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孔庙记游

(2020-03-30 23:42:53)

在一个细雨菲菲的中午我来到了杭州孔庙(碑林)。我从五岁到三十岁一直住在河坊街上,每天去与孔庙一街之隔的著名中学去吃晚饭,但是从未听人说起过孔庙和碑林。大约十年前开车驶过劳动路,我在路的西南瑞白粉壁上见到几个大字:杭州孔庙、西湖国学馆不禁纳闷良久。现在我终于来此地一睹杭州孔庙的芳容啦。

我以前去过衢州孔庙,史称南宗。先前宋朝金人南犯,宋朝天子衣冠南渡,定都于临安即今天的杭州。正统中国文化的载体一一儒学创始人孔子第四十八代孙衍圣公一行五人也随之南下,被皇帝册封于衢州,从此衢州有了孔子的传人和家庙,史称南孔。

去年五月朋友女儿大婚,男方老家在孔子故里山东泰安,我们夫妻俩作为男女方的介绍人去参加婚礼,之后也游览了三孔,曲阜孔庙与衢州南孔相对,故被称之为北孔。曲阜、衢州的孔庙都是孔氏族人的家庙。今天下午我来到杭州孔庙,这是我参观的第三家孔庙,也是我参观的第一个官办孔庙,前两家都是家庙。孔庙按照性质分为三种:国庙,即天子祭孔大典的场所;家庙,孔氏族人祭奠先人的场所;学庙,各地官府开办的学府。这用于统一民众思想、治国理念和实施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这个孔庙既是杭州府每年四次祭孔大典举办之地,又是杭州府办的府学之地,也称文庙。

杭州原为南宋时期临安府治所在地。杭州孔庙建于北宋仁宗年间(1023-1063年)在凤凰山一常;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从1131年至1905年一直在现在的所在今名学前巷8号,占地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格局大气,造型古朴典雅,为宋元明清四朝学庙。

杭州孔庙南宋时期曾为太学,就是当年的全国最高学府,有学子数干人,当时占地从劳动路、涌金门到南山路。

杭州孔庙坐北朝南,东连劳动路,南临河坊街,西望荷花池头与中国美院,北与娃哈哈小学相邻,是宋、元、明、清四朝杭州府学所在地,迄今为止已有889年的历史了。

我从劳动路拐入府前街8号,西面是一方颇大平整的小广场,墙上杭州孔庙四个大字赫然入目,左边是一大很粗的香樟树,右方是棂星门,右边门开着,门右边有碑标明杭州孔庙、杭州碑林及孔庙平面图。我特别好奇的是杭州碑林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款时间为一九六一年。虽然不见名声,但是当时的政府颇有眼光,保护了一些国家重点文物,真有眼光、有水平!我心里暗自赞许道还是有识货的明白人。

孔庙也称夫子庙、文庙,它的建筑、布局有一定之规,由棂星门进入,一般有建筑物如泮池、东西两庑、大成殿、文昌阁和崇圣祠等,并且一定以大成殿为中轴线。孔庙有几个作用:一是祭祀活动场所,其次为学习场所,第三为考试场所。

杭州孔庙的棂星门三个字由乾隆皇帝题写。棂星门是孔庙正门之名,意为尊孔供孔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比美,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广纳天下贤士,无论何地何处,只要置此门,广招天下文人英才来此学习之意。还有说法:

1)尊孔如尊天,

2)棂星即天镇星,认为该星主得士之庆,其精华为灵星之神。

自从打倒孔家店,推行新文化运动以来,以前的旧学旧治己基本不为百姓所知,相当于把盆子里的洗澡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了,也是不对的,进入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进入棂星门即是一座小桥,左右两边就是泮池,这是孔庙独有的。再往前面是大成门,空地右边有一个小门通碑林。

杭州孔庙共两进,这就是第一进,这个地方我姑且称之为大天井吧,这比第二进的天井略小点,第二进的天井我丈量过南北长43步,左右宽30步,我每步75公分也是说约32米乘23米的长宽。穿过大成门来到第二进,正面是大成殿,取意为孔子的思想集古贤之大成。天井左右有两庑,西边是左庑,列有孔子的一生的圣迹图和说明,右庑(右手)是杭州科举制的陈烈室。陈烈室里大致内容为古代文人的文化用具即文房四宝中的笔和砚、古代学子的作文卷、考试卷、准考证、杭州的14名状元、6个进士家族和杭州著名的14个进士包括有袁枚、龚自珍、于谦、洪钟、沈括和梁诗正等;及历代进士名册。杭州的进士家族横河桥许家赫然在目,但是缺少了城东马坡巷龚自珍家族,龚自珍的爷爷两兄弟和龚自珍以及他的父亲龚丽正均为进士,一门四进士。

出了东庑前方就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这个大成殿是杭州地区唯一的一个清代双层翘檐建筑,也是杭州孔庙保留下来的唯一的旧时建筑,孔庙其余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新建的。在大天井的左右各有一个亭子,亭内立有不同时期的石碑,记叙清代重修孔庙之经过。

大成殿庄严肃穆,建筑宏大端庄,令人不禁联想自南宋皇帝及百官的祭祀场景和后面历朝历代政府衮衮诸公率文人士子及百姓恭敬祭拜的场面。大成殿里供奉着五个塑身人像,正中即为孔子,左一为孟子、左二为岑参、右一为孔子的孙子孔汲、右二为颜回。长条祭桌上的供品为最高级的三牲猪牛羊和一些水果。大堂四周的墙壁上是孔子的七十二门徒,左边摆放的是2500年前仿古的乐器编钟,右边是祭祀用青铜酒鼎八簋的礼乐祭器。因逢雨天又无灯光,墙上人物看起来不是特别清楚。保安走来告诉我大殿内大柱子的石墩是旧物,看看石头的颜色信然。

出殿后路过左手的亭子进入碑林区。杭州孔庙分东西两区,西区为孔庙,东区为碑林。自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教经受了考验,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同;又自唐代以来社会安定,孔庙由政府官办,在各郡县内的孔庙里设立文庙学宫,自此以后孔庙有了学校的新概念,庙学合一,学庙不分,亦庙亦学,这里既是祭孔仪式之地又是学校场所。全国孔庙与学庙布局大致有左庙右学、左学右庙、前庙后学、中庙左右学和中庙四周学。读经成了学子重要的学习内容,儒学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成了社会的约束规范。

杭州碑林建于1979年,位于东区内。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间是星像馆,北面是石经馆、南面是文昌阁,四周是水池,曲水环绕,假山高低,流水潺潺,花木扶疏,四周墙壁上嵌着石碑,有假山、水池、曲桥、花草装点其间,串联石碑回廊,视觉上动静有致,高低错落,令人疑以为错入苏州园林。

我以为在杭州碑林中将近500方石刻中最为珍贵的当属石经馆中放置的南宋太学石经85方,由当时的皇帝和皇后所书。当初有131方,经过800多年岁月洗礼,只留存85方,其余不知所终,石经有些部位文字漫漶不可复识,计有巜周易》、《尚书》、巜毛诗》、《中庸》、巜春秋》、《论语》和巜孟子》。这里需要提示的是当年杭州孔庙是全国最高学府——太学。所以杭州孔庙现在的地位肯定比其它的府学来的高;其二当时纸张尚未问世,学校里学生面石而学,石经就是今天的书本,它规范了文字,统一了思想,也是标准的教科书和重要的文化工程。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杭州孔庙记游

南宋石经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由皇帝御书而成的太学石经,也是南方现存的唯一石经,这是杭州孔庙的镇馆之宝;其四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地位高的孔庙常有碑林。孔庙即文庙,里面的学生面对石刻经书进行学习。

另外的瑰宝是在水池中央星象馆里陈列的吴越国第二代王钱元瓘墓顶壁上的石刻星象图石,长412公分,宽270公分,厚32公分,刻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刻星183颗;他的妃子吴汉月墓顶也有星象图石刻,长320公分,宽178公分,厚30公分,以阴线刻石,有178颗星,成于952年。古代礼制森严,夫妻俩石刻的大小厚薄,星辰多少都依地位而定。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星座图,代表了南宋天文学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之一。

据中国书法大家任平先生介绍,他曾陪同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专程来此参观星象图,可见它的名气之大和珍贵。

在回家的路上我久久思索着为什么在钱穆王的墓里会放置星象图于墓体顶部?在古代中国天是掌管一切众生的,皇帝自称天子,是替天行道,是否在大限来临时他会向天汇报?或者在转世之际求天赐福?我不得而知,应该有一些作用和意义吧。

另外的巜武林弭灾记》石记载了杭州历史的火灾和灭火纪录,是我国火灾史上最早的碑石,糸海内孤本;其它则糸文昌阁里的十六罗汉塔,糸名僧贯休作,线条灵动流畅,据说是从北山路的一个庙里取来的。

文昌阁为明代开始兴建,也称文昌宫、文昌塔、文昌楼、魁星阁,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文昌帝,其主宰功名、利禄保一方文风昌盛。学子们为求功名常来祭拜,一般阁为两三层居多,攒尖顶,每层皆有檐面,有四角、六角或八角不一。

庭院水池的四周墙壁上的碑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南宋和清代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像、水利工程、宗教和墓志等。历代名家有王義之、王献之、苏东坡、文征明、米芾、祝允明等名家。史实碑则从元代至民国,记录兴修水利、筑海塘、盐运等史实,为了解杭州的经济、水利提供了史实。

杭州碑林是一座融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石质书库。

参观完碑林,雨后的阳光洒在庭院之上分外美丽迷人。我去过大名鼎鼎的西安碑林以11700石之多和曲阜碑林2000多石以年代久远,那气象万千、年份长久,文化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当属国内第一和榜眼,龙门石窟碑林以3600石当属探花。其他如涪陵碑林163处,浯溪碑林400石,焦山碑林400多石,四川西昌地震碑林106石,我以为杭州碑林当仁不让应居全国第四!可能是成林时间最晚,还有宣传不够的原因吧,连我这个本地人才最近十年才知道。

南宋以降特别是明清时期江浙学子居全国进士一半,杭州文庙中的碑石功不可没!杭州也是中国的文化重镇,修复和开放杭州文庙也是为保留文脉、寻找昔日的文脉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视角和尺度吧。据统计1949年前各地县均有孔庙,共有1749所,现存509所,保存完整的为60余所,基本完好的109所,仅留存大成殿的为287所。文庙加上其他书院共2200余所,再加上私塾,这些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留传至今的大功臣。虽然孔庙游人稀少,但我认为它在杭州、中国东南的文化史上的地位怎么说也不过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