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无锡——锡山塔和惠山寺

标签:
锡惠公园锡山龙光塔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 |
分类: 2014年 |
从惠山半山腰看锡山龙光塔。惠山大,锡山小,锡山是惠山东脉的断层突起。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龙头无角,公元1576万历年间造了这座实心塔,作为龙角。节日之夜,塔上挂起彩灯,从城里看去,宛如仙境。
惠山锡山之间的映山湖,是人工湖,对面是惠山,海拔300米左右。上惠山有索道,我们没去,湖对面有瞎子阿炳的墓,我们来不及去。
映山湖边的石狮子,有几分萌态,有几分古意。旁边还有一座”映山湖“牌坊,是五十年代将某处贞节牌坊搬来改造的,牌坊门正对着上锡山的路,石阶平坦,直达山顶龙光塔。我们绕锡山一圈,从另一面的龙光洞上山,石阶陡峭,龙光洞关闭不对游客开放,然后对着映山湖下山。
锡山顶端的龙光塔近景,高32米,七层,八角,实心,几毁几修,现在是钢筋混凝土。周围有些荒芜的庙宇厅堂,远看近看,都是一派荒草凄凉景象。
锡山的石阶,颇有野趣,蚊虫猖獗。穿着中裤,从裤腿到鞋面的小腿部分,咬了四五十个包都不止,奇痒难忍,叫苦不迭。后悔没穿长裤,后悔风油精没带身边,可妻子也是中裤,一个包都没有,蚊子选择性地精确打击,让她不断念叨奇了怪了。
锡山龙光塔下的荒芜厅堂,幽静无人,青苔斑斓,好个修身养性的去处。
古华山门,是进惠山寺的大门,要出锡惠公园的门,再检票进去,但是包括在70元通票中。古华山门面对着惠山古镇的大街,这名胜区值得细看,人文的景物多,颇费时间,从惠山古镇也可直接购票进入,而不必去锡惠公园中兜一圈,锡山充满野趣,甚至有荒芜的感觉。
古华山门两侧,有两座唐宋石经幢,南侧为唐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北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
进入名胜区,笔直走去,便是惠山寺,这也是惠山的山脚处。惠山寺建于南北朝,有1500年历史。自唐宋之后,香火不绝,盛极一时,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帝王将相,在经过京杭大运河时,都要在惠山寺逗留。
惠山寺金刚殿前的景致
惠山寺里的“听松石床”。“听松石床”,天然大石,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李白的族叔)为此石用篆体写了“听松”两字,“听松石床”便由此得名。瞎子阿炳,曾在此谱下《听松》乐曲。无锡传说此石可随睡卧的人自动伸缩,最后调整到与人一般长短,是惠山寺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处景点。
天下第二泉,又叫惠山泉,瞎子阿炳华彦钧就在此地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据说天下第一泉是镇江金山寺的中泠泉,天下第三泉是杭州虎跑泉,是唐宋时候的名士们泡茶品评的。(这下池里的水,是不可以喝的,想要喝的水,需到惠山上的泉眼。)
二泉的隔壁,是华孝子祠,无锡望族华家的孝子祠堂,为“孝”而建一祠堂,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照片上可清楚看见,门前有一对淡咖啡色的“竹叶玛瑙盘陀石”,是无锡地区所仅见。
华孝子祠大门口竹叶玛瑙盘陀石”的局部细节,数百年人们的抚摸,油亮油亮的。
华孝子祠对面的四面牌坊,俗称“无顶亭”,建于清乾隆十三年的。四面坊是具有江南特色的一种古建筑样式,但迄今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无锡仅此一座。
惠山寺内的御碑亭,有乾隆的书法题字,作为满族皇帝,一手汉字书法出神入化。
惠山寺御碑亭前的金莲池,金莲池上的金莲桥,金莲桥建于宋代,为三孔石梁桥,两侧的图案雕刻精美,现两端阻拦,不许通行,游客绕行观赏。
惠山寺寄畅园,
寄畅园的内景,精巧玲珑。
寄畅园内景“八音涧”,用黄石堆砌而成,长36米,涧中石路极幽极窄,石间流着惠山的泉水,一路走着,泉水跌落,发出8种声音,我连续走了两次,仔细分辨计数,有点意思!好在除了我们两个,再无别人,可以慢慢品味。照片上八音涧的涧名石为清末举人许国凤书题。
寄畅园水景为主,湖面很大,辅以周围千奇百怪的小巧太湖石假山,一步一景,步步是景。
惠山寺内古建筑的屋顶(局部)
惠山寺内古建筑的屋顶(局部)
“九曲清流”。惠山泉源、泉眼很多,现尚存200处。天下第二泉周围有泉九个,其中若冰泉,通“九曲清流”至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