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岳建国
岳建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37
  • 关注人气:2,8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归民间的春节才更有年味

(2007-03-04 23:30:57)
元宵节一过,2007年春节就宣告结束了。这个春节过得有无“年味”?虽然政府出钱搞了焰火晚会等不少庆贺活动,还下文件对各部门、街道做了烘托“年味”的要求并对鞭炮开禁,但品品自己的感受,听听周围人的评价,仍然觉得是平平淡淡。那么,我们记忆中的或期盼中的“年味”到底是一种什么形态呢?

    最红火时期的传统节日是个啥样,不上点年纪的人是无法回答的。据笔者的父亲讲,他记忆中最热闹、最让人激动兴奋的春节,是小时候在农村度过的。那时,除了家家各自备年货、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挂红灯、走亲戚外,最具轰动和参与效应的是以家族为单位自办的“火星会”,即“玩狮子”、“走旱船”、“推小车”等娱乐活动。这种活动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到元宵节才结束,搞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几乎所有成年男人都是其中的角色!

    经详细询问得知,那时的农村普遍存在着各家族自己举办的“钱会”,虽名字不尽相同,但作用和形式差不多。它由家族中有威望的人发起,各家每年出一些钱入股,“会长”由出钱较多的“股东”轮流担任。一旦哪一家发生生病、遭灾等不幸或缺粮、还债等急事,“钱会”就会资助一部分帮这家渡过难关,很有点现代社会保障的味道。到了过年时,担任会长的那一家就是当然的“火星会”承办者。为了比往年办得稍好一些,为了到其他乡村参加比赛时不显得寒碜,他往往提前操心,甚至会自己贴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全族所有人都会自发地参与活动,不但能免费吃喝几天,更能得到巨大的快乐。于是,“年味”当然就很浓很浓的了。

    于是笔者明白,原汁原味的年,人人参与的红火年,只能属于民间,只能来自公众的自发,并且尽量与辖区的公共利益息息相关,现在“年味”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正在这里。当时代的脚步踏上计划经济的列车,民间的一切自发活动都渐渐被行政之手统一包办和取代。就春节而言,各家各户除了烘托与自己有关的“年味”外,其他就不必操心了。春节前,有关政府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相关部门、街道、社区、行政村以集体的名义组织一些烘托、庆祝活动,政府还会花钱在元宵节搞一些灯展或焰火晚会。民间花的钱虽然少了,但公众自发的动力却小了,参与的热情越来越低,而参与的热情越低,公众就越会觉得年的气氛离自己很远,越会觉得年味很淡。 
   
    看来,要想让公众过上有滋有味的春节,必须先改变目前春节的“计划经济”属性,添加一些“市场”的元素。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西方国家的过节理念借鉴。那里的狂欢节、圣诞节,政府都不是主要的组织者,真正的主角首先是全体公众,是社区内平时就非常活跃的各类民间自娱自乐协会,如乐队、舞蹈队等。其次是私立商业演出团体,他们借助节日在烘托气氛的同时展示自己的实力,一些学校的文艺演出团体也参与其中。他们走上广场、大街,既是节日的制造者,又是节日的享受者,从而使传统节日年年如此,永不疲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