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园专题③:
选择婴幼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前面我们谈到孩子到底多大入婴幼园比较合适,我们更强调的是早期家庭教育理念、实施情况和孩子本身发育成长情况,其次就是婴幼园的情况。
那么选择婴幼园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
其一:办学理念,这是重中之重!
婴幼园的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其身体和心理特点都比较特殊,而且是人生中最为快速的发育时期,所以要不断调整施教方案以适应婴幼儿身心特点,不能过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轻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更不能盲目进行小学化教育而剥夺孩子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
所以婴幼园的办学理念不能以学习知识为第一,而是全面引导,重点对性格、习惯、品行、兴趣、基本智能和身心健康发育等方面进行培养和引导,为人生打下良好的智商和情商基础。
学前阶段的婴幼儿,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往往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因此,一些质量好的幼儿园往往会优先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将教育内涵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让孩子玩中学,寓教于乐。因为游戏可以使每个孩子按自身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找到感兴趣的、能胜任的、富有挑战的学习材料及内容,并得到适合其发展特点的发展。游戏中,教师会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提供操作材料(有侧重体质方面、智力思维方面,或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自然常识等方面),并根据孩子近阶段关注的兴趣和热点,随时更换游戏材料。而幼儿为了顺利地游戏,往往要去了解物体的性质,通过敲打和摆弄,变着法儿尝试不同的方法与外界事物作用,试图发现事物的变化。幼儿的这种探索行为以及专注于一项活动的习惯是他们后续学习所不可缺少的,也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第二: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核心!
无论多么好的办学理念或者软硬件条件,没有老师去执行都是空谈。婴幼儿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模仿学习,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别人难以替代的,甚至连父母都难以匹敌。
老师的良好言行都必须是出自内心的,不能是造作或者伪装,否则都有可能会被洁白无暇的孩子看穿的。那样的话,对孩子来说,其影响就非常大了,危害也是很深的。
老师的教学方式要“做多于说”,尽量用活动去引导孩子的思维,不能单靠用嘴去说教。因为婴幼儿生活的经验比较缺少,很多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和体验。这样才能增加理解和配合,否则很难以驯服那些小精灵!
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变,尽量把群体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在兼顾共性发展的同时,尽量发挥孩子各自的优势或者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和潜能。如果能够很好的和家长协调配合,对其特性进行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或者诱导,那将是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起点!
第三:园舍环境和硬件设施,这是基本保障!
从大中城市婴幼园等早教机构来看,硬件方面基本上都是不错的。在此提醒的是它们不应该仅仅成为摆设!!!
我们参观过很多早教机构,有的设施非常好,甚至可以用豪华来形容。但是在我们的考查中又发现一个共同点:很多设备,只是给家长或者参观者看的,根本没有用在孩子的教学中。高档教学设备只是成为该机构招生宣传的幌子,或者是装潢门面的招牌,没有与孩子的日常活动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失去了设备的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更多的是遗憾!
选择早教机构还有其他方面,例如营养膳食、家园结合、教学手段、家园距离,特色教学与孩子是否相符等等,都是考虑的范围。建议家长从实际出发,实地考察和体验,从孩子自身的特性和早教机构的特点进行对比,尽量多找一些共同点或者理念比较接近的园所,共同努力把孩子教育好!
相关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