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孩子一起看书?
(2008-07-18 15:14:27)
标签:
亲子共读图书内容幼儿芦苇故事内容育儿 |
分类: 名家童年★案例分析 |
补充型提问:就是成人说出一句不完整的句子让幼儿补充完整。当图书中有押韵或重复多次的句子或短语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补充型提问有利于幼儿更多地了解故事中语言的结构特点,逐步产生对语言结构顺序的敏感,这对他们今后阅读非常有益。
记忆型提问:就是要求幼儿回忆出刚刚听过的故事内容。回忆型提问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描述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开放型提问:就是引导幼儿对图书内容或书中的图片发表自己的意见。开放型提问有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有利于幼儿将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已有的相关经验融入图书阅读的过程之中,同时也能引起他们对图书画面细节的注意。
特殊型提问:就是以“是什么”、“在哪儿”、“什么时候”和“为什么”等形式提出问题,其主要功能是教幼儿学习新的词汇以及对图书中重点内容的关注。
联想型提问:要求幼儿将书中的图片或故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实际经历联系起来,有利于幼儿建立故事中的想像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例如:在和幼儿一起看《滴波和答波》时,同样一个画面可以交替使用上述的五种方式进行提问,同样一个问题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
当画面上出现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芦苇)在河中左右漂动时,就可以问:“这是什么?”(特殊型问题)“这是 __ ?”(补充型问题)“我们昨天说了,这种草叫什么名字呀?”(回忆型问题)“你看芦苇像什么?”(开放型)“你还在哪儿见过这种草?”(联想型提问)等。
当问过“这是什么”之后,如果有幼儿回答是“草”,就可以接着说:“对,这的确是一种草。”这既是对幼儿回答的反馈,同时也暗示幼儿,还有一个更加恰当的词。如果幼儿仍然回答不上来,就可以补充说“这叫芦苇”,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更加精确的表述。如果有幼儿重复得不正确”,就需要通过纠正错误说法,并让幼儿重复,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这个词的发音。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提问是建立在幼儿对图书内容基本熟悉的前提之下的,因此,共同阅读一本新书时,第一次应更多地采用直接阅读的方式,让幼儿先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对书的封面和书名作些简单的讨论,而不要将重点放在提问上。到第二次或第三次阅读时,再进行提问。而当幼儿对书中内容相当熟悉之后,应当鼓励幼儿开展故事表演、故事仿编等活动。
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获得一种图书阅读的方法,但是,来自成人的提问并非每时每刻都需要,如果幼儿主动地说出了书中的一些内容,成人可以紧接着给以评价、补充和重复。而当幼儿已经熟悉内容后,家长应该鼓励幼儿来主动启动阅读、提出问题,从而将讨论图书内容的任务逐渐交由幼儿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