭”了,即使有市民对草案提出修改甚至否定性建议,也往往因为有伤起草部门的面子而不被采纳,起码不会完全采纳。因此,市民们更乐意自己参与到民生领域的改革之中,以反映民意为宗旨的媒体当然也乐意为市民搭建舆论平台。
公众和媒体这个“免费诸葛”有哪些优越之处?这不难看出。就郑州市交通状况而言,领导和专家们的感受不见得就一定比普通上班族更深。某些领导上班的路途不会很远,而且不一定是他们自己开车,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般不受上下班时间甚至旷工与否的约束,所以,哪里堵车最厉害,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普通上班族比他们更加清楚;至于怎样走才能避开上下班高峰,怎样能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交通管理部门应该为此做哪些改革,普通上班族在分析原因和向政府支招上更有动力,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可能更切合多数交通参与者的实际利益,因而更有科学性和操作性,更容易得到市民的认可和支持。
现在,我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一建议尽快做出回应。当然,公众的意见或建议往往是灵感式的,即兴式的,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推理,但这不是问题,如果政府及时地关注这件事,与治堵相关的城市规划、公路、市政、交通管理部门就会对这些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就会用专家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论证,让灵感式的建议变成成熟的实施方案。相对于“暗箱操作式”的决策,这种轻松、科学、安全的决策方式几乎没有任何风险,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这个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正式实施后出了问题,那也不可怕,公众会自动地为这个失误的决策买单,绝对不会埋怨政府部门或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