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书就“明白”,合上书就“茫然”,为什么?
很多学员,向我们反映:当我们看书的时候就非常激动,被书中的精彩理论、案例和方法所感动,甚至是热血沸腾;但是合上书本,就感到很茫然,往往不知从何着手去施教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是因为家长还没有很好领悟书中精神之所致,可能的原因有:
其一,没有充分研读和理解书中的基本理论。看书的时候,非常认可书中的观点和理念;合上书本的时候,还是用自己的“老思维”在施教。也就是说没有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对书中的基本理论也是似是而非,不甚了解。
其二,有可能更为关注成功案例的介绍,没有很好研究其成长、教育的过程。这种只注重结果,不认真研究过程的学习方法,自然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其三, 过多注重一些案例方法的介绍,没有很好领悟具有指导作用的方法论。很多家长总是希望我们提供足够的方法让他们把孩子教育好。实际上“法无定法,万法归宗”,这个“宗”就是基本理论、理念、方法论。具体的方法是在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的,而方法论是在基本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只要符合理念,什么方法都可以。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环境、实施者和孩子的不同而有差异。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模板,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其四,没有有机结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情况,盲目模仿、机械执行,结果有可能事与愿违。同样的书本、同意的老师,甚至使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效果不同呢?生搬硬套、不顾自己孩子的特性,机械地照搬其他孩子的教育方法,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换句话就是吃东西有点囫囵吞枣,自然就难以消化吸收了。对别的孩子来说,即使是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能被自己的孩子所接受,也是惘然。正如哲学上所说的: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家长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家庭环境、人物和孩子的特殊性,以此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这样才是正道。
那么任何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呢?那就需要家长做“学习型的父母”,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家长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