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曾为她许下诺言

(2007-02-24 21:55:40)

我曾为她许下诺言

 

王文华

 

 

今年的1月底,我去爬长城。在居庸关的入口,看到石墙挂着一大串锁。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是「同心锁」。1999116日,上千名男女在居庸关举行婚礼。结束后每对夫妻都留下一个锁,象征着永结同心。

 

因为爱的感觉太抽象、太难言传,所以古今中外,情人们总喜欢用「信物」,来表达自己的爱意。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最令我感动的几句是: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金钗」是女子的头饰,「钿合」是镶金的盒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杨贵妃在天上,唐玄宗在人间,两人只能透过通灵的道士沟通。杨贵妃把自己头饰和金盒拆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另一半请托道士带给唐玄宗。希望两人各自珍藏信物,心像这盒上的黄金一般坚定。这样的话,总有一天两人会相见。

 

我不知道唐玄宗拿到头饰之后的反应,但那不重要。当有情人给对方信物时,其实接受者,还是自己。信物给了别人,但约束的通常只是,自己的心。

 

我也曾经留下过许多信物。大学快毕业时,认识一个女生。我们认识几个月后,她要出国留学,我们要分开。送什么给她呢?我想了一个礼拜,决定拍一段录像带。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或DV,拍录像很麻烦。我跟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朋友借了一台「V8」摄像机,拍完后还跑到他们公司剪辑。我拍了三个多小时,都是我和她去过的地方。中间还插进一段,我们都喜欢的电影----《当哈利遇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的片段。剪辑完后,我配上一些她喜欢的歌,像Paul Simon唱的《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齐豫唱的「橄榄树」。

 

她走前,我用缎带绑着VHS录像带,亲手交给她。一个月后,她从美国写信给我,说:「我看了你拍的录像带,一如往常,你又让我猜谜了!」显然我太强调艺术手法,求爱影片拍得让人看不懂。那些我精心设计的情节和配乐,只感动了自己!

 

大学时的女友,已经很久没有联络了,但这些年她却一直「住」在我家。那年说再见的时候,她把我最喜欢她穿的一件洋装给了我。我把它挂在衣架上,吊在衣橱的中央。每天早上起来打开衣橱,我跟她说早安。

 

当然,后来有其他女友时,这件洋装要先收起来。但我还是把它折得好好的,放进抽屉。

 

我留给别人最珍贵的信物,应该是我家的钥匙。我把钥匙绑在一条红线,把红线挂在她的脖子上。我说:「我们虽然无缘做情人,但我永远是你的朋友。你去飞翔、去闯荡。当你累了、伤了,你永远有一个栖息的地方。你来,我们也不会再怎么样。我就听你讲,冬天时,帮你煮一碗姜汤。」

 

她从来没有用过那支钥匙,我的门,仍然固执地紧闭着。但我知道,那支钥匙会给她一种额外的安全感。除了她情人的臂膀,她知道自己还有,一个救命的安全气囊。

 

如今我快40岁了,送的信物不再有青春期的戏剧效果。2006年的情人节,我曾为了送什么礼物伤透脑筋。大家最喜欢送的玫瑰花、巧克力、烛光晚餐,在我看来都很危险。玫瑰花稍纵即逝,适合象征激情而不是爱情。巧克力入口即化又容易长蛀牙,更像后患无穷的一夜情。而烛光的力道微弱、身影委屈,像是情人在啜泣,没听过「蜡烛成灰泪始干」吗?这怎么象征我们天长地久的爱情?

 

最后我送的,是一双环保筷(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筷子)

 

什么?你可能叫了出来!

 

听我道来。我送她一双环保筷,附上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以后常一起吃饭。」

 

这文笔当然比「天上人间会相见」差了很多,但我宁愿不要那种高来高去的爱情。对我来说,这就是爱了。还有什么信物,比环保筷更能象征爱情:成双成对、随身携带、重复使用、平实长久?

 

信物很重要。禅宗说:「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意思说两人默契到了某种境界,不需用文字沟通,更别说信物。但我不行,我想我一辈子都达不到、也不想达到,那种境界。人需要人,需要体温、呼吸。需要看到、摸到对方。如果看不到,也希望有个东西可以代表对方。纯心灵的爱,就像汽球,虽然很大,但永远飘浮不定。而且一刺就没了,毫无妥协的余地。

 

有一首20年前的老歌,是刘文正唱的,叫《诺言》:

 

「我曾为她许下诺言,不知怎么能实现。想起他小小的心灵,希望只有这么一点点……

 

如今我慢慢明了:大部分的诺言,都不会实现。但一份美好的信物,可以让我们怀念起那勇于发誓的昨天。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合照
后一篇:伤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