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生命力,地球早已一片荒凉
周
弘

大自然激发了他无穷的还想,也给了他无尽的灵性。
有一天,他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现象。地球上有那么多的灾难:风灾、水灾、旱灾。地震、火山爆发,为什么世上万物总是显得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这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
他在寻根求源,试图解开这个谜团。
人的顿悟于瞬间。
大自然生生不息靠的不就是生命的力量!假如没有生命力,我们的地球将会一片荒凉。
从此,铃木的人生哲学发生了转变。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干好的关键,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会强大起来,变成滚滚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会逐渐衰弱,走向死亡。
接着他到德国学小提琴,结识了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受到爱因斯坦的巨大影响。
几年后他回到日本教孩子学小提琴,真是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他陷入思索,结果发现日本的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
铃木发现了什么呢?
婴儿的眼睛总是充满了灵性,闪闪发亮,透着智慧的光芒。家长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神童,这时家长眼里的孩子是天使。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孩子经常询问家长,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口气能问很多个为什么,问得许多家长都吃不消了。
有位母亲说得好:
“孩子,你问得太好了,太妙了,问得妈妈都不知道了。但是你不要难过,这个世界有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那里可是知识的海洋,你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学校找到答案。”
从此,儿子整天在求妈妈:
“妈妈,我什么时候上学?妈妈,我什么时候上学?”
可怜儿子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终于长大到能上学了,便欢天喜地,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着书包跨进小学大门。哪知不到两个月就回家求妈妈:
“妈妈,我再也不想上学了,原来学习是这么痛苦的事,我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解答,整天让我对着书抄字。抄啊抄,抄不好就罚啊罚,不是50遍,就是100遍,我的手指都磨出老茧了。抄了100遍后,原来认识的字都不认识了。”
铃木先生感到纳闷,学校应是知识的海洋,孩子在学校读书,眼睛应越来越充满智慧的光芒,而现实情况是上学后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连一个为什么也提不出来,上学前个个认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感觉所替代了。灿烂的夏之花没有在静美的秋天结果。问题出在哪里?他用生命力的观念来衡量日本的学校教育,认为症结在于日本当时教育缺少生命力,缺少人情味。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而日本的孩子感到的是无尽的苦难。要否认这种教育容易,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
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同学,刚走到同学家门口,屋内传出朋友的训斥声,夹杂着拍桌子打板凳的响声,隐约听见孩子抽泣道:“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本来会做的题目,一到考试就全忘了。”铃木的手已伸到门铃上,听到孩子的话又缩回来了。心想来的不是时候,他转身想走,但老同学愤怒的话语一字一句地传到门外:
“你还嘴硬,你还嘴硬,你看你嘴巴能说会道,怎么一到学习就傻眼了,犯死相了……”
这几句话像一盆水冲洗去镜子上的灰尘,让他苦思冥想的问题渐渐清晰地映现在镜面上……
成年人都知道口语是最难学的,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口才这么好呢?
铃木认为这里面一定有无穷的奥秘,于是他找到一些学习糟糕但口才很好的孩子,问他们是怎么学的,孩子回答说:
“不知道,好像是爸爸妈妈教的。”
他又赶紧把孩子的父母请过来:
“你们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口才却这么好,你们是怎么教的,能不能介绍下经验?”
这些家长疑惑地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憋到最后还是三个字“不知道”。
铃木先生眼前一亮,无比高兴。看来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太好了,好到家长都不知道了。于是他讲了一段充满哲理的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