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相似发展-2

(2007-04-19 03:27:29)
标签:

听觉

视觉

冯氏早教

早期教育

0岁方案

(二)

汉字最利于婴幼儿自然认识记忆,因为它是一个一个图形,形象集中,结构稳定,书写有风格,最利于视力的“聚焦”。这样一个一个的文字,就像一个一个东西,最易使婴幼儿获得认读敏感,形成印象记忆。像记住语音、认识实物一样,深深地印刻在孩子飞速生长着的大脑神经元…事实证明,在婴幼儿面前,所谓最难学的方块文字,将成为最易学的图形文字,汉字将以更加光彩夺目的形象,出现在世界文字丛林之中。

但是在现实中,同是教孩子早期识字,为何有的父母 和托幼老师效果特别好,能创造出神奇的成绩,令人惊叹不已;而有的家庭成效欠佳,父母们大有束手无策、无可奈何之感?呢?我了解了许许多多教子识字获得成功的家庭(以下简称“成功家庭”)和教子识字遇到困难的家庭(以下简称“困难家庭”)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之所以成功或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试想听觉语言的学习环境各个家庭大致相仿,而孩子说话尚有迟早优劣之分,何况视觉语言的学习环境和相关因素各家的差别太大了,识字成效怎能没有差别呢?

下面我就“成功家庭”和“困难家庭”在视觉语言发展的有关方面,逐一作比较分析,认为两者大致有六点不同:

、起始早晚不同:“成功家庭”教孩子识字,大多是半岁左右或更早起步的,从而极早培养孩子注意文字的习惯,使孩子觉得世界上有人、有物、有声音、有图画,还有“字”这种“东西”。字可以看,可以读,大家都在读,进而使他形成识字敏感。他看见大人很喜欢读字、看书,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困难家庭”教孩子识字起步较晚,当开始教孩子时已经二三岁以后了。孩子的注意力、敏感已转向别的内容,例如特别喜欢看汽车、看动物、喜欢疯疯闹闹等。再要养成注意看字、形成文字敏感就难多了。

教者的着眼点不同:“成功家庭”开始教孩子识字,着眼点主要在培养孩子识字习惯和兴趣上,并不要求他马上能认多少字,只是每天数次,每次数秒种坚持不懈地做,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他们认识贵在坚持,养成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习惯的活动甚至能形成孩子的“生物钟”,到时候不进行这项活动就不舒服,识字就自然变得容易了。而“困难家庭”教孩子识字的着眼点并不在培养习惯和兴趣上,一开始就希望他识字,而且紧一阵松一阵,有时干脆束之高阁,因而培养不起孩子识字的敏感和习惯。

孩子的性格基础不同:视觉语言的发展是顺利还是困难,不仅是识字教学本身的结果,也是全方位早期教育的结果,与孩子的性格关系极大。“成功家庭”的家长爱态正确,从不娇宠,与孩子交往密切,倾听孩子的表达,相互亲切而平静。愉快而认真,因而孩子不吵不闹,有商有量,快乐活泼,注意力较为集中而有耐心,便于认真地做识字游戏。而“困难家庭”的孩子因娇生惯养而浮躁不羁,往往过分好动,注意力十分涣散,不易听家长指挥,自然增加了识字活动的难度。这样的孩子不仅发展视觉语言有困难,就是学好吃饭、睡觉、听故事、搭积木、做游戏等等都是很困难的。所以孩子的早期性格培养,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也是视觉语言发展的基础,识字阅读并不是可以片面冒进的,它与孩子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早期识字阅读取得异常成功的孩子多是兴趣广泛,活泼专注,性格优良,又很听话的好孩子。

识字活动的气氛不同:“成功家庭”的识字环境布置得很好,有小黑板、字卡线、表扬栏和地图,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识字阅读的进步,把环境布置得更加丰富多彩:挂有成语、儿歌、古诗,有时还办墙报、黑板报,又设有字卡盒、书桌、书架等。教学活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确实做到快乐又认真。常常是“一对一”的活动(一个成人一个孩子),排除一切干扰,能使孩子静下心来,喜欢做这些“文字游戏”。“困难家庭”的教学气氛不佳,活动的随意性极大,也不认真建设视觉语言的发展环境,似乎孩子能随心所欲地听从指挥,像教小学生一样可随意灌输,这样肯定要碰钉子。

五、准备和方法不同:早期识字毕竟不像发展孩子口语那样简便,不是与孩子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能进行的,它每天只能进行数分钟,所要有一定的准备。“成功家庭”教孩子识字每天都要“备课”,至少得花点时间想想教哪些字,复习哪些字,环境怎样更新,采用什么玩法,怎样激发读书的兴趣等,把这当作天伦之乐,而当孩子三四岁进入丰富的阅读海洋中遨游时,两代人的轻松愉快更是无法形容的,那时,父母才真正从孩子的纠缠中解放出来了。但是“苦难家庭”教孩子往往毫无计划;双方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识字和阅读,不调动情绪,不选择教材,不考虑方法,形式单调,索然无趣,这就必然使孩子读书寸步难行,就是教孩子搭积木、做游戏、学画画、讲故事、做手工、种花、下棋、跳舞、唱歌、钓鱼以及讨论问题等都是要失败的。

此外,“成功家庭”和“困难家庭”还会有许多其它的不同,例如父母的性格特点、文化素质、亲朋好友以及家长集体间的配合等等会影响孩子是否喜爱识字读书。所以“成功家庭”要从多方面总结经验,“困难家庭”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和教训,决不可简单地归咎说:“我这孩子就是不爱识字、读书、真没有办法!”这是为自己不负责任而开脱。

而且,这话万万不可当孩子的面说出,说出就成为有力的消极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失去的不仅是视觉语言,连最珍贵的自信心、上进心也会丧失,那就后患无穷了。

六、信心不同:“成功家庭”信心十足,永远采用积极暗示,鼓励上进的方法,不给孩子泼一点儿凉水:“困难家庭”信心不足,常常消极暗示,面对孩子懒洋样的态度,教者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甚至急躁粗暴,强迫学习。这样的心境一定要彻底避免。

世界上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听觉语言教学法”孩子学听话、说话是在不知不觉、毫无负担中学会的,个个孩子都学得好,听得懂最难的方言,学得准最难发音,“困难家庭”不妨把口语教学法移植到视觉语言教学上来。

那么听觉语言(口语)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呢?

一、孩子一降生就让他听口语,不管他懂不懂总在不断地“教”,没有一日间断,也从不觉得给他压力和负担。教孩子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做,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使宝宝形成看字习惯,形成识字敏感,经常津津有味地人子,读书给孩子听。

二、教听话说话从来没有一句句地教孩子理解和巩固,不存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系统教学问题。叫孩子识字阅读更不能追求完全理解,及时巩固,只要孩子高高兴兴地认、读、背就行,理解是水到渠成的事,连古文,外文都能够听、读积累而达理解和半看懂的。

三、教听话说话完全随生活而“教”,全部都是“情景教学”,看见什么说什么。做着什么说什么,生活和口语教学完全在一体。教孩子识字也要这样做,结合有趣的生活认认有关的字,如吃西瓜时认“西瓜”,孩子毫无负担。

四、只要孩子不是聋子,父母深信孩子能学会听话、说话,压根儿没有担心过孩子学不会听话和说话,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强的教育自信了。而这样教育自信又是最好的教育感染,教孩子识字阅读更应如此,深信孩子能不知不觉像学会认物、走路、说话、听音乐一样,进入认字的王国。

五、教孩子听话、说话,主要不是对着孩子教,而是家庭成员互相在说,互相在“教”,不断地对话,让孩子从旁不知不觉地学会,这种教学是最无负担、最有效、最不露痕迹的“潜教”。教孩子识字阅读也需要大人的示范作用,要成年人津津有味的认字读书做榜样,有时还要成年人之间做“识字也游戏”来感染孩子。行为习惯的“从旁影响”比“直接说教”效果好得多。

六、教孩子听话、说话,从不要求急于求成,从不指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甚至“教”就有幸福的满足感,不管孩子学不学都行,然而远期效应(1~2年)却是那样的神奇和显著。教孩子识字阅读又何尝不应当这样作呢?认物,听话都是耳濡目染的结果,识字和喜爱阅读又何尝也是耳濡目染的结果。

七、“教”孩子听话、说话,教育者从来都是那样地兴致勃勃,富有感染力;说呀,笑呀,交流呀,表情呀,即使是对牛弹琴也充满着爱心与激情。教孩子识字阅读也完全要有教者的爱心、快乐和激情。有时候,还要一家快乐阅读,常听录音带,读散文、外文。

八、教孩子听话说话,压根儿没有去想,孩子记住“一连串有意义的音”会有多难,(“音”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要比记住一连串有意义、有语音的“形”(字、词、句)要难得多;只顾“教”着这许许多多“一连串有意义的音”,从来不考虑孩子难不难,受不受得了。可就是这样时每个家庭都得了丰收……教孩子识字阅读,也不要考虑它有多难,坚持做下去自然会有丰收的累累硕果。

按照以上八大特点,父母们并未有意教孩子说话,却神奇地教会了孩子说话;如果想到了科学地教孩子说话,孩子可能同时学会三、四国语言和方言,这还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法吗?假如我们有意把这种口语教育法引进教孩子视觉语言,哪个孩子不能三、四岁脱盲而进入广泛阅读呢?我期待着总有一天,整个人类的“精灵们”都能显示出这奇特的本事!这一成果将是识字阅读教育的划时代的创举,是人类文明的新觉醒!

最后说说婴幼儿视觉语言的自然发展与小学生识字阅读教学有四大区别;

一、性质不同:发展婴幼儿的视觉语言,是人之初最基本的素质培养;而小学生识字阅读是当作系统文化知识来传授,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进度不同:培养婴幼儿的视觉语言,是给予其语言环境,尊重其自然发展,没有一定的进度和指标,讲究水到渠成;而小学生识字阅读有严格的进度要求和学习指标,是给孩子有一定任务和压力。

三、要求不同:婴幼儿视觉语言的发展,在认清字形、熟记字音、理解字义、学习书写方面没有同步要求,是个顺其自然逐步加深的过程;而小学生要求“四会同步”。

四、教法不同:婴幼儿发展视觉语言采用生活教育法、环境濡染法、游戏活动法和趣味阅读法,而小学生识字阅读一般都采用严格的课堂教学重讲轻读来进行的。

这么看来,早期“视语”的发展毫无拔苗助长之嫌。郑国愚人拔苗助长,第二天苗即焉死了。“视语”的自然发展如非科学发展,能“拔”出一个个亭亭玉立,欣欣向荣的早慧儿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