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家庭”和“困难家庭”识字差异原因分析
冯德全
(二)
汉字最利于婴幼儿自然认识记忆,因为它是一个一个图形,形象集中,结构稳定,书写有风格,最利于视力的“聚焦”。这样一个一个的文字,就像一个一个东西,最易使婴幼儿获得认读敏感,形成印象记忆。像记住语音、认识实物一样,深深地印刻在孩子飞速生长着的大脑神经元…事实证明,在婴幼儿面前,所谓最难学的方块文字,将成为最易学的图形文字,汉字将以更加光彩夺目的形象,出现在世界文字丛林之中。
但是在现实中,同是教孩子早期识字,为何有的父母和托幼老师效果特别好,能创造出神奇的成绩,令人惊叹不已;而有的家庭成效欠佳,父母们大有束手无策、无可奈何之感?呢?我了解了许许多多教子识字获得成功的家庭(以下简称“成功家庭”)和教子识字遇到困难的家庭(以下简称“困难家庭”)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之所以成功或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试想听觉语言的学习环境各个家庭大致相仿,而孩子说话尚有迟早优劣之分,何况视觉语言的学习环境和相关因素各家的差别太大了,识字成效怎能没有差别呢?
下面我就“成功家庭”和“困难家庭”在视觉语言发展的有关方面,逐一作比较分析,认为两者大致有六点不同:
一、起始早晚不同:“成功家庭”教孩子识字,大多是半岁左右或更早起步的,从而极早培养孩子注意文字的习惯,使孩子觉得世界上有人、有物、有声音、有图画,还有“字”这种“东西”。字可以看,可以读,大家都在读,进而使他形成识字敏感。他看见大人很喜欢读字、看书,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困难家庭”教孩子识字起步较晚,当开始教孩子时已经二三岁以后了。孩子的注意力、敏感已转向别的内容,例如特别喜欢看汽车、看动物、喜欢疯疯闹闹等。再要养成注意看字、形成文字敏感就难多了。
二、
教者的着眼点不同:“成功家庭”开始教孩子识字,着眼点主要在培养孩子识字习惯和兴趣上,并不要求他马上能认多少字,只是每天数次,每次数秒种坚持不懈地做,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他们认识贵在坚持,养成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习惯的活动甚至能形成孩子的“生物钟”,到时候不进行这项活动就不舒服,识字就自然变得容易了。而“困难家庭”教孩子识字的着眼点并不在培养习惯和兴趣上,一开始就希望他识字,而且紧一阵松一阵,有时干脆束之高阁,因而培养不起孩子识字的敏感和习惯。
三、孩子的性格基础不同:视觉语言的发展是顺利还是困难,不仅是识字教学本身的结果,也是全方位早期教育的结果,与孩子的性格关系极大。“成功家庭”的家长爱态正确,从不娇宠,与孩子交往密切,倾听孩子的表达,相互亲切而平静。愉快而认真,因而孩子不吵不闹,有商有量,快乐活泼,注意力较为集中而有耐心,便于认真地做识字游戏。而“困难家庭”的孩子因娇生惯养而浮躁不羁,往往过分好动,注意力十分涣散,不易听家长指挥,自然增加了识字活动的难度。这样的孩子不仅发展视觉语言有困难,就是学好吃饭、睡觉、听故事、搭积木、做游戏等等都是很困难的。所以孩子的早期性格培养,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也是视觉语言发展的基础,识字阅读并不是可以片面冒进的,它与孩子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早期识字阅读取得异常成功的孩子多是兴趣广泛,活泼专注,性格优良,又很听话的好孩子。
四、识字活动的气氛不同:“成功家庭”的识字环境布置得很好,有小黑板、字卡线、表扬栏和地图,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识字阅读的进步,把环境布置得更加丰富多彩:挂有成语、儿歌、古诗,有时还办墙报、黑板报,又设有字卡盒、书桌、书架等。教学活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确实做到快乐又认真。常常是“一对一”的活动(一个成人一个孩子),排除一切干扰,能使孩子静下心来,喜欢做这些“文字游戏”。“困难家庭”的教学气氛不佳,活动的随意性极大,也不认真建设视觉语言的发展环境,似乎孩子能随心所欲地听从指挥,像教小学生一样可随意灌输,这样肯定要碰钉子。
五、准备和方法不同:早期识字毕竟不像发展孩子口语那样简便,不是与孩子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能进行的,它每天只能进行数分钟,所要有一定的准备。“成功家庭”教孩子识字每天都要“备课”,至少得花点时间想想教哪些字,复习哪些字,环境怎样更新,采用什么玩法,怎样激发读书的兴趣等,把这当作天伦之乐,而当孩子三四岁进入丰富的阅读海洋中遨游时,两代人的轻松愉快更是无法形容的,那时,父母才真正从孩子的纠缠中解放出来了。但是“苦难家庭”教孩子往往毫无计划;双方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识字和阅读,不调动情绪,不选择教材,不考虑方法,形式单调,索然无趣,这就必然使孩子读书寸步难行,就是教孩子搭积木、做游戏、学画画、讲故事、做手工、种花、下棋、跳舞、唱歌、钓鱼以及讨论问题等都是要失败的。
此外,“成功家庭”和“困难家庭”还会有许多其它的不同,例如父母的性格特点、文化素质、亲朋好友以及家长集体间的配合等等会影响孩子是否喜爱识字读书。所以“成功家庭”要从多方面总结经验,“困难家庭”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和教训,决不可简单地归咎说:“我这孩子就是不爱识字、读书、真没有办法!”这是为自己不负责任而开脱。
而且,这话万万不可当孩子的面说出,说出就成为有力的消极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失去的不仅是视觉语言,连最珍贵的自信心、上进心也会丧失,那就后患无穷了。
六、信心不同:“成功家庭”信心十足,永远采用积极暗示,鼓励上进的方法,不给孩子泼一点儿凉水:“困难家庭”信心不足,常常消极暗示,面对孩子懒洋样的态度,教者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甚至急躁粗暴,强迫学习。这样的心境一定要彻底避免。
世界上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听觉语言教学法”孩子学听话、说话是在不知不觉、毫无负担中学会的,个个孩子都学得好,听得懂最难的方言,学得准最难发音,“困难家庭”不妨把口语教学法移植到视觉语言教学上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