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772-842),留下大量名篇佳作。他生前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齐名誉之"刘白"。
大家所熟知的他的名句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边日出西边下雨,道是无情却有晴"等等,一千多年来为文人骚客、贩夫走卒所熟知。
他的文章也十分出色,如巜陋室铭》等。我二十岁高中毕业后读过,今退休后再读仍心生赞叹,谓之为字字玑珠,浑然天成,减一字谓之少,多一字言之赘。
为了方便读者,我还是先抄录全文为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最早刻在青铜噐上的文字称铭,是一种称功颂德或申鉴戒的简短文字,后来指一种简洁文章的文体。
我仔细体会该文廖廖81字,从字数来看看像铭文,短小精悍;然而文章起承转合,从容有致,短短文赋,气象万千;它文字像赋,但比小赋更加简洁,可以称之为"小小赋";从写作思辩角度来看,像说理文层层推进,有辅垫有结论;从文辞之优美,朗朗上口来看又像诗歌,而且是立意高远,先声夺人,佳句频出,一唱到底,高潮迭起。
再看文章结构,前四句立意高远,不落俗套,令人心生敬意。从斯是陋室到无案牍之劳形可以作为第二段。用苔痕上阶绿,帘青、素琴,形容、描写陋室。因为陋室,为人清高,与人绝少往来,台阶上居然长出苔藓植物,而且苔藓植物的绿色透过帘子投入室内,可见帘子之简至陋;休闲时弹的一把琴也是沒有加以装饰的。至此一个陋室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没有下列精彩的描述,此文也不能流传至今。
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来往之人个个都是才高七斗的饱学之士,绝无贩夫走卒或者平庸无能之人,大家一起高谈阔论、弹琴,共同学习经典著作;虽然没有高官厚禄,享受歌舞升平的奢华体验,但是身处逆境,偏远之地,不必为厚厚的案头文牍而挑灯夜战,劳心费神。这一段回应了开头的唯吾德馨,又进一步通过具体描写,一个清贫但是心志远大、节操高尚、不与逐名之徒同流合污的高大君子形象已经在读者的心里矗立起来了。
最后三句又大开大合,作者笔调一转,思古怀幽,念及古代的政治家如诸葛亮、辞赋家杨雄他们因政绩立身,因文辞出彩而流芳百世,人们哪里还记得他们出道前的陋室吗?所以孔子说,君子住的地方,哪里能用简陋来说事呢?
我开头认为文中苔痕上阶绿的上,如果用呈字可能比较好,后来仔细推敲认为用上字念起来高亢激昂,发声响亮。子云亭也是指住宅,可能为了押韵而借代。
这篇小赋简直句句是经世名言名句,能流传至今,确实有它不朽的魅力,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代读者的心。
这也是作者在参加"永贞革新"之后遭遇权贵集团、宧官集团打击,一贬再贬后表明自己不屈的心声,文中丝毫没有没有表现出垂头丧气,患得患失,一击即溃的形象,离京二十三年的谪戍遭遇不减他的理想。
诗言志,文载道,这是我们从这篇八十一字的小赋中受到的有益教益和启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