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柏林
(2011-07-31 00:36:05)
标签:
杂谈柏林欧洲 |
分类: 江山如画-周游世界 |
在去新泽西的飞机上看了一部以柏林为背景的电影《Unknown》。柏林的一些场景撩起了对这个城市的回忆。
这个城市的场景最早是在儿时电影里看到过,那部片子叫《攻克柏林》。没想到若干年后,进军欧洲的第一个城市也是柏林,那是1998年,是在寒冷的冬季。当时在德国先令大药厂美国分部工作,去总部开会International Clinical Management Meeting 。我们部门的Peter, Armen, Kishor和我几个人同行。第一次乘商务舱,颇为好奇,是Scandanavian SAS,机上一群北欧大汉,饮酒畅聊。据说是本国有酒禁,而飞机商务舱的酒是敞开供应的,于是就有了这几个大声聊天的北欧人,置原本儒雅的风度于不顾,展现近于发酒疯的狂聊。各位不知,从纽约到欧洲的航班大多是连夜飞行,老美乘客是很想睡一下的。
抵达后休整之后,第二天由Peter(我的公司生涯的第一个老板,讲德语的瑞士人)带队乘地铁到达Schering AG的总部。第一天开会有点枯燥,唯一的“亮点”,竟然是两个德国“领导人”当庭对抗,争论什么现在已经完全记不清了。但他们演绎的互相蔑视、文人相轻的一幕,栩栩如生。好听点是德国耿直率真,不好听点是他们的沟通能力还不够完美,个人主义至上,团队精神差,印象颇深。后来加入法国公司,又发现了另一个极端的沟通问题,也是很深刻,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第二天我们请的英国教授 Leon Aarons(澳大利亚人)给了一个群体动力学在临床试验上的应用的报告,他的演讲充满了英国式的幽默,倒也博得不少掌声。晚上,Peter和我请他吃饭。准确地说Leon只是个讲师,并不是他的资历不够,而是在英国教授只能有一个,而在曼切斯特那就是著名的Malcolm Rowland教授。瑞士也是一样,当年Peter在巴塞尔的生物中心大学未能搏上教授主任,从而出走美国。现在Peter大概70多了,还在美国的FDA“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天我终于瞄准机会“出逃”。所谓出逃,就是在柏林街头走透透。由于没有做好家庭作业,第一次的欧洲经历其实很失败,所有去过的地方都叫不出名字。印象中,有凯旋门式的景观,有教堂(废弃),有博物馆(没进去),到处都是坚强的混凝土式建筑和绿色古铜状屋顶。有庄重之感,绝没有浪漫情怀。很想走到柏林墙的原址看看,但是时间太少,也没有把地图看好,路问好,加上在冬天,到处是雪,人生路不熟,没有去成功。
总之,我的柏林之行算是欧洲的处女游,不成功,也没有什么照片存证(我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是2002年才买的),在脑海中的印象也就大概是这些了。对于德国的饭食,实在是不敢恭维,他们的最拿手的菜大概是嫩牛肉炖汤和粗大的香肠了。但德国给人的整洁,明快,柏林给人的庄重感还是很强烈的。
13年之后,追忆往事,不算太晚,但今后还是立即写就为好。
翻开当年的记录,有一些关于旅行的记录。先是在一个月前到纽约的德国领事馆办理签证。
International Clinical Management Meeting in Berlin,Dec 7-12, 1998
机票$2052.00,
12/7
12/8
Return
12/12 Berlin
Scandanavian SAS Flight#3450C
Copenhagen Scandanavian SAS Flight#911C
Hotel:
Sorat
Hotel Spree-Bogen Berlin
All-Moabit 99
030 39 92 00
$119/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