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2013-11-02 20:34:22)
标签:

笔顺

央视

结晶

阶段

汗颜

育儿

分类: 智力开发★潜能开发

谭振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谭振江

2013年11月02日  作者是中国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备受瞩目的中国央视201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笔者认为不仅值得中国社会各界,也值得同为使用简化汉字的新加坡有识之士的反思与警醒。

首先,汉字书写显露出的现状令人堪忧。先说学生选手,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对于15岁的中学生来说,有些选手的常用词语如“虔诚”、“缅甸”、“沉湎”、“苋菜”、“怂恿”、“奚落”、“肇事”等却不能正确写出来;当然也不排除差不多每场会有个别优秀选手能写出“貔貅”、“尺蠖”、“裂璺”等笔画繁复的词语。

再看从现场观众中随机选取的“成人体验团”,其正确书写率很低:只有十分之三的人能正确书写“癞蛤蟆”一词,十分之二的人能书写“熨帖”、“仡佬族”二词,十分之一的能书写成语“振聋发聩”……还有些常用词语如“痉挛”、“婺源”、“傩戏”等竟无一人能写对。至于记者场外市井抽样听写的结果更让人沮丧。“鳜鱼”被写为“鲑鱼”,更有甚者写成“桂鱼”!

不同于拼音文字,能读就能写出。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往往能读不能写;能写不能读。随着电脑、手机等键盘化书写手段的普及,笔和纸日益被疏淡,虽然高智能汉字输入词语远比拼音文字快捷,但与此同时,每个汉字的字形结构被模糊化,书写能力和水平也随之在急剧下降。

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提笔忘字”,但导致国民广泛面的这种书写现状,背后是有深层因素的。这与一个时期以来,汉语教育教学被挤压不无关系。汉字是中华灿烂文化、深邃智慧积淀与传承的载体。书写传递文明,其本质是一种文化行为。因此,如若当下的现状及其深层问题任其蔓延滋长,势必会影响汉语言文字的细腻化表达,乃至影响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

其次,语文基础教学显露出不足与不力。从比赛看,很多学生不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有将“瓜瓤”的“瓤”字写成“禾”字旁的;有将“攫取”的“攫”字写成“言”字旁的;有在主持人提示是一种中草药之后,将“藿香”的“藿”字漏了“草”字头的;将“髭须”的“髭”字写为“齿”字旁的;还有将“蹿红”的“蹿”字少了“足”字旁的;有将“煮豆燃萁”的“萁”字成“竹”字头的;还有将“饥肠辘辘”的“辘”字成“食”字旁的……

须知,作为象形表意文字,汉字不仅有具象性的特点,而且还充满东方文化的人文智慧。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构字法,将汉字的形态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很多依据偏旁部首构建的汉字,具有东方文化思维的特征。在4000左右的汉字中,常用形声字占了约百分之八十。“烟锁池塘柳”,左偏旁就包含了“火、金、水、土、木”的五行观念。如果了解到这一结构特点,在基础阶段注重汉字的构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另外,比赛还暴露出笔顺书写的不规范、书写欠工整等问题。上述问题反映出汉语基础教学,尤其是启蒙阶段的教学不足与不力,亟待弥补与改进。

语言文字的学习非朝夕之功,需要日积月累。一曝十寒地背字典,往往因不了解字义而闹笑话。如有将“穷兵黩武”写为“穷兵独武”,“集腋成裘”写成“佶腋成裘”,“振聋发聩”写成“震聋发聩”,“普惠制”写成“普讳制”。从对一些优秀选手的介绍看,很多都与从小接受家庭的熏染,从而对文史类有浓厚兴趣爱好有关。因此,语文学习光靠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家长的参与配合。说白了,这是牵动每个家庭、牵动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第10场有选手写不出“穑”字。“束脩”是古代献给老师的报酬,“岳麓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学府之一,“浑天仪”是古代中国文化与科学智慧的结晶……这些学生都没能写出。而“成人体验团”的书写更令人汗颜。最难以置信的是“考妣”一词,“成人体验团”中竟然无一人能正确书写!先考、先妣恩重如山,岂可淡忘乃至忽悠?中华文化优良传统教育传播的乏力,由此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