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03
(2010-01-24 13:27:21)
标签:
育儿井深大隔离室哈洛日本 |
井深大-03
但是,他进一步观察发现,对于婴儿的身心发育来讲,不能仅限于这种母子之间的单线接触,还应让他多与自己的兄弟姐妹或其他婴儿间进行多线交流,而且后一种交流可能更为有效。
我们经常遇到一类母亲是,她们习惯于把婴儿整天关在房中,而忽视了应把他们带出去见见世面,从而失去了让自己的婴儿和别的小宝宝接触的机会。事实上,让婴儿多与外界接触,这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协调性和社会性。
井深大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里?哈洛博士的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哈里?哈洛博士曾通过实验,来提示将出生的幼猴,马上放进隔离室,其结果将对它的未来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他从实验中观察了猴子间的交流与其智能发育和社会化能力的关系,从中得到了一些极为有趣的结果。
哈洛博士将隔离室的四周用木板围成栅栏,里面只放入哺乳瓶的奶嘴。实验的第一步,就是观看在此养了3个月的小猴,当它被放在一般小猴群中生活时,会有怎样的情形发生。
从实验中发现,起初,这只幼猴感到彷徨无措。但不到一个星期,它就大胆活泼地与同伴玩了起来。
第二步,就是把一只隔离了6个月的小猴放入一般普通小猴子中。发现这只猴子完全不和其他小猴玩耍,它只是蜷曲着身子,害怕地缩在角落里,试图冲出栅栏。
还有一只在隔离室养了一年的小猴,同样将它与隔离室的猴子关在一起时,它也无法与它们相处。
第三步,博士又把一般小猴放入隔离室内的猴子中,结果,这些小猴根本无法忍受与它们相处时的孤独感,甚至显示出神经衰弱的征象。
接下来,博士还测验了它们的智商,也发现,隔离6个月以上的猴子根本不如一般的小猴。
井深大认为:这项实验结果,对我们婴儿的培养也提供了启示。那就是,在缺少人际交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无论在性格还是智能的形成上,都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这一点对于城市父母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因为在城市生活环境中,邻居之间往往彼此不相往来。为此,那些有婴儿的母亲们,应该尽量主动到外面去,让自己的孩子多与其他孩子接触与交流。
第九部分 井深大:早期教育法为幼儿提供“可以看得见的场所”
每个做母亲的,都喜欢把刚出生的宝宝放在满是雪白天花板、雪白墙壁、隔离一切外来声音的宁静房间里抚养。但是事实上,全无刺激的环境,对婴儿是有害无益的。
美国的布鲁纳教授指出:婴儿智力的发达程度,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显著的差别。他还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这种说法。
首先他将婴儿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如同前述绝无刺激的房间,另一组则放在可以看到玻璃窗外护士、医师在工作的房间。在后面那间房子里,其天花板、墙壁和被褥上都绘有色彩缤纷的美丽图案,并且在里面还不断地播放着音乐。
像这样将婴儿分开养了几个月后,再去测量他们的智力差距。方法是,在婴儿面前放置一个发光物体,看看他们什么时候产生捕捉它的意念,借以测定智力的发展情形。结果,两组明显的有3个月的差异。它表明,在欠缺刺激的地方成长的婴儿,比在有刺激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智力发展慢了3个月。
据一些幼儿专家的研究表明,1岁至3岁间的智力发育要比4至17岁岁间的智能发育更快也更为关键。因此可见以上的例子显示的在此时期智商会相差3个月其意义有多大。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种幼儿时期的智力差距可以借由后天的教育拉平,这种说法尽管也有道理,但它势必使孩子承受过重的负担。
类似的实验,除了布鲁纳教授外,尚有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它们都证实了有无刺激确实会影响幼儿能力的大小。
还有些研究企图探讨何种刺激对促进幼儿智能发育更为有效。在这些实验中,研究者使用了各种各样的道具,如:摇动的床、用明亮色彩点缀而成状似香荷包的串串、闪闪发亮的球、五光十色的纸等等。参与实验工作的专家们大多认为,带有音乐的风车、有花纹的窗帘等,都是极有效的刺激促进物。
为此,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怀特,还做过如下的断言:“我们已经明白,布置一个热闹的环境,可使初生婴儿的早期发育产生显著的效果。”
从幼儿的角度来看,他们总是渴望从周围的景象接受一些刺激,喜欢尽量用眼睛盯着要看的景物,大人这时一定要设法满足婴儿的这种好奇心。对父母来讲,与其拿着东西得意洋洋地在他眼前摇晃,不如给孩子一个可以看到外界景观的场所。
井深大还发现,越是专心照顾孩子的母亲,她们越爱收拾房子,把婴儿的四周收拾得一干二净。这一方面是她们出于对幼儿的溺爱,另一方面是她们怕家里东西太多会给幼儿造成危险。的确,从学会爬到会走路这段期间的婴儿,其所作所为确实危险万分,叫大人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他或她一年到头不是弄翻花瓶,便是用嘴咬电线或滚落床下,做妈妈的唯恐宝宝发生意外,便会小心翼翼地将所有能想到的危险物品,都从孩子身边移开。
井深大指出:这种作法当然无可厚非。但若因此而使婴儿周围一无所有,或让孩子能触摸到的东西,尽是一些坚硬物的话,结果也大多是负面的。应该让幼儿能用手接触到东西,光是那种触觉,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可贵的体验。因此,大人应该下意识地给宝宝各色各样的刺激,诸如表面粗糙的、尖形突出物,或轻的、重的东西等等。
事实上,幼儿对周围的物品感到稀奇而带着好玩的情形去摸弄它,有时即便将它推倒、弄坏,都是他的探索心与创造性的表现。
如同杂乱无章的房间可以给艺术家新鲜的灵感一样,那些在大人看来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危险性的物品,对孩子来讲,却能激发他的想像力,促进其智慧的成长,而且还有可能成为提升他们创意的重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