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钓鱼乐
(2007-05-27 22:10:56)
五月底的长周末,周六是耗在钓鱼上。驱车78英里来到宾州 Big Brown Fish and Pay
Lakes。说是湖实在是抬举了它,不如说是三个小水塘,但鱼的密度是出奇的高,且与塘的大小成反比。先是在居中的塘里垂钓。美式“垂钓”,实际上是抛甩,将鱼钩抛向湖的纵深,以期放长线钓得大鱼回。当年拜老美同事PETER学艺,几年没有操练,技法还在,一抛还能有几丈远。钩藏饵下,鱼游水中,浮漂水上。不一会,就有鱼儿咬钩,而且还不小。拖上岸来一看是条三磅多重的鳟鱼。紧接着是一条金灿灿的鲤鱼。二小时下来钓到七条。后来换到小塘里,塘小得不能抛甩,否则钩子会飞到对岸,钓得人鱼回。这小塘里鱼儿成群,穿梭往返,有时候还跃出水面,咬钩率奇佳。一小时里钓到九条。大塘未去,据说那里多是鲑鱼,一来知道这鲑鱼往往沉于水底,懒得将鱼钩调整。二来本着持久战原则,愿将高潮留到不久的将来。
收兵时正在美孜孜地想着如何烹饪佳肴,过磅老头的一声吆喝,将我唤回现实,“三十磅,共一百五十美元。”看来生产过热也会有代价。这鱼还真不比超市的便宜。得,权当花钱买乐子吧。师傅PETER当年就这样教导过。PETER钓鱼入迷,不仅常年有各种钓鱼的执照(在美国鱼分几种,执照也不一样,如鳟鱼要特别执照),上班时车上也时常备着鱼竿。下班时,时不时就甩上几竿。但他从来不伤生。钓到鱼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放回水里。中国文学中有姜太公式愿者上钩钓鱼乐,有庄、惠子的鱼乐论,但PETER这样的美式钓鱼乐,却是非我亲睹而不会相信的。
本人钓鱼谈不上入迷成瘾,但历史却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学龄前。记得南京三牌楼大院有个水塘,有一次跟随大哥哥们钓鱼,不慎失足落水,差点没淹S。拉我一把的人,当时被誉为救人英雄,后来成了浙江某渔场的老总。失足呛水者今日成了救S扶伤的医药工作者,偶尔也钓钓鱼。
钓鱼的极致要算深海钓鱼。本人"误入"此道是在1992年的秋天。那年工作忙,去海滨度假时已是过了盛夏,海水已凉。一天望着海水发呆时,看到去深海的渔船,百般聊赖中不知不觉地上了“贼船”。上船费40美元,租渔具5元,那次钓到7条扁鱼(两条小点的按规定放还海里)。不仅欣赏了海滨风光,到费城同学家聚会时那桌鱼宴也小出了风头。后来学会了在网上问天气查渔讯,并迷上海鲑鱼,与友人出了好几次冬海,因为那时是旺季。最高斩获是25条海鲑鱼,大小均在规定的尺度以上。连吃了几个月的鲜美鱼餐,味道美极了。当然,出海是很辛苦的。有时候还会晕船,吐得翻江倒海。在寒冷的气候一望无际的深海上奋战6、7个小时,对人的意志是一种考验。这是钓鱼的另一种乐趣。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