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有许多办法让教师争着去深山学校

(2009-09-13 18:27:40)
标签:

深山教师

艰苦

低收入

教师进城

官员

杂谈

□岳建国

 

    时值教师节,剑川县羊岑乡杨家石照壁自然村希望小学唯一的教师沙新华,收到了此生最让他感动的礼物——学生趁他不在偷偷放在门口的几朵山花和一小袋洋芋。31岁的沙新华已在地处深山的这所一师一校、共有58名彝族学生的教学点孤身从教11年。(见9月10日《春城晚报》)


    类似这样的故事年年都在发生,虽然我们总是被这样的典型所感动,但同时也会感到伤感和困惑:难道这样的好老师永远只配享受最低的待遇?深山老师们千方百计地往县城跑,这种现象早已存在,难道就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只能听之任之吗?


    由于进入县城的教师们可以享有更好的生活和教学环境,在工资、奖金收入上远远超过乡下老师,还能优先评奖和获得职称,还能为下一代奠定一个更高的起点,还可享有更宝贵的“人脉”资源,于是,县城的各所中小学校教师人满为患,人均教学量越来越少,后勤人员越来越多,而乡下学校的教师却越来越少,对于深山学校,不但有的学校只剩下一个公办教师,而且有的地方仍在自己出资招收民办教师,当然,还有许多学校因没有教师而不得不关门了。

    这种状况造成的最大不良后果就是本来已经很严重的“教育不均衡”即教育不公问题更加严重,使农村孩子考上大学、考上一类大学的比例越来越低,使他们与起点公平的距离更加遥远,最终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教师竞相进城的后果这么严重,但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至今仍没有解决的迹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县里的官员们不知道这种情况吗?这肯定不可能;是他们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如果真是这样,我在这里给他们出一个主意——


    教师们不是都挤着要进城吗?那肯定是城里的待遇太好了,降低那里老师的待遇不就好解决问题了吗?比如某县教师的月平均收入(工资、奖金等)是1800元,那么,城里教师的收入最高不能超过1300元,城郊教师的月收入不能超过1500元,浅山区的教师月收入可达到2000元,没人愿意去的深山区教师可以拿到2300元以上;在评选优秀教师和晋升职称时,没有5年以上乡下任教经历的一律免谈——当各省都能用地方法规的形式将这个办法进行确认后,还有多少教师要挤着进城?还会出现深山区学校或者倒闭或者只有一个教师的情况吗? 

   
    但问题是,这样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全国两千多个县里掌握教育政策制定权的官员们为啥无一人想得出来?是他们脑瓜子不灵吗?不,是他们缺乏动力。要知道,能够进入县城的教师,部分人因具有权力背景而拥有间接的调动权,部分人则是用金钱等租用了调动权,而掌握着教师调动权的人,既是“调动产业”的最大受益者,又很可能是当地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让他们出台一个自断财路的教师待遇分配政策,他们能有积极性吗?

 

    于是,个别教师以苦刑僧的形象坚守深山教育的典型就年年不断地重复着。我们不想再看到这样的典型了,请政府来个举手之劳,杜绝这种现象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