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的视野延伸到儿童出生那一刻!
许嘉璐
2009年5月20日,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办的“学前教育专题研讨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做了重要发言!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刚才赵部长说我是主题报告,我是坐在这儿才听到这个词的,不敢当。我既不是专门研究教育的,更不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我只是关心者、呐喊者。同时我们的主题报告应该是大家来做,每个人都是为学前教育献计献策的人。
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或者说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最混乱的一段,最无章法的一段。首先是思想混乱,所谓思想的混乱就是在以下这些问题上认识不一致:学前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学前教育到底是养育教育还是养成教育?如果是养成教育,应该养成孩子一些什么?按照一个国家发展的规律,大约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是在达到小康之后一段时间才真正开始的。从这个角度看,应该说目前我们学前教育的混乱、思想上的混乱,是属于必然的,是符合规律的。其次是管理的混乱。经过近年的改革,大约学前教育基本上不属于公办单位,除了机关的附属幼儿园以及农村比例很小的集体所有幼儿园之外,几乎都改制了。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如何管理?这里面有一个体制的问题和机制的问题。最近几年,城乡3岁—7岁儿童的确切数字我没有掌握,如果按每年出生一千七百万计,应该将近一亿。教育部管这摊事情的有几个人?我到各省区市看,很多地方一个专职的人也没有,而是基础教育处兼管,出了事情或者上级有了什么指示派人过去,这怎么得了?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怎么办?
首先要呼吁社会,呼吁教育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有很多话早已经说过多遍了,到现在还不时见诸媒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学前教育这一段,如果没有受到很好的养成教育,在进入小学和中学之后,有相当比例不能够正常发展,于是浪费了社会大量的资源,其付出远远大于实施学前教育的成本,有的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在陈至立国务委员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我说了以下的意思:现在在幼儿园的孩子,20年后都是社会上的基础劳动力和干部、学者的后备队伍;现在的小学生,20年后都是各个方面的业务骨干;现在的中学生,20年后,都是处长级;现在的大学生、硕士生都是经理、校长和局长;现在的博士生呢,20年后将掌握国家命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目前我们的独生子女的状况看,20年后,当他们成为社会各个方面主体的时候,会怎么样?说这个话,到现在又过了六七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小学快毕业了,离我所说的20年后只剩下十几年了。在座的很多都是研究生导师,我们除了研究中外的理论、进行实验,如果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眼前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的心理素质、为人准则、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最小的集体是家庭,最大的集体是国家——的理念,会有怎样的感觉?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在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是希伯来﹒基督教-欧罗巴文化,一个是古老的东方文化。我们现在的许多孩子,他们的“四观”,符合哪个民族的传统呢?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不合,恐怕和基于希伯来﹒基督教-欧罗巴文化的“四观”也不合。这样下去不仅是国家的损失、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而且也给孩子自身带来无限的痛苦。
今天我就想讲这样一句话,也是我发言的主题:有关学前教育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这是在座很多专家的优势所在。但是现在最迫切的还不是这些,急需的是应该大家共同呼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对幼儿教育应该跨越式的提高认识,不要今天忽略了他们,造成若干年后不断增加未成年人管教的场所。我希望趁着国家正在制定的《2020年的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能对这个问题有所体现。到2020年实际上只有十年。如果这十年再耽误了,将来社会、国家和家庭以及个人,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我们这种呼吁见效了,取得成果了,我们的学前教育方方面面的学术研究的成果才有价值,在实践当中的价值,即转化为实际的效果。
要加强有关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从教育理论上说,人的成长、人的社会化是从出生就开始的,但人们通常却把一个人接受教育从小学算起。这样,对有关教育、人成长的规律和应采取的措施的认识就有一个偏差。所以幼儿教育的混乱,一方面是一个国家建设发展过程阶段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有关人成长规律的认识问题,再加上在全世界的学前教育史上从没有遇到过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问题。解决这最后一个问题恐怕很难借用他山之石。我们很少立足于大教育,综合各个有关学科对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心理构成、从呱呱落地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致的、个案和群体的跟踪调查与研究。似乎国家对此还没有十分重视,包括引导和支持我刚才所说的那些研究。在整个教育科学中,学前教育应该是好好研究的一个重头。很少研究或没有研究,瞎指挥就难免了,不混乱才怪呢。
另外,我还要再次重复多年前所提出来的意见:学前教育一定要尽快立法。依法治国,依法办教育,办幼儿园也应该依法。多年前所制定的学前教育条例,早已经不适应了。
刚才我谈到幼儿园所有制的时候,并无意把幼儿园都变成义务教育。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大学也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学前教育和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流动站一样都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学前教育是培育幼苗,大学、研究生培养是培育大树和果实。我们不能只重视果树和上面结的果子,不重视树苗。所以我想,当前的学前教育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迫在眉睫的实践问题,首先政府的实践,其次才是幼儿园园长的实践、家长的实践。实践和理论在西方的科学里是对立的,在中国的哲学里二者是紧密结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是相互转化的。但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我认为目前的重点不是理论是实践。
尽管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研究者,但是愿意跟随在大家之后,继续为学前教育得到重视和正常发展,为浩浩荡荡的中国未来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尽一把力。我的话就到此为止,用以前说过的一句话结束:把教育的视野延伸到儿童出生那一刻!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