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三维发力破解基层议事协商难题

(2025-08-21 15:57:38)

基层议事协商作为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的落地见效。从防护栏修缮到公共空间规划都证明证明:唯有在参与主体、运行机制、技术赋能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才能让“众人之事众人商”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激活多元主体,构建协商“同心圆”。当前部分社区议事陷入“干部热、群众冷”的困境,核心在于未能打破身份壁垒、激发参与热情。破解之道在于建立分层参与机制:对加装电梯、物业费调整等重大事项,邀请产权人、租户、物业、商户等利益相关方全员参与;对环境卫生、绿化维护等日常事务,通过楼栋长、志愿者等“社区能人带动居民参与;对老年食堂、儿童托管等特殊议题,重点吸纳老年人、家长等群体代表发声。同时,强化党员干部的引导者角色,既避免“替民做主”,又防止议而不决,在多元诉求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完善闭环机制,筑牢协商“压舱石”。议事协商不能止步于“开会讨论”,而要形成“议题征集—方案论证—执行监督—效果评估”的完整链条。在议题筛选环节,可通过 “居民点单、社区派单、代表接单”的方式,把有限资源优先投向群众呼声最高的事项。方案制定阶段需引入专业力量,如邀请律师解读政策边界、工程师测算改造成本,让协商结论既有民意基础又具实操性。更关键的是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将协商结果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每月在社区公告栏“晒进度”,接受居民打分评议,有效避免协商成果沦为“纸上方案”。

善用数字技术,拓展协商“新空间”。面对老龄化社区数字鸿沟、上班族时间冲突等现实难题,技术赋能是打破时空限制的关键。可搭建“线上议事厅平台,设置议题征集、投票表决、进度查询等功能模块,让出差在外的居民也能远程参与。针对老年群体,可开发语音交互、视频直播等简化操作,由社区工作者协助完成线上表达。但对于涉及弱势群体利益的议题,建议保留线下协商渠道,防止“数字霸权”挤压少数群体的话语权。

“为民做主 到“由民做主”,基层议事协商的进阶之路,本质上是治理理念与治理能力的双重升级。当参与主体各尽其责、运行机制环环相扣、数字技术恰到好处,协商过程就会成为凝聚共识的过程,协商结果也会成为民心所向的成果。这既需要社区工作者的智慧创新,更需要每一位居民的主动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