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年级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思考

(2015-12-27 20:25:4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生成

九年级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思考

  ——在第五届班主任工作论坛上的发言

从接手九年级班主任工作至今,总感觉没有了在七、八年级的一种和谐温馨,一种顺心顺意,一种满满的正气和正能量,总感觉和这群孩子隔着一层膜,不能知心知底,总感觉还没有磨合好,磨合期太长,没有那种会意的默契,没有那种温馨的氛围,没有那种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有的只是一些熟悉的面孔而生涩的眼光,没有几个谁能走进谁心里去,甚至有时还有敌意,有的是一些不良的习惯始终改不掉和个别频繁地违纪而不知悔改,甚至于一部分所谓的好学生也表现出了不尽人意的不礼貌,有的尽是一些应试教育的无奈和素质教育的矛盾之举。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性就是在于用应试教育的过程得出素质教育的结果,最终难做难为的是最基层的班主任,既要把话说得像素质教育一样冠冕堂皇,又得为成绩为分数把学生压得无所适从,甚至心理扭曲思维变异,有时觉得主题班会开得和社会形势格格不入,虽然我也向学生交代过,不论教室外怎样的灰暗不合理,我们教室内一定保持最基本的公平和正义,积极和进步,成长和发展,但有时感觉说教的力量是苍白的。

当遭遇了来自学生的涌动暗流时,我着实吃惊了一下:为什么七八年级顺手顺心的班级管理到了九年级就不灵了呢?富有正能量和人性化的班规,健全有力的班级组织,热情不减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我有增无减的责任心和事业情怀,披星戴月的陪伴,换来的怎么是一片凉心呢?期中考试前我写了一篇随笔《九一班来了一群“鬼”》,一共三部分,我把其中一部分读给大家听一下:

九一班来了一群“鬼”

应试教育的无奈,

导致学校又分班了。

前年,七六班的“小鬼”们建立了“七六家园”,

一张张童稚而得意的“小鬼”照片现在仍然微笑在班级博客上。

去年,温馨和谐的八六班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过往,

那帮“中鬼”们着实创造了一段教学相长的教育佳话,

刚结束的月考里,九六班李潇雯的作文《永远的八六》,回望了班级满满的正能量,

“逗趣五人组”“一个人的舞蹈”“美丽七仙女”等等的故事,演绎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心路历程。

今年,“小鬼”和“中鬼”们长大了,一群“大鬼”,

进入了新的九一班,可是熟悉的面孔只有原来的几个。

鬼是缠人的,又摊上了我这么一个任性的班主任“老鬼”,

跟了我三年的班长张乐乐就乐呵呵地在那里看“限量版好戏”。

因为快两个月了,感觉班级还没有磨合好,

好像各怀鬼胎,整天像打鬼仗似的,玩着鬼把戏,

我的“鬼主意”还不能让“鬼子们”口服心服,言行一致地践行班级规范,

真是“嘈嘈切切错杂谈,大鬼小鬼乱闯关。”“喜看九一奇葩事,三秒过后尽开颜。”

有同学说我管得严、管得狠,

我说,对好学生好现象,我温和如春,对坏事坏现象我嫉恶如仇,

我爱憎分明,公平公正,

即使未免有“管得死”之嫌,也要最初这样做,

因为我要的是班级的正气,你们要的是班级的正能量,

不论成绩如何,只要你们在学习,习惯在养成,身心在成长,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百年孝道,

你不愿陪老师变老,老师愿陪你长大吗?

你只不过是老师生命中仅仅一年的过客,更名后的“求真家园”将是我教育生涯永恒的依托。

“鬼习惯”造就的是“鬼人才”,

成就真人才那才叫一个“怪”!

学校花园里的“求真”石是我们“求真家园”的主打形象。

德行是撇,才分是捺,

一撇一捺无缝组合,才是大写的真人。

好习惯催生好成绩,好成绩提升学习力,

好性格成就好命运,好命运抒写好人生。

你们犹如一棵棵小白杨,

旁逸斜出的枝枝叉叉,

必须用力地掰劈,使你感到痛后之快。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你虐老师千万遍,老师依然会披星光而陪,戴明月而伴。

成绩虽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是学生时期最重要的因素;

每个同学的智商虽然不同,但是人生的舞台同样多彩而公平;

人生的价值虽然不同,但是成人、成才、成功的经验同样珍贵。

其实,我们的班集体在一天天地进步着,

我说:“鬼”变真人,人生豪迈!

我陪你长大,没有什么不可以;

你陪我变老,什么都可以!

……

昨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准备今天的发言时,收到了一个学生的圣诞贺信:

尊敬的语文“老鬼”:

你好啊!

小鬼向小鬼的老师老鬼说好了,这个星期是圣诞节,还有一个平安夜,我抛去一切关于我的不良习惯,只说:老鬼祝您圣诞节快乐,平安度过每一天,而且还要快乐。也祝您阖家欢乐,迎接金猴复春的新一年。

说到这,以上我的担心和困惑也许是多余的。除了我个人带班主任的能力欠缺、经验有限外,我有了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新一代的“00后”不同于“80后”“90后”,因为“80后”“90后”的特殊言行不同于以往,社会送给了他们一个专有的名称。而这一代“00后”更不买谁的账,言行举止表现得自负、自夸、偏执、浮躁而显得另类、无知,追求狂热而无法自我控制,甚至盲目追星导致价值观失衡、心理扭曲变态,言行表现有失礼貌和公允。当你以此为口词施以教育时,他会百般抵触和狡辩甚至有失教养地爆网络粗口。我想:孺子可教则教,不可教则已。

后来我退一步想,也许是我工作没有找到切入点。九年级学生毕竟不再是七八年级的小孩子,已是一个“小大人”,半成熟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固定的价值观,虽然没有了叛逆期的离经叛道,但已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七八年级他们参与制定的班规他会理所当然地去遵守,且强加给他也不会反驳。现在不行了,任何的强求和强加,他们都会问一声:为什么?甚至是抵触、不遵守、反抗。或许是新的班规我没有征求他们更多的意见就出台了,或许是我没有顾及他们“小大人”的人格尊严,像七八年级一样训斥他们的错误和缺点,也或许是冷班规和我的冷面孔启发了他们的冷眼旁观,到现在我仍感费尽心机而倍感枉然,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以致在写作文《想念那温暖的时光》时,不少同学回忆了八年级时美好温馨的生活。

我的自我反思是:教学中把他们当学生看,生活中把他们当孩子看,管理中把他们当大人看。

第二点思考是:教育形式的无奈和逼迫,致使每一年行政班级的重新编排与组合,多多少少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和重新适应,方便的是学校,带来后遗症的是学生老师,更是班主任,因为每一个班主任都不想丢手自己管理得得心应手的班集体。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级,学生和老师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和磨合期,师生性格不同,适应期有长短,这个磨合期是无谓的能力消耗与时间浪费,原有的生活学习习惯定势被打破,学生重新适应每一个同学、每一个老师,班主任和老师也重新认识和适应每一个学生,之间的不适应不合理甚至是冲撞冲突在所难免。两个月下来,班主任都会身经百战而感身心疲惫,甚至会惹体罚学生之祸而上身,小班化改成大班额,学习成绩的下降就不无可能了。在这里我不是强调客观原因,班主任带班一定有好孬之分,我们在横向平行量化的同时,可以累加纵向提高量化,也就是进步看提高,退步者以负分记入,各学科按不同比例折算,如同现行教师量化办法既有基础分,也有竞赛分,二者合一。因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存在都有人在呵护,好的评价就有好的结果,好的制度就有美好的事物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