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房
(2009-09-22 09:02:06)
标签:
房产藏富于民藏富于房杂谈 |
分类: 散讲 |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一句话中国现在确实是富了,中国人现在也确实是富了。
别的不说了,现在不要说一线城市,就是在中国的二线城市,百万富翁也是随便一抓一把——在这些城市里,任何一个拥有一套自己住房的人家,资产基本上就接近,甚至超过百万,在加上“破家值万贯”的传统估算方法,所有家当加在一起,超过百万,问题不大。
这么说来,中国可就不仅是“藏富于民”这么简单了,而是要再加个豪字——藏富豪于民。可惜的好像没有多少人这么认为,那些坐拥百万资产的“富豪”们,除了几个缺心眼的,也没见有多少人喜笑颜开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笑不出来呗。
那些银子多的是,能够一次性付清房款的人,毕竟是少数,先暂且不说。
如果不幸,你还要交房贷。那妥了,那栋未来可以让你成为百万富翁的房子,就像个橛子;你就象头驴;房贷就像一根绳,把你结结实实的拴在橛子上。从此,你就转哪转,怎么也转不出这个橛子的手掌心。
直到转掉了你的青春,转掉了你的激情,转掉了你的……
最后,终于有一天,你荣幸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百万富翁,却会发现,由于中国城乡差距缩小、多年计划生育导致人口数量下降,城市住房的空置率增高——宝贝房子掉价了,当年买房子时,塞了一耳朵的什么“土地永远是稀缺资源”的理论,原来是逗你玩的。想想逝去的青春,想想滑落的抱负。那感觉,一准儿像老头买了假药一样,欲哭无泪。
前头没说的那帮一次付清的人,就一定笑得合不拢嘴吗?
也未必。
这里面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确实银子多的没处用,随便买两栋玩玩的人,有,但是一定不多。而且这种人,多半也早就不大会笑了。
第二种,老爹老妈卖了旧房,凑积蓄,最终给儿子买套新房,这应当算是个多数。这种人要是有点脑子的人,过两年就不乐了。原因很简单,如果砸锅卖铁买房子的话,那些资产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变成资金,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同的未来,但是一旦办成了一套房子,就只能“坐拥”了——千万别说,可以抵押贷款的事,没多少人会干这种顾头不顾腚的事。至于那些没脑子的人(尤其是男性),如果他们命好,找了个和他一样没脑子的媳妇,可能还会和他一起傻乐下去。要是不幸找了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不好意思,估计他很快就乐不起来了。
第三种,干着一份不错的工作,房子是自己挣钱买的。这种大概是最乐的一群了。因为钱还能赚,房子已经住上了,何乐而不乐呢?可惜的是,这种人真的不是太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