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波及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 ,发病高峰在秋冬季 ,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约 1.25亿婴幼儿腹泻。至今尚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只能对症补液进行纠治。因此
,预防轮状病毒性肠炎特别重要。
1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免疫力短暂。儿童每个年龄组轮状病毒(RV)感染都是严重胃肠炎的最普遍的致病原因 ,全世界 3岁以下的儿童中90 %受到RV感染
,5岁以下的儿童几乎人人都受到 RV感染。但 RV主要侵犯 6~ 24月龄儿童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组的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
,其次来自母体的抗体此阶段降至最低。感染 RV的婴幼儿男性稍多于女性 ,但国内一项调查表明 ,男孩和女孩的发病比率高达
2.7∶1,国外也有男孩发病比女孩高 2倍以上的报道。
2 季节性
世界上轮状病毒性肠炎全年均有发病
,以秋冬寒冷干燥季节更多见,在我国主要是10-次年1月。
3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 -口或口 -口传播 ,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
,成人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 ,不易自然灭亡
,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4 传染源
RV有很高的传染性 ,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 ,病后可持续排毒4~ 8天,极少数可长达 18~42天。病毒可以在手上残存数小时
,在玩具或童车表面残存数天。在 RV流行的幼儿园玩具上 RV检出率为 39%,而在非 RV流行幼儿园玩具上 RV检出率只有
5%。
5 临床症状
轮状病毒性肠炎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 ,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 ,有恶臭 ,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
3~ 9天。除胃肠道症状外 ,近年的研究发现 ,RV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 ,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甚至 RV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
6 诊断和治疗
可根据大便性状、粪便镜检、发病年龄及流行季节估计最可能的病原
,水样便、小儿特别是 2岁以下的婴儿、发生在秋冬季节 ,以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最大。国内外对轮状病毒肠炎的实验室诊断
,主要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常用的免疫方法有电镜法、放免法、酶标法、荧光法、对流免疫电泳法 ,乳胶凝集试验
,SPA协同凝集试验等。目前仍无特效治疗药物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呕吐腹泻较重时 ,可用止吐剂
,口服或静脉补液可纠正电解质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