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自清《春》教案

(2014-03-06 20:09:0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堂观评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读课文

3 春(2课时)

 

预习积累:

1.搜集、积累有关描写“春”的古诗词、成语、谚语。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3遍,体会作者对春的由衷赞美之情。

相关课程标准:

1.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饱含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2.品读赏析语言,学习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的技巧。

评价任务:

1.学会分层次背诵课文。

2.品读赏析的同时联想有关的古诗词和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春:

观赏周艳红演唱的视频歌曲《春暖花开》,导入朱自清色彩斑斓的《春》。

复习: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二、读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聆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春”的斑斓色彩,完成初读感悟:

色彩: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五彩斑斓,万紫千红、落英缤纷……

景物:山、水、太阳、小草、树、花、蜜蜂、蝴蝶、风、鸟、雨、风筝、人。

感情: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齐声朗读最后三段)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春”的气息,读出课文的层次:

气息:生机勃勃,争奇斗艳,鸟语花香,妙手回春,春华秋实……

层次:盼春——绘春——赞春

绘春:春醒图(总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书写积累生字词,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感知探究”习题: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lăng rùn):明朗润泽    赶趟儿:赶得上   抚摸(fŭ mō)    酝酿(yùn niàng):本文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窠巢(kē cháo)    卖弄(mài nòng):有意显示、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应和(hè):相呼应    黄晕(yùn ):昏黄不明亮    舒活:舒展,活动    抖擞(sǒu):振作    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    一年之计(计划、安排)在于春    (báo)    (sàn)在草丛里

三、赏春: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把“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等六个部分的学习任务,依次分配到六个学习小组,组长带领组员,或写,或读,或诵,交流学习心得,形成统一意见,然后依次展示学习成果。

赏析课文涉及的内容有以下5各方面:

1.赏出感情:语气语调,感情节奏,重读词语。

2.赏出层次:描写的内容,描写的顺序。

3.赏出问题:描写的技巧,运用的修辞手法。

4.赏出联想:有关成语、古诗词。

5.赏读成诵:有感情地熟读成诵。

教师示例赏析“盼春”“春醒图”两个段落。示例如下:

“盼春”:第一自然段描写“盼春”。反复句“盼望着”加强语势,极写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朗读时第二句语调要强于第一句。东风是春的报讯者,东风来了,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即春回大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把春天拟人化,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喜悦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来”“近”两字重读。本段统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醒图”:总写春天来了,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作者把春天拟人化,赋予人的灵性,“欣欣然张开了眼”把春天写活了,“刚”“张开”宜重读,这是总写。第二句话分别描写了春天有代表性的鲜活的物象:山因返青而明亮、润泽,水因冰河解冻、春潮澎湃而涨起来,太阳因逐渐靠近地球、阳气回升而显示了红彤彤的脸色,三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一句强似一句,“朗润”“涨”“红”重读。由本段联想到的是“数九”谚语: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雁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它六个部分在小组合作学习后依次展示,归纳如下:

第一组:春草图。小草的特点是嫩、绿、满、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显示了拟人化了的小草悄悄生长的动态和旺盛的生命力。联想的成语有绿草如茵、草长莺飞,联想的古诗词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三句话正面写人的嬉戏活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侧面表现的仍然是软绵绵的小草,“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宜重读出来,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气势。描写的顺序是由点到面,由近及远,正面描写加侧面描写。

小组齐诵第三段。

第二组:春花图。春花的美是从它的颜色、甜味、状态三个方面描写的。把桃树、杏树、梨树拟人化,争先恐后地次第开花,描写颜色的三个比喻句组成一组排比句,显示了春花烂漫,争奇斗艳,春意盎然。“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油然而生。描写春花的香甜一是用虚写“秋实”来烘托,二是用蜜蜂、蝴蝶的嬉闹来映衬。“像眼睛,像星星”的遍地野花明亮而又多彩多姿,“还眨呀眨的”更是活灵活现。小组朗诵本段。

第三组:春风图。春风是柔和的、温暖的,是通过比喻、拟人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体现出来的,更是因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除了从人的触觉描写风的形之外,还从味觉、听觉把风描写得有味有声,真是春风荡漾,鸟语花香。“好鸟枝头亦朋友”“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诗句便荡漾在心头耳畔。

第四组:春雨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作者正是抓住春雨“细密”“滋润”的特点,如妙手回春,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和平”的村落静默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句写出了春雨的密、亮、柔的特点,在春风的吹拂下,“密密地斜织着”,下雨如纺织丝绸样喜悦。“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不正是乡下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的写照吗?

朗诵辅导:分三层记忆。第一层写春雨的绵长、细密、滋润,“笼”字贴切地写出了春雨如细雾般罩在屋顶上的动态,“逼”字是耀眼的意思,把细雨滋润后的草色耀眼很有力度地表现出来了。第二层写傍晚的静谧美。第三层写雨里忙碌的农民。小组齐诵第六段。

第五组:迎春图。花儿争春,人也争春。“桃杏酣酣蜂蝶狂,儿童相唤踏春阳。”(陆游《春日暄甚戏作》)“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给人以动感美、惬意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

第六组:赞春。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形成排比段,语势渐强,朗读语调逐渐上扬,读出春天一路“成长”的美来,“上前去”三个字可以一字一顿,读出力度美。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应当把握好我们人生的春天,一路攀登,一路欢歌,执着前行!

四、诵春:

文章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叠字等手法,色彩丰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很多地方是孩子眼光里的春天。饱含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五、达标检测:

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1-12题。

板书设计:  

朱自清《春》教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把赏析部分交给六个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怎样读得有味道,怎样划分层次,怎样揣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怎样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能联想出哪些成语和诗词,怎样熟读成诵培养语感等等,都由组长带领组员去完成。学习时间可能会延长一些,不要急,上成3课时也无妨,关键是学习的过程要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历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展示环节教师再予以点播、补充、完善和拓展,特别是成语和古诗词的联想积累,学生可以想到教师所想不到的内容,课上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不足之处:没能大开大合地处理教材,有“串文”之嫌,还缺乏课上的片段写作练习,写作课上再去补写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