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时候每到过年我就莫名兴奋,除了可以不上学放鞭炮穿新衣服拿红包外还可以吃上奶奶从老家寄来的龙游发糕。记得过年前奶奶就央人炊(蒸)发糕,之后我家就会收到奶奶寄来两笼发糕。那时候的发糕比今天的大多了,直径约40公分,反正比大脸盆还大。
我们从初一早晨把糕当早餐吃,一般可以吃到初七。每次父亲把发糕切成约一公分厚,长约10公分,把一大盘切好的糕整齐地竖放在蒸笼里,铁锅里盛上水,再盖上高腰的蒸笼盖子,待到蒸汽从高腰的蒸笼盖子的缝隙里溢出来,发糕就蒸软蒸热了,空气中弥漫着酒香甜味和淡淡的荷叶香的味道。啊,这是我小时候的最爱,这就是我儿时记忆中的的年味。
龙游是浙西小县,人口只有30多万人。但从秦时建县至今却有2200多年历史呢,是浙江13个最古老的县。龙游发糕据县志称出现于明代约14一一17世纪。发糕寓意为年年发,步步高之意。发糕从糖来分有红糖糕、白糖糕和丝糕。只有红糖糕是褐色的,其他两种都是白色的。作发糕龙游话叫炊糕,这是特指的。龙游古代为姑蔑古国。炊糕的炊字你细思竟然是古代正宗的用法。现代其他地方人肯定说作糕、蒸糕,龙游人用炊字居然还保留着古老的用法,真是语言的活化石呢。说真的,南方话的词和口音真的还保留中国中原时期的古音,古用法呢。龙游发糕一般是用糯米混合粳米或籼米作的,特别精美的发糕是用全糯米作的。红糕不好吃,是贫苦人家吃的,一般人家都是吃白糖糕,家境优越的人家讲究,用糯米作,最考究的是糯米作的丝糕。丝糕中间夹层是豆沙,上面放有装饰的红丝绿丝。我小时候很少吃到,奶奶寄来的都是白糖糕。
炊发糕有许多步骤,先泡精米十来天,需天天換水,再细磨大米,再脱水、加进绞好的一公分大小的肥猪肉粒,再加上白糖、加酒酿,再搅拌,然后在蒸笼底垫上荷叶或粽箬,然后再把米酱灌笼。蒸时需不时把上下蒸笼位子更替,上移下,下换上,这样保证所有蒸笼中的糕不夹生,受热平均。
龙游发糕白若膏脂,细孔如针眼,甜又不腻,糯而不粘,把糕切开你能够看到肥肉粒以及肥肉周边被油浸泡了的深色的糕体。这里的糕最好吃,甜甜的散发着油香,我常挑有油肉粒的糕吃,啊哈哈,一咬下去满嘴生香,真是人间至味,现想起还是满满的幸福。人们在糕上或印精美图案或饰以青丝红丝,一笼一笼的发糕放在桌上,飘来阵阵夹杂荷叶香、酒香的味道,洁白如玉,既惹人爱又勾人食欲,那真是人间至上至美的食物,尤其是在食物紧缺的年代!在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把龙游发糕列入原产地地产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西名优食品,实为过节家家户户馈赠亲友的首选礼物。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对它的色香味大加赞赏,以后龙游发糕被列为贡品。
我奶奶子女有两女两男,大姑是家庭主妇,小姑从小送了人,老三是大伯,印象中好像记不得他作什么工作,他又有三儿子;我父亲是老么,最受奶奶喜爱,又在外地工作且独力抚养奶奶。奶奶69年72岁过世,这么算来应该是1897年左右诞生。我现在想像她一付很兴奋很神圣的样子,很早为了做发糕踩着小脚一遍遍地而把所有食材一一买入,再借蒸笼,央人帮忙炊(蒸)糕。蒸好待凉后再打包求人寄来,奶奶不识字,又是小脚,这得花她多少心血啊!这块块可口的发糕饱含着奶奶的寄托,寄托着她的祝福。那时不像现在,购买很容易,只要在手机上手指点一点下单后有人送到家。奶奶那时可是大不易呢,小脚老太太事事求人。那时候我年纪小,哪里知道这美味发糕是奶奶年前的第一头等大事,美味的食物凝聚着她老人家的一片对儿子、孙子的深情和厚爱呢!
奶奶故去后由外婆接棒寄发糕,外婆过世后由舅舅接力,现舅舅卧床后由外婆堂弟的外孙女儿每年返乡回杭州给我捎带着来。发糕啊发糕,洁白如玉的发糕,香甜甘糯的发糕,在我看来你早已跳出美食的范筹,你是亲情的载体,你相连着血脉,你是爱的传递!你凝聚着乡情,传递着来自故乡亲人们对屐旅在外游子的倾情问候!!(作于2018年2月26日晚11时15分于杭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