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老场坊的内部建筑

标签:
1933老场坊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旅游 |
分类: 2014年 |
从上面往下看,廊道楼梯,光影的变幻更胜一筹。
伞形柱
整栋建筑来源于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形柱均匀分布在建筑方形的外围体量中,独立支撑起雄伟的建筑。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八角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西侧,方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其他部分:
伞形柱。宽大阴凉的人行走廊,通风隔热。左面是一家比利时公司。
伞形柱。一家演出前卫戏剧的小剧场。拍照片所站立的动物走道与人行走道之间的缺口小门,原本是有铁制阀门。
廊 桥
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是沪上摄影师疯狂追逐的创作基地。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当初动物通过这些廊桥进入屠宰区域,每座廊桥的宽度都是不同的,不同尺寸的牛会通过不同宽度的廊桥进入,以达到分流的作用:
外面的廊桥,无穷无尽的光影变化。压抑的水泥构件,形成一座坚固的堡垒。
内部的廊桥,同样形成无穷无尽的光影变化,同样形成一座堡垒。
外方内圆建筑之间的廊桥、牛道与楼梯。中心圆1-3层,是当初进行屠宰工艺的车间。中心园三层之间靠X形的物流楼梯和旋转弧度很大的法式旋梯相通。
牛 道
牛道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之一,当时生产流程和工艺已经跟国际接轨,实行人畜分离的制度。便于动物行走的牛道经过特别的防滑设计,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工艺井然有序:
左面楼梯是人走的,右面的粗糙斜坡即是牛道,中间是伞形柱,墙上有铁制通风窗。
法式旋梯
位于中心圆2层到3层之间的法式旋梯一人宽左右,优美的弧形旋转出大的角度。如此大的角度其实是为了工人逃生而设计的,中心圆是当初屠宰动物的地方,动物到此处一般会惊慌失措,为了避免因受到惊吓伤到人,特备设置了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
大弧度法式旋梯,工人上下或逃生用。
右上是大弧度法式逃生旋梯,右下是普通楼梯,左面是建筑内部的廊桥。
造型奇特的中心圆内部廊桥,成辐射状。
中心圆内部廊桥的护栏,护栏中心镂空,从四楼能看见底楼,空气流通良好,廊桥成辐射状,与圆周通道相连,四通八达。
中心圆的最底层,设计奇特的三座楼梯。
楼层之间的某一座楼梯。建筑内部有不计其数的楼梯,有的在建筑中心,有的在四周角落,分布看不出规律,有很强的隐秘性和突然性。这座建筑的许多隐密处,外人是很难走到的。
一处当年类似于值班岗亭的地方,六面有门窗,现在是家小店铺。
墙上的门牌是“禁闭室”,一共5间,当年是禁闭牲口用的?既然是屠宰场,还要关禁闭?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