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面对面】浅谈婴幼儿音乐智能开发
(2012-08-24 11:35:50)
标签:
铃木镇一名古屋宋体f5小提琴育儿 |
分类: 专家讲座★专题讨论 |
【专家面对面】浅谈婴幼儿音乐智能开发
2012年8月14日
主讲人:张帮宏
张帮宏老师:
音乐智能(Musical lntelligence):指对节奏、音调、旋律、音色的敏感度。当中包括察觉、辨别、表达、欣赏和创作的能力。
可能出现的品质:*对于音高、节奏、音色很敏感
*对于音乐中的情绪力量很敏感
*对于音乐的复合结构很敏感
铃木镇一的教学理念
一、人是环境之子;
二、学习越早越好;
三、练习越多越好;
四、学习环境要好;
五、教学法要更好。
一、才能教育应当及早开始
三岁的小孩即可学习小提琴,但是在开始学小提琴前,应当先听很多的音乐,
然后参观别人拉奏小提琴,引起动机,并尝试使用纸造玩具小提琴,然后才让他们接触小提琴乐器。
二、让儿童聆听音乐
幼童学习音乐的过程要如同学习语言一样,经常反复的聆听音乐,熟悉“音乐的语言”,学习才会生动有趣。
三、父母亲陪同学习
个别课家长要一起出席,帮忙笔记,学习调音,并帮儿童了解刚开始学习的各种难处,如夹琴,持弓等姿势,家长在家就是小提琴辅导老师。
四、父母亲应陪同小孩每天练习
父母应鼓励儿童练习而非强迫他们,尤其是旧的曲子,要不断的复习。
重复练习就如同讲话一样,天天需要用到第一天所学会的用词。
五、背谱演奏
幼童不需看谱直到技术形成,学习的过程中由父母亲帮忙修正音符,指法,藉备谱的过程专心注意拉琴的姿势,并且训练好耳朵的听音能力。
六、认谱教学
认谱,在铃木镇一的观念中,应该是稍后的活动,例如儿童三岁开始学琴,至少应该是学习小提琴两三年后的事。
铃木镇一强调 “认谱是儿童学习的一种联想过程,
过程中儿童必须对照他拉出的音因和谱上的音符”(Kendall, 1973, p. 10).
开始认谱后,儿童仍需背谱演奏,才能不因认谱而分心技巧的专注学习。
七、完整的课程
铃木的教学所有的学生,即使能力不同也要经过完整相同的教材练学。
虽然有的学生学习进度比较快,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被要求学习这些,以方便学生们一起合奏。另外,铃木镇一还编了移把位和音阶练习以供程度已超过十册以上的学生,铃木镇一不认为学生必须太早接受机械式的音阶训练。
八、精选教材
九、合作而非竞争的学习方式
铃木音乐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而不竞争,年学得较多或年长的学生,应帮助年纪较小的。学生和学生,父母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永远保持正向积极的鼓励态度。
张帮宏教授(446888589)
14:29:00
十、游戏的学习方式
铃木音乐教学除了提供很多基本的练习方法,包括节奏,右手、左手等技术练习之外,还引用游戏的观念,应在练习上,例如,边走路边拉琴,配合韵律活动拉琴,站在椅子上表演…等活动,以增强儿童练习的兴趣。
一、婴儿依靠听觉和其他音乐感觉体验音乐,他们应该每天接触音乐。成人可以通过下述途径鼓励婴儿的音乐发展。
?给婴儿哼唱。
?模仿婴儿发出的各种声音。
?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种音响,包括身体的、嗓音的、乐器的和环境的。
?提供经选择的音乐录音。
?听音乐时,随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摇、拍、抚动婴儿。
?提供婴儿能够摆弄的、能发出乐音的安全玩具。
二、2-3岁幼儿的音乐经验
2-3岁幼儿需要包含着各种声源的环境。如:有选择的音乐录音,即兴歌唱的机会以及歌曲曲目的积累。恰当的使用多种材料,以探索为主要方法,可以使他们打下一种丰富的基础,以便将来发展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对这个年龄段来说,各种个体的音乐经验甚为重要,所以不必强调幼儿的一致性集体表演的音乐活动。
表演/读谱:
游戏时自由即兴式地唱歌。
唱民歌和创作歌曲,允许有时与他人合作时不合拍,不入调。
自由敲打简单节奏乐器,探索节奏乐器和环境中的音响。
随成人对幼儿动作的击乐伴奏走、跑、跳、奔、拍手、停。
知道乐谱为何物,称之为音乐。
创造:
探索它们自身嗓音的各种表现可能*。
***时即兴编唱。
在乐器上和环境声源中创造音响。
听/描述:
注意倾听经选择的音乐曲目。自发地随各种类型音乐做律动。
认识唱与说的不同。
通过律动和动作的静止表现对声音及休止的意识。
用即兴律动表现对拍子、速度和音高的意识。
价值:
喜欢听音乐和环境中的其他音响。
喜欢听其他人歌唱。
喜爱在游戏时唱歌。
喜爱用环境的身体的和乐器声源来尝试音乐活动。
三、4-5岁幼儿的音乐经验
4-5岁幼儿的社会意识逐渐得以发展。恰当的音乐活动经验包括各种小组活动,如唱歌、歌曲游戏和课堂简易乐器的演奏。另外,对嗓音、身体、自然界和乐器音响的个体探索活动机会也应包括在内。律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儿童表达他们音乐经验的最有效手段。他们喜爱用自己的思想、律动、语言和音响进行游戏。突出自由探索的各种音乐活动可以为他们日后的创造性音乐成长打下最积极的基础。
表演/读谱:
运用歌唱嗓音,并有别于说话嗓音。
在他们的自然音域内唱歌时基本上音准。
在律动和课堂简易乐器的演奏中,表现出对拍子、速度、力度、音高及分句异同的意识。
喜爱唱无意义音节歌、民歌和歌曲游戏。
运用图片、图形和其他符号来表示音高、时值型和简易曲
价值:
表现出对音乐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意识。
喜爱独自或与他人唱歌、律动及演奏乐器。
尊重音乐和音乐家。
1、宝宝现在11个月,现在的很多玩具都带有音乐功能,但是音质有些比较差,可以让宝宝玩那样的玩具吗,是否会对小宝以后学乐器或者听音乐的能力有损坏?
回复: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应该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的。无论音乐玩具的音阶是否准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声音和音调而已。只要我们不要把不准的音调说成是某某音符就可以了。暂且当作一种声音去让宝宝接受信息刺激,从而促进听觉的发育,而不是当作专业的音乐去辨别或者与音符相对应。所以影响应该不大的。
2、想让小宝以后学小提琴,想让她从一岁半左右就去看老师教,这时老师的选择是否一定要很好的,还是只要会拉,差不多就可以了。
回复:这个问题,日本小提琴家兼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学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我归纳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接触熏陶阶段;培养兴趣阶段;快速学习阶段。方法最为重要!想让孩子学习什么应该先培养兴趣之后才能逐步提高要求的。
回复:简单的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动起来。随意啦,不要受到约束。与节奏一致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自己不会跳动,那就可以购买光盘看视频,跟着学习就可以啦。至于看音乐电视,如果有演奏场面、或者配乐情景,还是可以看一会的,控制时间和距离即可。像您这么小的宝宝每次不要超过5分钟。好的节目可以录下来慢慢播放给宝宝看哦。
4、我想问一下,怎么才能让四五岁的宝宝唱完一首歌呢?现在我的两个儿子都喜欢唱歌,但是唱到不会的地方,就不爱唱了,我要怎么引导他们,让他们继续唱下去呢?我小儿子现在最喜欢唱爱我你就抱抱我,每天洗澡,他就在那唱那几句他会的,等我教他,我说让他跟我唱的时候,他又不愿意唱了。这样如何引导他们?
回复:呵呵,您的宝宝很可爱的。实际上这不要特别在意的。如果您回的话就只管自己唱,宝宝听到就可以了,而不要特别强调要跟着您学下面的句子。另外现在都有光盘或者网络能够找到原唱。经常播放就可以了。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建议您有意去唱宝宝喜欢的歌,但是不要去说。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自然会用心去记忆的。歌词过长,可能需要的时间就长,给宝宝一段熟悉的时间吧!
一句话:只管自己唱,或者播放音频即可!先唱歌词短的简单的,逐渐增加难度!
回复:有一定联系,前面已经简述一些了,这里不再重复。请谅解!
回复:是视频吗?那就尽量少看哦,听儿歌也可以达到目的的。
7、我的宝宝一岁半了,他不喜欢听儿童歌曲,就喜欢听大人的歌,而且总自己跳舞,唱歌(虽然唱得不知道是什么),我想问一下,这是属于有音乐细胞吗?他几岁时可以培养他学习乐器或者跳舞?
回复:呵呵,好啊,说明宝宝的音乐天赋还是很好的。宝宝喜欢听大人的歌,不知道是本性如此,还是在家里听的本身就多的缘故?一般来说与环境播放的音乐或者大人喜欢唱的内容有关。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的,只要孩子喜欢就行。一般来说大人的歌曲比较难唱一些,所以要选择好内容和曲调,尽量避免不太健康的歌曲。至于什么年龄可以学乐器或者舞蹈,这些没有统一规定。国内人士一般主张在孩子能够操作的时候可以去学,而本人主张越早越好!
8、我家宝宝(20个月了)一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上次回家发现他似乎不太喜欢听儿歌,就是喜欢听流行的
回复:不太喜欢听儿歌的可能性是平时听的比较少。孩子喜欢节奏快的音乐或者歌曲是通性。
9、应该给1岁的孩子听什么样的音乐?古典?现代?中国?外国?钢琴曲?还是。。。
回复:都可以的,没有限制和统一标准。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或者内容健康的都可以,越全面越好!当然是名曲更好一些。
10、孩子脾气急躁可以通过听音乐改善吗~是不是孩子睡觉的时候听音乐的效果比醒着的时候要好呢?
回复:音乐对孩子的性格,包括脾气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例如舒缓的音乐对孩子急躁的言行就可能起到一定的舒缓的效果。但是性格和习惯是由多方面影响的。所以音乐来舒服情感是很好的解压和发泄不良情绪的好方法之一。至于孩子睡觉的时候听还是醒着的时候听效果哪个好,这个说法不一。因为在不同的背景情况下,效果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在醒着的时候,孩子听音乐都是作为背景音乐的可能性比较多,很少有宝宝专心听音乐不动的。一般都是边玩边听音乐。所以在醒着的时候,一般是熏陶作用比较大。如果节奏感比较强,宝宝比较喜欢的,当时就有反应的。现在有一些音乐教育家主张在睡着的时候听效果可能更好。我个人认为,可能在睡醒听,刚刚入睡的时候听,这个时候宝宝的意识与平时醒着的时候是有区别的,也就是所谓的混沌状态,这个阶段有时会出现潜意识状态,对宝宝是有一定积极影响作用的。但是如果整夜的听,我则不赞同,因为睡眠也需要安静的时候,也是独立的一种状态。所以还是适可而止。
11、国外那些什么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我都不喜欢听,怎么给宝宝听?
回复:您提出的问题很普遍。因为中国人对西方音乐很多的听不懂的。听不懂自然就不喜欢了。但是最孩子来说并不一定是这样的情况。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是右脑占优势发育时期,宝宝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有不少孩子显示出对西方音乐的反应和喜爱。如果我们大人不喜欢,也需要适当播放给宝宝听。听的多了,孩子是有感觉和体会的。只是不会表达,或者我们没有注意到,但是从一般的音乐效果来说,都应该具有的。我们发现很多宝宝在小时候多听西方音乐,长大后能够表现出来对相关音乐的喜欢。我个人认为,音乐无界限,只是我们小时候很少听,就不太习惯那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所以更需要给宝宝听,不管孩子是否明白其中的含义,我们暂且当作一种熏陶罢了。也就是当作一种背景音乐播放即可!
12、现我的宝宝20个月,在金宝贝上音乐课,一进教室就哭,非要用安抚奶嘴才能平复情绪,班上的男宝宝也都不喜欢上音乐课,请问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还是有其他原因?
回复:您的宝宝的情况需要和老师沟通的,也需要更为详细的过程描述。如果孩子进去就哭,是环境影响?还是老师影响?还是其他方面的因素,需要认真回忆和分析现场情况。如果孩子们都不太喜欢上,那就是老师选择的音乐问题,或者方式方法孩子不认同。有的亲子音乐课,把世界各地不同的音乐风格带到课堂上,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或者体验不同音乐,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孩子不喜欢音乐课应该是有原因的,一般都不在孩子本身,更多的是老师的问题。
13、怀孕的时候,我老公老放动画片,我家现在好喜欢看动画片
回复:呵呵,这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的。特别在怀孕的时候,胎儿容易被妈妈的心理活动所影响。爸爸如果会做胎教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从教育效果来说,胎教是最大的,其次才是出生后的教育。
回复:如果您的印象比较深的音乐,宝宝听了,还是有一定的反应的。胎教的实质是胎教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传导。您的所思所想对胎儿都是有影响的。您可以回家试试,播放胎教时经常听的音乐,特别是您特别喜欢的,应该有反应的。这和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并不是要孩子马上明白或者理解,或者记住,而是像一粒种子那样种在孩子的心田。待到合适的时机,宝宝就会表现出来,就会生根发芽,甚至是开花结果的!
回复:医学上的岁都是周岁!至于什么年龄段学什么乐器,刚才给大家简单介绍了铃木镇一的小提琴教育法就是最好的案例。他是世界上小提琴培训最成功的。原来他招收2~3岁的幼儿,现在是只招收2岁前的宝宝了。2岁的孩子现在能学什么?那么小的宝宝怎么学小提琴呢?他的学校有一整套方式方法,最初就是接触熏陶。刚开始只准小宝宝看大孩子拉小提琴,连小提琴都不准孩子触摸的。经常看大孩子那样拉小提琴,宝宝慢慢熟悉小提琴的音调、发音、曲目、操作的动作等等,待孩子表现出兴趣,强烈要求也要学小提琴的时候才开始按步骤去进行相关训练。孩子一旦产生兴趣,甚至成为爱好。后期的进步就非常快了,这就是铃木镇一的成功秘诀!2岁的孩子,主要就是进行音乐熏陶,包括操作一些简单的玩具音乐器材。多听、多看,多玩音乐玩具。如果您想让宝宝将来从事什么乐器的学习,那么越早接触那种乐器就越好。除了看相关视频,还可以带宝宝参加一些音乐会,接受那种气氛的熏陶和感染都是很有意义的。让宝宝去玩一些音乐玩具,对宝宝的双手精细动作,特别是手眼协调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内容。孩子接触的音乐内容没有限制的。一般的儿歌,高雅的音乐,名曲名歌都是可以的。
16、赵教授一岁半的孩子是不是平时多听听儿歌就可以啊?流行音乐有什么影响么,就是满大街都在放的那些。
回复: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报道说:好像是法国每个家庭的唱片数量是70多张。而我国则少的可怜。那时更多的是一些磁带。西方对音乐特别是交响乐等等都是比较熟悉和理解的。而我国听懂的人则不是很多,当然这与文化差异有关。只要内容适合孩子的,健康的就可以的。偶尔不太适合的,孩子听到了,学会了也不要特别在意的。因为有时孩子只是觉得好玩,或者有趣就跟着大家一起学唱了。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有时也难以严格区分。当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多听适合孩子的歌曲和音乐。所以要为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这在前面也说到了的。有的家长特别喜欢唱歌,如果您在孩子面前唱的多了,还是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的,都有效果的。对于我们自己不太明白或者不太喜欢的所谓高雅音乐,我们只管去播放就可以了。不要在意孩子是否明白。如果孩子听的多了,应该能够理解里面的部分含义的。经得起考验的,还是比较传统的经典的名曲名歌了。如果您的孩子从小就经常听英文歌,长大后喜欢的程度也比一比的孩子强烈的。这与语言学习是一样的道理的。对于不太喜欢唱歌或者听音乐的宝宝来说,我们只管去唱,去播放就可以了。这种兴趣的可以培养出来的。
回复:至于宝宝听什么语言的歌曲,或者什么形式的歌曲都没有太大关系的。如果想让宝宝能够学会并能够表演,那就需要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宝宝能够演唱的歌曲,歌词不能过长,调子也不能过于难了。孩子听音乐都是边听边玩的,一般不会出现呆呆地坐在那里听音乐。所以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好好听音乐,这样不对的。孩子小时候就是那样的习性。不是宝宝的问题,这是宝宝学习的特点。孩子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就是模仿,所以孩子跟着巧虎或者其他视频里的人物学习模仿都是好现象。至于是否准确或者是否到位,这是其次的。如果我们能够和宝宝一起跳,一起唱,就能够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对宝宝的引导就是正面的积极效果。但是需要技巧,首先不要说:宝宝你跳的不对,动作不准备,或者唱的不对。这样对宝宝的有消极影响的。您认为不准确的地方,您重复多跳几次,宝宝看到就可以了。宝宝会记在心里的,慢慢会去模仿学习的。错误的尽量不说或者少说,您只管演示正确的即可。孩子有时不一定的乱动,可能是身体发育问题难以完成自己所想或者视频里的动作,所以就大概做一下表达出那样的意思。多鼓励是第一重要的。
回复:上托儿所的孩子一般比较小的,可能是2~3岁吧?入园前和入园后都需要进行相关训练和引导的。入园前要经常带宝宝到那个幼儿园去玩,让宝宝感受里面孩子的快乐和形式。让宝宝熟悉那样的环境很重要,同时也需要与老师接触。孩子离开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的获得。如果孩子在任何地方都不缺乏安全感,那他都不会拒绝而愿意去的。所以和他未来的老师首先接触也是很重要的。从环境和老师两方面去让孩子熟悉和感知,对安全感的建立非常有意义。还有一些基本生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吃饭,穿衣、穿鞋,上厕所等等能力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这是适应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入园后,要给孩子一段适应性的训练。刚开始建议给予宝宝更为宽松的环境和自由。让宝宝感觉到家里与园里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有熟悉的朋友的孩子也在这个园里,结成对子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当然心理疏导是很重要的:要多次反复告诉孩子:宝宝长大了,有自己要做的事,那就是上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事,那就是上班,所以爸爸妈妈不能总是陪着宝宝了。宝宝需要自己上幼儿园。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的爱宝宝的。入园刚开始要按时接送孩子。回家后要比平时对孩子更好的方式去关注和爱他。这样宝宝就没有误解: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把我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消除这样的误解,宝宝心里伤害就小多了。所以这是一套适应性训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