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什么?

(2010-05-20 10:55:15)
标签:

夏山学校

体育中考

体育本质

学生评价

综合素质

教育评论

分类: 教育观点

在看《夏山学校》的时候,说到“运动=游戏”,该校的运动不是体操、跑步、跳高之类的,而是游戏、游泳、舞蹈、骑自行车等户外活动和兵乓球、国际象棋和纸牌等户内运动。我忽然想到: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什么?是锻炼身体么?如果是,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和智育一样接受标准化的测试?

 

参观过不少幼儿园和中小学,学校的体育场地都只是很小的一块场地,即便有大的操场,也只能看到漂亮的塑胶跑道,其他器材或专用场地则实属罕见。前段时间,到我市某县的一个幼儿园考察,该园园长指着不断更新的大片的幼儿活动区域,兴致勃勃地讲如何重视这块区域的作用,让我感到这样的园长是真正理解儿童的。

 

我认为,中小学的体育课形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基于个体、可以选择的,是可以择时进行的,是可以不接受标准化测试的。倘使美其名曰地挂上“为了防止学生的惰性”的幌子而用标准化测试来发挥监督的权利;倘使为了“安全”而切断学生远足的机会;倘使为了方便组织而规定统一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那么我就认为学校体育失去了它本来的意涵。

 

退一步讲,如果赞成学校体育实施标准化测试,那么它应该像文化学科的教学那样,有策略的渗透,比如说,教会学生如何跑步、如何跑好步的策略,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在盲目地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跑步而缩短时间,达到100分的标准。实际上,学校体育老师很少有策略的渗透。有时候,受到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他所教的项目不一定是自己精通的项目,所以也就没有教学策略可言了。要是真有了这种训练形式的教学,那不就意味着学校体育被异化成竞技体育了么?由此可见,学校体育的定位,我们一直都很模糊。

 

“德、智、体、美”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四大维度。四大维度中,智育和美育的评价虽然也在提倡过程性评价,但是终究还是以纸笔测验为主,并把它作为最大的权重者。至于德育,在很多地方,它的内涵尚未确定,评价的方法遂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性评价;在上海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德育的考核内容被不断地明确化和西化,但是尚不能称得上很好的操作性评价。那么,体育,在我们还没有完善它的内容和形式之时,为什么一定要用标准化测试来衡量呢?

 

我觉得学校体育,目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围绕“开放性、选择性、非标准化”的原则,扩展学校内外的体育活动空间(真正把社区资源也利用进去)、增大体育活动在内容上和时间上的选择性。让体育真正成为符合孩子天性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体育的终极目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