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鲁迅博物馆

(2022-04-11 21:48:23)
标签:

鲁迅

北京鲁迅旧居

北京鲁迅博物馆

杂谈

分类: 游记系列
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二十一号,鲁迅先生1924年到1926年住在这里,其间发生了孙中山先生逝世、三一八惨案等重要事件。鲁迅在这里“荷戟独彷徨”,撰写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大部分作品,你可能没看过整本书,但是你一定读过《华盖集续编》中的《记念刘和珍君》,《野草》中的《秋夜》(两棵枣树),《彷徨》中的《祝福》,《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坟》中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等。
北京鲁迅博物馆

无论在当时或现代,鲁迅先生在北京的住处都是非常黄金的区域,正儿八经的北京西城区,不远处就是元代的妙应寺白塔。当时鲁迅是花800元买下的(当时只有南北房无厢房),而且当时他经济拮据,是跟朋友借钱买的,1926年离开北京时才还清。那么这800元是什么概念呢?当时鲁迅属于教育部公务员,据说月收入有250元(当时一个男矿工月入22元),他都把钱花在哪了?所以一个四合院也就是他三四个月工资。另一方面当时白菜价格每百斤2.8元,所以一个四合院也就是三万斤白菜的价格。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旧居是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正房和倒坐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总共据说有400平米。大致格局是南房是会客室,东厢房女工住,西厢房是厨房,北房是中间是起居室,东西分别为鲁迅母亲和原配朱安的卧室。1926年鲁迅离京后其母亲和原配一直住在这里。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与众不同的是鲁迅在正房中间一间(起居室)北侧接了一间“老虎尾巴”,作为他的书房和卧室。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旧居中还非常奢侈的有个“后花园”,虽然面积不大,后花园中有97年前(1925年4月5日)鲁迅亲手栽种的一株黄刺梅。对了前院还有两株白丁香也是鲁迅同日栽种的,当时把四月五日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旧居墙外挂着一个“请勿逗猫”的提示牌。从鲁迅的一些作品看他是不喜欢猫的。
北京鲁迅博物馆

1950年代,在鲁迅旧居东侧建了陈列馆,加上前面的一个小广场合起来叫“北京鲁迅博物馆”,现在地址叫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十九号。
北京鲁迅博物馆

走进陈列馆迎面看到的是这座抽象的民族魂雕塑,还有鲁迅的野草。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首题为《鲁迅》的诗不知出自谁人手笔,笔者对现代诗没什么感觉,不知道写的好不好,只觉得是属阳春白雪。托尼的传人?看了对应的英文才知是指托尔斯泰和尼采。超轶群伦?搜索了才知是化用鲁迅作品中使用过的超伦轶群一词。纳于灵台,灵台又指什么?心灵?
北京鲁迅博物馆

陈列馆总体的展序是鲁迅的生平,分为八部分:
一、0-17岁,在绍兴入私塾,家道中落
二、17-21岁,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学习毕业
三、21-28岁,在日本留学,弃医从文
四、28-31岁,在杭州、绍兴、南京等地教书
五、31-45岁,在北京教育部谋职
六、45-46岁,在厦门大学教书
七、46-46岁,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
八、46-56岁,在上海做自由撰稿人直至去世

每个展区好像都是用鲁迅的诗句文字作为标题,如:海岳精液善生俊异、荷戟独彷徨、白眼看鸡虫、无情未必真豪杰、寒凝大地发春华,等等。
北京鲁迅博物馆

一、0-17岁,在绍兴入私塾,家道中落
笔者曾在2014年到访过绍兴的鲁迅故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当时撰写的博文《绍兴》。
这是鲁迅的祖父周福清,祖母孙氏,继祖母蒋氏。祖父周福清是清同治时期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江西省金溪县知县,内阁中书,后因科场案入狱。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鲁迅的父亲周凤仪和母亲鲁瑞。父亲周凤仪秀才出身,后被革去,在家闲居。母亲鲁瑞乡下人,自学到能看书的程度。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在私塾都读什么书呢?都说四书五经,这里多了《仪礼》。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应该是很爱读书的,据说他的零花钱全都用来买书。这是鲁迅买的画谱,也许就是当年的漫画吧,毕竟是小朋友啊。这三套画谱分别是《海上名人画稿》《诗画舫》《点石斋丛画》。不知道这些书现在还能否买到?能买到的话可以读一读。
北京鲁迅博物馆

二、17-21岁,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学习毕业
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都学什么呢?鲁迅自己说四天是英文,一天是学汉文。一天是做汉文。这大概是大一的基础课阶段吧。
北京鲁迅博物馆

那么专业课学什么呢?陈列里我们看到《求矿指南》《金石识别》《水学入门》《几何学》《八线》《开方提要》《开方》,等等。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厅中还有个屏幕展示了当时鲁迅的考试题,您能答对吗?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当时也看课外书,这就是一本儿他买的《徐霞客游记》。鲁迅当时自称戎马书生,还刻了一个章,《徐霞客游记》上就有他盖的戎马书生章。(赮字单拿出来都不敢认)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南京矿路学堂是鲁迅唯一取得学历的学校,百度百科上他的毕业院校就是南京矿路学堂。试想当年如果世道稳定,估计周树人同学可能会成为一个地质学家,那也就没有鲁迅了。这是他的毕业“执照”。
北京鲁迅博物馆

三、21-28岁,在日本留学,弃医从文
鲁迅在日本宏文学院江南班第一个减去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拍照留念,还做了著名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照片上的鲁迅看起来比20岁更小些。话说回来,你见过有辫子的鲁迅照片吗?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仙台医专医学科第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表。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这里边全是汉字,第二呢课程最多的是解剖学和独逸语。独逸语是什么呢?原来是德语,跟德文发音Deutsch还是挺相近的。话说我们汉语里是把很多好词都给了西方列强了,德啊、英啊、美啊,等等。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鲁迅在仙台一专第一学年的考试成绩表。我们可以看到周树人同学的成绩并不是太好,成绩基本上在丙和丁。但是这个班好像总体学生成绩也都不太好,得甲乙的并不多。
北京鲁迅博物馆

对此段时期鲁迅历史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复习一下鲁迅的那篇《藤野先生》。

四、28-31岁,在杭州、绍兴、南京等地教书
鲁迅因家庭经济不支,不得不回国,在江浙教书,主要讲生物学。民国替代清朝后,经朋友介绍谋得教育部公务员资格。(以下两张照片来自鲁博官网)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五、31-45岁,在北京教育部谋职
1912年教育部迁址北京后鲁迅随迁,任职于社会教育司,公务之余开始写小说。这是1915年时任教育总长的汤化龙签发的任命鲁迅为小说股主任的饬令。(汤化龙三年后在加拿大遇刺身亡,年仅44岁。)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在京前后有多个住处,我们前文介绍的阜成门内西三条二十一号其实是他在京最后一个住处。
北京鲁迅博物馆

我们看到他足迹中还有个现在鲜为人知的“中国大学”。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鲁迅的长衫、围巾和鞋,鞋子不大。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在《新青年》发表文章。
北京鲁迅博物馆

各译本的《阿Q正传》。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位清秀的小生原来是茅盾。看到这个想起当年文坛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序,除了鲁迅您知道另外几位作家长什么样子吗?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鲁迅收藏的动物陶俑。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鲁迅的印章,多为陈师曾所赠。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六、45-46岁,在厦门大学教书
1926年鲁迅离京南下,在陈列馆里从北京部分到厦门部分要下楼,楼梯间里还展示了当年前门火车站的场景。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在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等课程。笔者曾在2018年到访过厦门大学,环境确实很怡人惬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当时撰写的博文《厦门本岛与大嶝岛》。

鲁迅开始把厦门当做世外桃源,但是后来他发现:至于学校,则难言之矣。北京如大沟,厦门则小沟也,大沟污浊,小沟独干净乎哉?
北京鲁迅博物馆


七、46-46岁,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
鲁迅从厦门来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和教务长。1927年发生军事政变,中山大学一些学生被逮捕,鲁迅发动营救,但无结果。鲁迅辞职,离开广州。(下图来自鲁博官网)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1927年鲁迅、许广平和蒋径三在广州合影。蒋径三当时任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员兼文科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1936年在杭州西湖骑马时坠马身亡,年仅37岁。网上还可以查到一位抗战殉国的蒋径三,看来并不是一个人。
北京鲁迅博物馆


八、46-56岁,在上海做自由撰稿人直至去世
1927年鲁迅来到上海,与许广平同居。这是鲁迅在上海与来看望他的亲友合影,前排左一为周建人,后排中间是林语堂。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鲁迅穿着许广平亲手给他织的毛衣拍摄的照片。
北京鲁迅博物馆

对了,现在鲁博的西侧厅里还有个《愿有英俊出中国——上海鲁迅纪念馆藏美术品展》,里边还有一幅依此照片做的画作,可以讲画的很成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北京鲁迅博物馆


1929年生下一子周海婴,1931年为回应有人讲他溺爱孩子做《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鲁迅赠给郁达夫的《答客诮》。
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说鲁迅这一时期的身份是自由撰稿人,期间非常高产。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这是不经常被提起的一部他翻译契诃夫的《坏孩子和别的奇闻插图纪要》。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鲁迅在上海逝世,死因是肺结核(有争议)。这是他出殡时棺椁上盖得“民族魂”白旗(原物还是复制品未知)。
北京鲁迅博物馆

当时为他抬棺的有巴金、张天翼等。(下图来自百度百科)
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是以鲁迅先生的《战士与苍蝇》作为结尾的。
北京鲁迅博物馆

我参观鲁博前后又读了几篇鲁迅先生的作品,感觉鲁迅确实是个战士,其笔确如刀枪。所以,我以这张拍摄于1927年,鲁迅在上海光华大学走向演讲会场的照片作为结尾。照片中鲁迅先生剑眉倒竖,目光坚毅,腰杆挺直,脚下生风,不像走向演讲台,却像走向战场。
北京鲁迅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历代帝王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