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扬“生态早教”新文化

(2008-02-12 23:46:06)
标签:

祖辈

冯德全

冯氏早教

早期教育

     发扬“生态早教”新文化

                              ——做好新时代的爷爷奶奶 

 

曹国兰

           

《聪儿爷爷的博客》跋语:

 聪儿还在成长,爷爷的博客还在更新,但一本书总要停一停……

 然而,当我的手停止敲击键盘的时候,思绪却仍然在飞扬……由聪儿我联想到自己的女儿,由爷爷的育孙故事,联想到我自己的早教经历。

 1993年1月3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女儿在我的期盼中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给她起名为“婧”,意为“女子有才能”。但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早期教育”为何物,只是怀着对女儿的一种朦胧的期待,凭借着八十年代的师范生所接受的那些教育观念和自身爱好文学艺术的那点优势,开始了对女儿的自发式的教育。

 直到1997年,我有幸拜读了冯德全教授的《0岁方案》,才懂胎婴幼儿何以能接受早期教育的科学奥秘。此时,孩子已经四岁半了,我为自己错过了孩子发展的最佳期扼腕叹息!为了弥补遗憾,我在夜以继日地研读甚至抄录《0岁方案》的同时,首先根据方案中“性格培养首位论“的观点,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道德、规律生活的环境,促使孩子积极上进;然后按照“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等原则,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智力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我根据方案中“激发兴趣”、“化难为易”、“生活课堂”、“因材施教”等原则,教孩子识字阅读,让孩子的“视觉语言”也像“听觉语言”那样轻轻松松地向前发展;此外,我还根据方案中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找出孩子最大的天赋在于音乐舞蹈,尤其是电子琴演奏方面,于是创造条件,加以积极诱导和强化训练,使这一潜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

    就这样,不到半年的功夫,我的孩子就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有着许多优良的性格品质,例如快乐活泼,不吵闹不折腾,常常自顾自地说话唱歌跳舞;自我意象好,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半年后,孩子有了广泛的智力兴趣,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各种智力品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一年后,孩子识字量突破两千,开始了广泛的阅读。到六岁时,除《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经典儿童读物之外,还喜欢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青春之歌》以及少儿版的《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外文学名著,还弹得一手娴熟的电子琴,常常自娱自乐,陶醉其中。六岁半,孩子直接上了小学三年级,成绩十分优秀,还拥有器乐、舞蹈、英语、朗诵等多项特长。今年孩子14岁,在重点中学读高中,各方面的发展态势十分良好。

 伴随着女儿的不断成长,我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从97年开始,我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研读国内外众多知名早教专家的著作。通过比较,我发现冯教授的《0岁方案》之所以能在没有政府推动的情况下于民间广泛流传,是因为他的方法直接来源于对中国民间传统早教和当代家庭育儿实践的总结提炼,可以说是一种“原生态”的早教形式,而且这种“原生态”的早教形式,又有国外先进教育科学理论做诠释,因此令人信服!所以我一直认为《0岁方案》既符合国际早教潮流,又具有咱中国本土的鲜明特色,特别适合咱中国的国情。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于2003年创办了一所幼儿园,把冯教授的早教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幼儿集体教育实践,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年7月,承蒙冯老信任,让我参与了最新出版的《早教革命》的编写。8月份,受冯老特别邀请,到北国文化名城吉林长春参加了“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首届家长座谈会。刚从长春回来不久,受冯老的委托,我又开始了与聪儿爷爷的交往……

自从开始接受《聪儿爷爷的博客》一书的编写任务以后,我几乎每天到要到聪儿爷爷的博客里去看看。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爷爷的博客越来越走俏,访问总量在不断地飙升,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即将突破百万点击!我在思索:爷爷的育儿博客走俏网络的秘密是什么?细读爷爷的文字不难发现,其秘密也如同冯教授的《0岁方案》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一样,他对孙女的教育也是一种朴素自然的活生生的“原生态”的早期教育!任何“原生态”的文化形态都像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一样有着无穷的生命活力,相反,那些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东西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的!想到这,一股新的早教激情在我胸中奔流,一个新的命题油然而生——要让“生态早教” 这一新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沃土上继续发扬光大…… 

 “生态早教”要不断发展,首先要立足于家庭,做好家庭早教。而父母毫无疑问是家庭教育中的主力军。聪儿爷爷说:“一个键全的家庭教育,其父母给孩子的影响是谁都不可替代的,也替代不了的!”“我非常希望聪儿的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花一点时间,给聪儿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做做其他游戏。所花的时间并不多,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聪儿带来快乐和安慰。千万不要认为聪儿的生活有两家的老人照顾,而忽视了她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她的情感要求。”重温爷爷的话,大家应该认识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懂得父母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担来,不可因任何理由而推卸或逃避自己的责任。现在大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无暇顾及孩子,加上居住条件有限、托幼机构供不应求、高素质保姆难觅等原因,只好将孩子的生活教育部分甚至全权委托给祖辈老人。2000年上海市家庭教育的调查曾显示,孩子上幼儿园前主要由祖辈照管的占55.38%;幼儿园放学后主要由祖辈照顾的占48.27%;小学放学后由祖辈照管的占32.72%;中学时仍由祖辈照管的还占18.27%。不幸的是,据学术界的另一项研究证明,隔辈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这说明隔代教育确实还存在许多弊端。我们该怎样来应对这种现象呢?隔代教育是人类“生态早教”中的一种永恒的现象,它既有弊又有利,拒绝隔代教育是不现实的,只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化弊为利,使它成为一件大好事。事实上,在“银发浪潮”悄然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如果能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和作用,隔代老人将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于国于家于孩子,无疑都是极有意义的。问题的关键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怎样做21世纪最天然、最快乐、最幸福的“早教专家”了。

 21世纪是中国接受知识经济风暴洗礼的世纪,中国将以崭新的面貌参与新世纪的世界竞争。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候,我们的爷爷奶奶该怎样做才能肩负起时代的重托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加强学习,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祖辈家长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历史上诸多错误的教育思潮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陈旧落后的观念,并且这种固有的观念,单靠自身的经验来改正和更新,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首先应该加强学习,做学习型的家长。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来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在头脑中来一场“早教革命” ,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把自己对孙辈的教育纳入到科学教育的轨道上来。

    第二,要摆正位置,一般只充当教育的辅助角色。祖辈家长要认识到自己处于教育的辅助地位。有一位英国的爷爷曾说过:“我们很知趣,不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能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中国的祖辈们也应意识到这点,一般情况下积极帮助孩子的父母做一些辅助性或辅导性的工作,发挥特殊的早期教育优势(有的早慧儿是以出色的祖辈为主培养出来的)。但两代人共同育儿定要在孩子面前互相维护对方的尊严和权威,并且配合默契。

    第三,要注意沟通,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民主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而民主家庭的显著特征就是平等、尊重、和谐,一家都是忘年之交的“朋友” 。这种亲子关系冯德全教授认为是最好的、最利于科学育儿的“亲子定位”。因此,祖辈家长要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平和的心态,去做好几代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处理好祖辈与子辈、子辈与孙辈、孙辈与祖辈之间的家庭人际关系。有了民主、和谐的代际关系,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教育爱”的家庭环境,有丰富的生活情趣。这个环境能确保家庭幸福融融,孙辈快乐成才。特别重要的是父母和祖辈定要共同学习,达成共识、保持一致。老年朋友决不能自持自己生活经验丰富,而任意阻止、批评、指责子女对孙辈的教育,这样会造成老人和子女间对孙字辈教育意见的不统一,使教育的主力军---你的子女们,不知如何是好。“宽严不一、各执己见、当面争论、互相拆台”是教育之大忌。

    第四,要调适情绪,维持健康的心理水平。祖辈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较普遍的毛病是溺爱孙辈,缺乏理智的“教育爱” ,结果害了孙辈,老人付出的是心血,收获的是遗憾,这种傻事老年人定要避免,对孙子孙女定要爱而有格;也有的祖辈由于自己内心的焦虑而不停地对孩子埋怨、唠叨,使孩子厌烦形成消极心态,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祖辈家长要努力调适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来推迟衰老,增进健康,使自己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老幼同乐,伴随孩子进步,享受晚年的最大幸福和安康。

    第五,要拒绝颓废,坚持积极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听起来无足轻重,但是对孩子的发展却有很大影响。对低龄段的孩子,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而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亲人那里不知不觉模仿所得。祖辈家长作为家中的长者,在家庭成员中,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更应该拒绝颓废,告别消极,坚持积极的生活方式,例如参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社交活动,与孙儿一起观察提问,包括阅读讨论、讲故事、做游戏等。老人热爱生活孙辈一定兴趣广泛,朝气蓬勃,懂事明理,孝敬长辈。

    如果祖辈家长们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和重大作用,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使自己健康长寿。祖父母们一定要当好这21世纪的好爷爷、好奶奶、好外公、好外婆,这样的快乐人生只有一次!

    2000年5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给全国老年人的一份《倡议书》中说:“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最有意义的老有所为,下一代的茁壮成长是最可靠的老有所依,下一代的聪明健康是最快慰的老有所乐。” 

   祝愿全中国的祖辈家长们都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为!祝愿普天下的孩子们都聪明健康、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