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了好一阵子的重庆杨家坪鹤兴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纠纷——“最牛钉子户”事件已经得到解决,开发商和被拆迁户已达成和解,并签署了拆迁安置协议。4月2日22时,这座“孤岛”已被推倒。(见4月3日人民网)
对于这一结局,网友们以较满意的态度给予了积极评价,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效果最好的“普法活动”,有的认为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公民维权的成功范例;有人认为这个事件为各利益方树立了平等协商和相互妥协的平台,培养了政府、法院、开发商和公民的政治理性等等。总之,这是一个和谐、多赢的最佳结局。
全国范围内的“钉子户”事件很多,为何只有这个事件在短时期内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原因虽然是综合的,而全国媒体自始至终、未加人为限制地全程参与,是最最重要的原因。这个经验应该被认真总结和借鉴。
毋庸置疑,如果没有媒体的广泛参与,就不会有亿万网友和受众对“钉子户”的关注和声援,完整的真相就不会被披露,法院就会我行我素,支持开发商拆迁的判决就会在最后一天被强制执行,整个事件就会被埋葬在孤岛的废墟下,几天后便销声匿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媒体的参与,就没有现在意义上的“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
如果没有媒体的参与,正义的力量就不会对强势群体形成压力,当地房管部门就会继续坚守不公正的行政仲裁,他们手下的拆迁公司的大铲车就不会停步,开发商更不会甘愿忍受每天许多万元的利息损失。总之,他们都不会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地与被拆迁户平等协商。
这个事件虽然受到全国甚至外国的关注,但中央没有派专案组来,上级领导也没有下发指示,而是利益各方自行解决了相互纠纷,将危机化解在当地,节省了许多行政、法律资源。这也向我们说明,许多看似非常难以解决的难题,如果能让媒体不加限制地全程参与,问题的要害就更容易被抓住,许多主动、无偿的建议就会被提出,使事件及时、公正地解决在基层,而不是待事情闹大了后劳驾中央领导来善后。
前不久,一位省级官员说“广州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的负面形象是媒体造成的,这种“媒体是添乱、是祸水”的论调在“钉子户”事件面前不攻自破——虽有媒体全程参与,但天没有塌下来,从网友的反响看,重庆市政府的形象不但没有损失,甚至有所提升,许多人对当地政府、法院的宽容和妥协精神表示好感就是证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