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父亲看电影
(2022-09-11 20:33: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庭 |
在上世纪80年代,村里放电影是一件让人激动不已的事。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那种兴奋劲儿简直胜过节日。只要听说演电影,也有不少人家从地里提前回家烧火做饭,还有的干脆直接不吃晚饭先看电影,也有的三五人一起步行到临村去看电影。村里的学校这时也会取消晚自己,因为大家心都在电影那里。我很小的时候,只要听到有电影,就早早地追着父亲带我去看,我们一人拿一个板凳,我经常一出门就要父亲抱着,父亲就和我周旋,他经常说:我刚吃完饭,先抽完一袋烟。往往等烟抽完了,看电影的地方也就快到了。有时电影演一场,散场时大家都兴奋地讨论着电影的内容,回忆着电影里的故事,也有连续演两场的时候,散场我就经常犯困,大脑里一半是现实一半还在电影里,有时跟在父亲后面,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家。冬天里双脚冻得发麻,夏天雨多,脚经常踩在泥水里。占位对看电影很重要,来晚了在后面站着看,甚至站着也看不见,因为站着的人太多,在旁边的位置太偏,最差的位置就是“看反面”,到幕布的后面看,那边人都是反着的,看起来很别扭。我在看来,放映机的位置最好,那里不前不后,还能在中间换片子的时候近距离观察一下如何操作,但我始终没占到过这个位置,当然,位置在最中间也有坏处,看电影是清楚了,可这时最怕内急,因为广场上黑压压的全是人,出去要解个手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回来找到座位更费劲。
那时的电影往往是人们的谈资,街头巷尾人们往往谈论电影内容,连环画、年画也有电影的剧照的内容,现在想来,当时一些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如《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至今令人难忘,村里人常拿电影里的人来打比方,这些影片对于正确处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弘扬社会正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回家经常问父亲,现在村里还放电影吗,父亲说,这几年村里经常放电影,现在放电影也不和以前一样了,看电影的人太少,每次来就十几个老人在那里看,在村里住的年轻人很少了,小孩子就更稀罕,人家也都在家看电视电脑。放电影的人一来就开始招呼人,夏天来还带着蚊香和风扇呢,可这样也还是这十来个人。我对这变化感到很吃惊,现在我经常在城里的影院看电影
父亲没去过电影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