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早期教育被曲解之后
选自:爱 尊重 信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33ed6b0100fzbn.html
看完22分钟的视频,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作为一名冯氏早教的学员,更多意义上,是一名冯氏早教的教育受益者,看到这样的一种局面,真的很难过。以我个人的性格,我不是那种喜欢跳出来说什么的类型,但,此时此刻,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莫大的被压抑感,不得不说。
从我怀孕三个月的时候接触冯氏早教,到后来有缘结识张帮宏老师以来,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伴着我怀孕、生宝宝、育儿的这个过程,不知道帮我解了多少个心头的疑惑。可以说,对冯氏早教,我是有感情的。未曾谋面的冯爷爷,和张老师,在我的心里,是非常非常尊敬的。
我记得,在我怀孕的初期,脾气非常大,据说是因为孕期的内分泌引起的。但是,当那天我偶然看到湖南教育台关于冯氏早教的宣传,冯爷爷坐在那儿,侃侃而谈,那一下,我就决定了要买这套资料。三本书,8张碟,598元。当时的我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贵,但后来我在咨询的过程中,接受咨询的老师告诉我,可以有相关的跟踪服务,一直到六岁。这样呀,那也还算值。于是,就买了。
现在想来,这套资料,真的改变了很多。我妈妈,柏辰的外婆,最开始听我们说胎教时,是根本不相信的,在花了八天时间,看完八张碟之后,态度完全不一样,而且对于我们的胎教,和之后的早期教育,都很支持。可以说,《早教革命》是我妈妈早教观念的来源。同样,我也是在看完那套资料之后,整个孕期,都不再发脾气,每天开开心心的,每天带着肚子里的宝宝写日记、练书法、看书、散步......
还有张老师。从在群里结识以后,真的是帮我解答了无数的疑惑。怀孕、分娩、育儿,都是人生头一次,没有经验,幸亏有张老师,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什么时候有问题了,上网,张老师一般都在,如果不在,发个手机信息给他,马上就上线。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两三个小时,而且很多时候他给我提的建议,正是我那个时候的疑惑。我是幸运的。很多时候,我都这样想。
所有所有的这一切服务,除了买资料的598元以外,都是免费的。我在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追求经济利润的话,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要做的这样,离不开他们对孩子的爱。想想现在那些早教课,平均一百元一节课的收费,最少一万元才可以入会等等这些,早教革命的这598元真是微乎其微的。在买了课程之后,先后有跟踪的老师给我打过电话,之前是告诉我在孕期要如何做胎教,之后是关于育儿的,那么从这些看来,他们的服务并不是一句空的承诺。这样算一下,这598元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好了,太过于激动的话不说了,说说我看完那段经济与法的报导之后的看法吧。
关于宣传片的报导途径
片中只是引用了宣传片的内容,但并没有说这是在哪个台播放过的,我很仔细的看了,与我当时在湖南教育台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这个播放的台,是省级电视台,还是地级,这一点有待确认。谁都知道越到了县级城市,那些明星的照片呀、广告呀是满儿都贴,没有太多侵权的意识;越是在信息闭塞的地方,假冒伪劣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台播放的,那可能是当地的经销商或者代理商出了问题,可能急功近利了,如果事情真是因为这样,把冯氏早教全盘否认,是否太武断了?
关于冯氏立体早期教育法的识字
识字,我之前也困惑过,与张老师也争论过,但最后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和张老师详细沟通之后,我才算明白。做事情,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最开始面对识字的时候,我只是知道要做,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心里茫然。事实上,识字也好,玩卡片也好,甚至是认家里的物件也好,把它当成是一种输入信息的来源,心态就平和了,自然也就能够接受了。能够认识家里的灯了,顺带着认识这个字,有什么不好?尽管说3岁以前的东西可能记不住,但我们不去追求这个识字量、不去攀比这个识字量,只把它当成一个和小孩子一起玩的游戏,一种向小孩子输入更多一种信息的方式,那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当理解了这样一种做法之后,一通百通,就不会再为类似的事情而疑惑了。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钙片能够补钙,对于缺钙的人而言是有益的,但是,如果父母不阅读上面的用量,不按照规定的用量来给孩子吃,甚至还有一些家长拿钙片给小孩子发糖吃,最后因为钙不能完全吸收导致结石,这样的结果能怪人家钙片的生产商吗?同样的道理,家长只是功利地让孩子认字,而完全忽视了比认字更重要的,但是没有识字这么显性的东西,比如性格,比如交往等等,你说能怪识字吗?
关于报道中的相关人物
报道中,孙天昌,作为一名冯氏教育的受益者,忽然与冯氏撇得这么清,看着真有点心寒。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不知道这个全部都是为人师表的家庭,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教育小孩子,是一件很光荣很伟大很幸福的事情,教育有方,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家长,在家里,很用心地教小孩子这样那样,学会了,带出来表演,于是大家一阵夸,但是这时候家长就说了,“我们什么都没有教的,全是他自己就会的。”教了就教了,没教就没教,这样有意思吗,显示这个孩子的遗传基因无比的优秀,还是?教小孩子,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只是,如果大人这样的次数做多了的时候,当小孩子学会了撒谎、学会了虚伪的时候,大人又是否有资格来管教小孩子呢?
关于一些不符合常理的明显错误
明显错误,也可以称为低级错误。在报道所指的宣传片中,有很多真的是很容易查证的错误,在一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个可能涉及的事情就多了,就深了。我有从事过图书发行的经验,我知道作者与发行,是两码事。就算宣传片有问题,那也是发行的环节出了差错,一下子就冯爷爷,和他已经造福了无数家庭的早教方法也一起否定,这似乎没有就事论事,有点上纲上线的味道了。还有关于教育部的说法,宣传片中是说了,如果冯教授也认可这种说法,那么就算是勉强圆场吧,他也会说得和教育部沾上点边。实际上呢,在采访中,冯老坦坦然然地回答:“我不是,不是。”由此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是出在哪个环节。其他更多的细节我不再罗列,但有些错误,真的是明显到说不过去,不符合常理。
意外之外的冯老的现状
我原以为,凭着冯氏早教,冯老的生活,在物质上起码还是很有保障的。在报道中说,是在武汉一个小区里找到他们研究所的,我当时鼻子一酸,不应该呀,每年就算只是把那些请优秀学员和家庭集中交流、旅游的费用给省下来,也能组研究所租到像样的写字楼了。当时我就想,在这几十年如一日的早教事业里,钱是他们坚持下来的保障,但并不是他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唯有这样,才可以解释。但出现了现在的这件事情,想想七十多高龄的冯老还要为了这件事情而到处奔波,心里不由得心疼。如果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冯氏就这样倒下的话,我想,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遗憾,而且众多早期教育受众的遗憾。
写在后面的话
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看这条新闻的人,我看过就看过了,不会有任何的表示。但现在,我觉得还是要尽一点点自己的绵薄之力,哪怕是如此的渺小。我不敢说现在按照冯氏早教的方法已经把柏辰培养得如何如何了,我觉得每个人衡量幸福和成功的标准不一样,我对冯氏早教还是很认可的。十个月的柏辰对字有明显的敏感,观察力和注意力比较不错,每天很快乐,笑得很开心,和人交往也是很大方,我觉得,这样就好呀。所以,我是从心底很感觉冯氏和张老师的,尽管我平时从来不会说,但是,像现在,我觉得是该说出来的时候了。等柏辰长大一点,我会告诉他,在另一个城市,有一位冯爷爷,有一位张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