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让我自己走
张先利
女儿成成上幼儿园了,第一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她显得很兴奋,不住嘴地对我说:“妈妈,我在幼儿园玩得真开心,老师和小朋友真好……”全然没有丝毫我所预料的不适应。更让我出乎意料的是,第2天去幼儿园,她竟然提出想自己去幼儿园,不要我送她的要求。我和她商量:“妈妈把你送过那个十字路口可以吗?”因为当时的伊春正是冰天雪地的隆冬,路面很滑,我实在有些不放心。她勉强同意了。
刚过十字路口,她马上阻止我:“妈妈,你就站在这儿吧,我自己走。妈妈再见!”说完径自朝幼儿园走去,小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好自信呢。望着她小小的身影消失在幼儿园的大门里,我欣慰地在心里想:我的女儿长大了。
从那天到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过去了,成成每天都是自己走上那么长长的一段路,独自背着书包迈进幼儿园的大门。过路人无不用新奇的目光打量这位自立的小小孩童,路旁摆水果摊的大爷、大妈用怀疑口吻问我:“这么小的孩子自己走路能放心吗?”我轻松地笑笑:“没关系,让她自己锻炼锻炼,有好处。”上班路过的同志见成成自己走,也不住地夸:“瞧,成成真行,才三岁就自己去幼儿园了……我孩子都六岁了,每天还要我送到班里,不高兴时还要我陪她一会儿,唉,真愁人……”虽然时间过了一年半,可当时过路人新奇的目光,大爷大妈怀疑的口吻及同事的感叹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总觉得应该拿起笔来,写点什么。
细细想来,成成今天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性,其实是从小对她有意培养的结果绝非偶然。我的原则是:孩子自己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大人绝不包办代替,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对孩子日常生活方面的照料有意做得粗心些,让她自己去适应。因此,成成七个月开始,每天早晨就要爬到固定的地方取来自己的衣服,八个月自己拿奶瓶喝牛奶。会走路之后,自己端便盆,一岁半之后独自睡小床,不用别人拍她哄她。两岁之后自己穿衣服、脱衣服,自己洗脸,洗手帕、洗小袜子。带她出去玩,她很少跟在我身边,只要不是在车辆很多的马路上,我都尽量
让她自己跑着跳着玩耍,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我想,她的独立性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记得我曾在报刊上看见过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在美洲一个以捕猎为生的原始部落里,每个满十四岁的男孩子都要由家长送到没有任何吃住条件的密林深处,让他在那里独立生活一年。一年之后家长再去把孩子找回来。有的孩子在这一年中冻死,饿死或被野兽吃掉便再也找不回来,孩子的家长并不因此悲伤,他们觉得不能在森林里独立渡过二年的孩子,他将来在社会上也无法独立生活。这种做法在我们看来的确过于残忍,但他们对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应该使我们独生子女的家长们有所启发。未来社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那些上了小学还不会穿衣服、扣钮扣,上下学要车接车送,连鸡蛋皮都不会剥的孩子,如何去迎接明天的挑战呢?愿天下父母象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营养保健一样地注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吧。
早早撒开牵引孩子的手,让他们自己走!
作者:诸壁市暨阳幼儿园实验小班教师
“0岁方案”特约研究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