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牙日给孩子一副好牙齿
(2011-09-20 21:37:24)
标签:
育儿张运奎牙齿宝宝牙结石 |
济南过半小学生有虫牙 爱牙日给孩子一副好牙齿
2011年09月20日
10:15
来源:凤凰网亲子综合
导语:2011年9月20日是第23个全国“爱牙日”,“呵护孩子,预防龋齿”是今年的主题。龋齿即俗称的“蛀牙”、“虫牙”。根据济南市牙病防治办公室的最新数据,五成以上济南市小学生都患有虫牙。除此之外,因为没有养成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牙结石的检出率也高达五成。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当好孩子第一任“牙科医生”,给孩子一副好牙齿呢?
20颗乳牙全是龋齿
5岁的娜娜非常可爱漂亮。但仔细一看,左边的小脸肿肿的,一张嘴,每颗小牙都黑黑的,很多都有小窟窿。经过检查,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孙鸿义说,娜娜的20颗乳牙全部都是“虫牙”,这也是他见过最严重的龋齿小患者了。“来这看牙病的小儿患者,病症几乎都是龋齿。”孙鸿义说。
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小儿科主任邵林琴介绍,该院平均每天都有上百个患儿就诊,其中,得龋齿的孩子最多,能占到90%以上。
从2008年初到2010年9月,济南市牙病防治办公室对济南的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口腔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乳牙患龋齿率高达56.4%。
棒棒糖易致虫牙
王官庄小区东区某小学附近一家百货店店主介绍,除了面筋、辣条等,卖得最好的零食就是糖果和巧克力。
糖果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同时,吃糖也是导致蛀牙、龋齿的一大危险因素。一项调查称,72%的5岁儿童每天进食含糖食品;11%的儿童经常在睡前进食含糖食品。
孩子对糖果确实有需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会减少吃糖对牙齿的损害。
济南市口腔医院副院长张运奎介绍,关键要缩短糖在孩子口腔里的时间。比如,一个孩子一天吃五颗糖,如果这五颗糖集中到一个小时内吃完,并且随后刷牙漱口,就比一个小时吃一颗糖,分5个小时吃完对牙齿的损害小得多。
各种各样的棒棒糖很受孩子们喜欢,但棒棒糖更易导致虫牙。大多孩子吃棒棒糖的时候,以吸吮为主,吃得很慢,导致糖长时间留在口腔里,这种习惯,更易造成糖附着在牙齿上,导致虫牙、蛀牙的形成。
食物偏软牙齿不齐
除了龋齿,“牙套妹”和“牙套哥”越来越多,孩子的牙齿不齐也成为父母最为头疼的事。据济南市口腔医院统计,牙齿不齐的孩子在就诊患儿中约占三分之一。
牙齿不齐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更多的是跟后天的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张运奎说,现在孩子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食物偏“软”,是造成牙齿不齐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原因。
儿童如果常吃面包、膨化食品等“软食”,咀嚼功能会逐渐变弱,牙齿和口腔内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下颌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导致下颌骨发育滞后于牙齿的发育,当牙齿都长齐的时候,下颌骨还没有长到应有的宽度,造成牙齿过挤。“整牙”一般需要2年左右,过程漫长,花费不菲,也比较痛苦。因而,家长要注意加强孩子咀嚼功能的训练,多给孩子吃一些坚硬耐磨的食物,如坚果类等,充分锻炼口腔功能,进而有效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减少错合畸形的发生。
牙结石检出率过半
近日,王女士发现6岁的儿子亮亮上排的一颗牙齿牙龈跟牙根的位置上缺了个洞,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竟然是得了牙结石了,不仅这一颗牙齿,其他牙齿上也存在类似的症状,需要洗牙才能清除掉。
孩子的口腔卫生也不容忽视,亮亮得的牙结石,就是平时不注意刷牙造成的。济南市牙病防治办公室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牙结石的检出率为55.7%。
孙鸿义说,牙结石是由食物残渣、牙菌斑等附着在牙齿表面形成的。刷牙是预防儿童牙结石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孩子爱吃的黏性重、糖分高的食物很容易沉积于牙齿表面,也是造成牙结石的重要原因。因此,督促孩子刷牙的同时,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在睡前吃饼干、蛋糕等食物。
牙结石的形成期一般为一年,如果等到沉积很厚、附着很紧密时就刷不掉了,必须由大夫协助才能去除。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口腔医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口腔医生”。预防牙病的发生,应该从准妈妈就做起。济南市口腔医院副院长张运奎为家长们介绍了3岁之前,孩子的口腔护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准妈妈时期加强锻炼不要缺钙
其实,宝宝的牙齿在胚胎时期就开始发育了,在宝宝出生时,体内已经有20个乳牙牙胚和16个恒牙牙胚。因此,孕妈妈的保健对孩子的牙齿发育也非常重要。
在准妈妈怀孕期间,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缺钙,防止被感染,发生病毒性感冒,这些疾病都会对日后宝宝牙齿的健康有影响。
宝宝出牙前(0到6个月)
避免感染帮助出牙
乳牙共20颗,约在宝宝出生后4到10个月开始萌出,通常6个月的时候萌出第一颗,2岁到2岁半出齐。
在出牙前,宝宝常见的问题有口腔感染和出牙前的不适感。针对口腔感染,父母可以用经过消毒的柔软湿布,清洁宝宝口腔内的舌苔,或者用温开水给宝宝漱口。
出牙前的不适感是出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可能导致牙床轻度发炎,家长可使用安全无毒的磨牙棒等帮助宝宝缓解不适。
宝宝出牙期(6个月到1岁半)
口水增多小心擦拭
这个时期仍然要坚持用温爽清水或者消毒湿布帮助孩子清洁口腔。此外,此时孩子会密集地冒出小牙,牙床发痒,唾液分泌增多,口水增多。这个时候,妈妈在给孩子喂完奶或者果汁后,可以用清洁棉棒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齿、牙龈,温和呵护宝宝幼嫩的牙龈。
宝宝固齿期(1岁半到3岁)
专用牙刷盐水刷牙
这个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是乳牙龋齿,其次是牙齿畸形。孩子1岁半的时候,家长可以用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蘸上淡淡的盐水或温水来给孩子刷牙。2岁半到3岁之间,可以教孩子刷牙并加以督促。这段时间可以不用牙膏。3岁之后,可教孩子使用牙膏,用量控制在一粒黄豆大小以内。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电动儿童牙刷和各种药物牙膏,价格能比普通的牙刷和牙膏价格都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于这种高端牙刷和牙膏,张运奎认为没太有必要。口腔和牙齿清理,主要是清除掉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牙膏只是起到清洁剂的作用,只要刷牙方法正确,普通的牙刷和牙膏就能起到同样功效。
牙齿的好坏,伴随着人们的一生,有一副好牙齿,是每个人都希望的。宝宝还小,爱牙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而生活中,哪些是爱牙好习惯,哪些又是坏习惯呢?
爱牙好习惯
从小培养好习惯,可让宝宝拥有漂亮的牙齿,人见人爱。
护牙从第一颗牙开始
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妈妈就要为宝宝做口腔护理。早晨及晚上临睡前,在食指上缠上干净的纱布,沾清水清洁牙齿及牙龈,有利于保持乳牙清洁,按摩牙龈也可促进牙齿萌出。出牙后的宝宝,平时每次喝完奶后,要给宝宝喝几口白开水,以清洁口腔,保护牙齿。
养成早晚刷牙好习惯
从3岁起就可以让宝宝学习自己刷牙了。刷牙是为了保持口腔清洁,刷净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小孩开始刷牙时最好不要用牙膏,避免牙膏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恶心,等熟练后再使用牙膏。
教宝宝正确刷牙
正确地刷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给宝宝买软毛保健牙刷;将牙刷毛放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齿表面呈45度角,原位水平颤动,然后顺着牙缝竖刷。也可以采取在牙面划圆圈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牙齿的各个部位都刷到;早晚刷牙;每次刷牙2~3分钟。
吃东西过后漱口
每次吃过食物后,尤其是吃过甜食后,要及时让宝宝喝白开水漱口,防止食物残渣伤害牙齿。
睡前不吃东西
人在睡着后,唾液分泌会减少,而唾液可以冲走细菌并抑制细菌繁殖。如果睡前不刷牙或没刷干净,食物残屑在细菌作用下很快就会发酵产酸,再加上口腔因睡眠而缺少唾液,不能稀释中和细菌产的酸,牙齿就很容易受到腐蚀,日久就可能引发龋齿。所以在睡前刷牙,把留在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屑刷干净,刷完后不再吃任何东西,就可以维护一夜的口腔卫生。
在运动中保护牙齿
有些宝宝喜欢运动,刚刚四五岁大就开始玩轮滑、滑冰、足球、冰球等活动,但在运动中,难免有伤害。因此口腔医生建议:易发生撞击导致牙外伤的高强度、对抗性运动,最好佩戴牙托。防护牙托是一种弹性片状减震装置,它能在运动中保护牙及周围组织、颌骨和脑,避免其受到冲击和损伤。目前在私人牙科诊所做牙托很方便,而且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每年定期检查牙齿
宝宝乳牙萌出后,父母就应带宝宝看一下牙医,听从牙医的指导。学会保护孩子的乳牙,每半年要到牙科做一次全面检查。到了孩子们乳恒牙交替时,牙齿的变化明显,家长们应3个月~6个月就带孩子到牙医那里,如果牙齿有问题,可将牙齿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今后的痛苦。
伤牙坏习惯
在生活中一些小习惯不加以纠正,就可能酿成大错,给宝宝带来痛苦。妈妈们要及时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
吮指
儿科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安全和温暖是婴儿所要求的。因此在婴儿刚出生时,当脑与其他感觉器官的通道尚未发育成熟时,婴儿常吸吮手指。所以认为在婴儿的一定发育阶段,吮指是完全正常的,一般在2岁末会自动消失,1岁半以前可不必破除吮指习惯。
3岁前有吮指习惯的儿童,其错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而且是暂时的,只要不再继续吮指,畸形会自动消失。
吮指习惯超过3岁半,牙颌畸形的恒久性将明显增加。如果习惯延长到混合牙列时期(6~12岁),则可能发生永久性畸形。因此必须及时干预矫治。
矫正方法:
1.父母应培养儿童积极参与正当游戏,转移儿童注意力。
2.要给予儿童较多的爱护及关怀,减少其不安与孤独感。
3.对于那些发生时间不久、持续时间不长的不良习惯,对儿童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再加上父母的引导和提醒,既可很快奏效。
4.运用提醒方法,如用布带包扎吸吮的手指,或在吸吮的手指上戴手套等。
5.长期而又比较顽固的习惯,愿意接受治疗者,可以用口腔内佩戴矫治器的办法协助破除。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治器最好不使患儿遭受痛苦,不干扰咬合,也不可戴过久,以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但注意此种矫治器只有“提醒”的作用,其本身并不能破除不良习惯。
舔舌
舌习惯包括玩舌,用舌舔未萌出牙的间隙或正萌出的牙及龋齿牙等。舌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由于舌系带短等原因限制了舌的活动范围在口腔前牙区;或因腭扁桃体长大,为了加大呼吸通道而舌体前伸等都是舌习惯形成的原因。
矫正方法:
1.舌习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必要时可以戴固定或活动的矫治器进行矫治。
3.如果是仅仅因为好玩舔牙,就要经常提醒宝宝不要舔牙齿,并做些游戏分散宝宝注意力。
咬东西
咬下唇或咬笔、咬被角的孩子比较多见。一般发生在学龄期儿童。此种习惯可造成上牙前突,上下嘴唇闭不上,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唇露齿。
矫正方法:
1.大些的孩子可学习吹箫、笛等乐器,在加强了唇肌的张力后,此种习惯较易破除。
2.当宝宝咬其他物品时妈妈要及时制止。
3.对学龄前儿童可以在下唇上涂不良味觉的食物,必要时可戴矫治器破除。
偏侧咀嚼
宝宝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他们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边吃饭。如果时间长了父母不予以矫正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
矫正方法:
1.看宝宝不爱咀嚼食物的一侧是否有问题,比如有溃疡,有牙洞要及时治疗。
2.提醒宝宝两边的牙齿都要用。
食物太软
硬食可以健脑、固齿、保护视力。妈妈们要根据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适时地给一点具有一定硬度的食品,增强其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牙科专家们认为,牙齿也会“用进废退”。儿童期正是恒牙孕育形成的重要阶段,经常给孩子咀嚼的机会可以促进颌骨发育。如果总是吃太软太精的食物,从来不需用力咀嚼,则恒牙质量受到影响。专家认为:“咀嚼能力强的孩子都很聪明。”因为咀嚼可使面部肌肉活动增强,进而加快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使脑细获得更充分的氧气和养分。
矫正方法:
1.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吃水果,如梨、苹果、桃等,既营养又能锻炼宝宝的咀嚼功能。
2.干果类如核桃、杏仁可当做零食,主要是锻炼孩子要吃硬一点的东西。
3.对于大宝宝,各种水果要宝宝咬着吃,而不要每次都削成小块或榨成汁给宝宝。
常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表面产生菌斑,进而严重的会引起龋损,破坏牙组织。在我们的口腔中,存在着300多种细菌,这些细菌中,有的是有益的,也有对我们不利的。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会在一种平衡的环境下相安无事。但软饮料中的碳酸、柠檬酸等成分,会改变口腔的环境,进而导致病变的发生-,我们称之为“脱矿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牙釉质表面最开始会出现白色斑,进而演变为褐色斑,然后就是严重的病变,即龋损。
矫正方法:
1.宝宝要是喝水,就递给白开水,而非饮料。
2.妈妈尽量不买碳酸饮料回家,家中没有。
3.偶尔因为过节、过生日要喝时,给宝宝控制量,一天不要超过2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