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 虹
看到众多的网友的留言,还有很多家长在与我聊天中多少都有点担心:这些“神童”过的开心吗?他们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玩的时间吗?他们有快乐的童年吗?他们的后续发展怎么样?
这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应该是每个爸爸妈妈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说明了广大家长已经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把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放在最高的位置上了,远远重于对孩子单纯文化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后出现的好现象,也直接体现了人们已经对早教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也许大家对我们在博客上公布的优秀少儿展播的资料有些误解:这些“神童”大多是学习上的优秀生。正如有些网友留言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要神童的宝宝,我们需要的是充满快乐童年的宝宝!在与网友或者函授学员的家长聊天中,也有很多家长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实际上我们在公布一些早教儿童介绍的时候,我们也注意到这些了。但是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我们又能够怎么去要求其父母详细考核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的专业考核项目呢?有的家长就对孩子做了智商测定,结果是超群的;对照孩子的发育发展测评水平也是超常的,现实生活中宝宝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是优秀的。
《0岁方案》主张性格首位论、精神生命养育论。“0岁方案”指出“如果一个孩子智力因素再发达,但没有优良性格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孩子的早期教育不仅是不健康的,反而是有害的”。
《0岁方案》提倡的“15个早教区”分别是:
1、训练五官;2、认识万事万物;3、发展交往能力;4、学习观察提问;5、发展体力和技巧;6、训练劳动和制作;7、培养口语能力;8、学习音乐和舞蹈;9、学习绘画造型;10、玩玩具、做科学小实验;11、认识大自然;12、了解大社会;13、早期识字阅读;14、数学启蒙教育;15、其它种种。围绕着这15个早教区,又提出了具体的100多项活动。
所以说《0岁方案》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单纯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一些早慧儿家长的早教过程的文章中能够深切体会到宝宝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当然我们也难以保证,每一位家长在实施《0岁方案》过程中都没有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的现象,有的甚至在教育过程中孩子还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本身不是《0岁方案》的问题,而是施教人员认识或者选择问题(如学习成绩至上),也有的是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把早期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婴幼儿小学化教育比较严重;不是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出发,过于强迫、强制甚至是棍棒相加等等不适当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教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领悟,和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实施早教。
在实施冯德全早教《0岁方案》中一定要记住以下歌诀
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环境濡染,榜样诱导;
对牛弹琴,只管耕耘;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积极暗示,宽严并济;
施教育爱,不可溺爱;讲究爱态,控制情绪;教会生活,教会学习;
教会创新,教会关爱;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好性格缔造好人生。
近30年来,在冯氏早教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大批身体健美、智力高超、性格卓越的人才幼苗茁壮成长,其中出现各种小小“家”,小发明家、小记者、小画家……有幼儿小学生,儿童中学生,少年大学生和研究生,有全国百佳儿童,十佳少年,全国奥赛数学奖得主,世界吉尼斯纪录创造者以及大批三四岁脱盲喜爱阅读的小读者。仅1996年全国妇联,全国政协评选百佳儿童,在各省报送的1万多名优秀儿童中评出100个最佳“童星”,“0岁方案”小学员竟占11名之多。冯德全教授因此获荣:全国“21世纪之星”评选活动伯乐奖。因为早期素质教育成绩卓越,“0岁方案”多年来荣获全国性9大奖项。
从实际效果来看,《0岁方案》培养出来的早慧儿生活的绝大多数都非常好,远远优于一般儿童,特别是到了学龄期,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远远多于没有经过早教的孩子,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教育基础,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用在知识的学习上了,而且自学能力都很强,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对宝宝实行早期教育是不是就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快乐?事实效果恰恰相反,那些早慧儿由于处处领先,他们所获得的快乐会更多!这些父母往往更注重情墒的培养,而且方法比较得当!希望更多的家庭积极参加到早教中来,不但你的宝宝受益;您自己也有可能改变职业哦。我们更不能把那些早慧儿与我们自己的宝宝对立起来!那样的话,你自己不但失去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你的宝宝也失去了一生发展的基础!不要轻视哦!希望大家多参考博客上的交流文章和书中的冯氏早教理论,全面了解、认识和领悟早教的真正含义、内容和方法及效果,这样您就有可能消除那些不必要的顾虑了。祝愿每位宝宝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博客里的部分参考文章:
http://blog.sina.com.cn/u/4bb7f14c010009i1
http://blog.sina.com.cn/u/4bb7f14c010009al
http://blog.sina.com.cn/u/4bb7f14c01000agy
http://blog.sina.com.cn/u/4bb7f14c010009mp
http://blog.sina.com.cn/u/4bb7f14c010009ml
http://blog.sina.com.cn/u/4bb7f14c010009u2
http://blog.sina.com.cn/u/4bb7f14c01000ac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