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说匾额(三)

(2009-05-22 01:22:36)
标签:

杂谈

文化

    匾与书法和典故诗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说到书法我为朋友们介绍匾额艺术馆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楹联,让我们共同享受书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始终认为匾额与楹联是兄弟关系,如把匾额当成是人的面容,那楹联则是人脸上的耳朵,在静听八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石琴之音  玉醴之味  兰蕙其气  松柏其心

     石琴是古代一种乐器,用棒轻轻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石琴的用料产于安徽磬石山,各曰灵壁石。宋代诗人方岩曾这样赞颂灵壁石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

     玉醴,传说中的仙药也指甘泉。晋人葛洪在《抱朴子·金丹》中详细写道:“朱草状似小枣……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便立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后被指为美酒佳酿。

     兰蕙指的是兰草与蕙草,皆为香草。

     此幅对联以石琴,玉醴,兰蕙,松柏为比拟,表达了古代君子所追求的那种尽善尽美刚正不阿的人生境界。

     题联者  翁方纲

     楹联的年代  清中期

     翁方纲是乾隆年间的杰出学者,精心汲古对于金石、谱录、书画、碑版之学,都能剖放光彩。而他之一手书法,尤其值得称道,历来评价极高。他又是有名的收藏家和书法家。他与刘墉(宰相),成亲王(乾隆第十一子),铁保(嘉庆时任两广总督)被世人称为"清四家"。在我国的著名景区与古建筑都留有他的墨宝和诗句,他的行书主要学习米芾、董其昌及颜真卿。翁氏学书强调笔笔有来历,他留下的真迹成了收藏者热捧的对象。据《梦园丛说》记载“翁覃溪先生能于一粒芝麻上写‘天下太平’四字”。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他在《艺舟双楫》中记载了一个翁方钢与刘墉互相讥评的故事

     翁方纲的女婿戈仙也是刘墉的学生,一日他互问翁刘两人的书法,翁方钢讥讽刘墉对戈仙说: 试问你老师,他写的字哪一笔是他从古人那学的。戈仙将此话转告刘墉,刘墉回复道: 我自己成就我的书法风格,而你岳父哪一笔是他自己的。(自将文言文转为白话文)

     调侃归调侃,但从中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按现在话说: 翁方钢属保守型的,刘墉为开放型的。

 

http://www.gsww.gov.cn/UploadFiles/2007117183818689.jpg

     翁方纲书法墨宝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名齐孔范  孔指孔子,范指范蠡。匾文意为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媲美。

   受匾者  国学生罗织光  太学生郡建中

   题匾者  福建提督学院从二品官 李某

   匾的年代  咸丰十一年仲冬 即公元1861年11月

 

   监元  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

   受匾者  太学生叶焕彬

   题匾者  广东学政翰林院兼礼部侍郎 杜联

   匾的年代  同治戊辰年季春 即公元1868年3月

   杜联曾与清朝一个笑话有关。一天杜联去晋见宰相贾祯。贾问他贵姓,他恭敬地答道“门生杜联专诚拜见师相。”问:“什么时候乡试、会试考中的?”答“前年会试,我受到师相知遇提拔的恩德。”问“哪里人?” 答:“浙江会稽人。”  问:“现任什么官职?”  答:“内阁学士。”问答之间,贾低下头伏在桌上渐渐睡着了,打着鼾声。杜联见状只是坐着,不敢离去。一会儿,贾祯伸伸懒腰,醒了过来,见到杜联,又问他科试、籍续、官阶,杜又一一回答。问完便举茶送客。隔了几天,贾祯对人说:“我出外主考次数太多,门生也记不清楚了。前次曾见到两个杜联,姓名、科甲、籍续、官阶都相同,我怎么记得许多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举案齐眉  举,托起。案指用来端食物有脚的木盘。齐眉,与眉目同高。(匾意另解)

    受匾者  登仕郎正九品 天华及夫人刘氏

    题匾者  明经进士,后选儒学正堂 蔚文弟

    匾的年代  光绪三年岁次丁丑九月 即公元1877年9月

    登仕郎文散官名。唐始置,为文官第二十七阶,正九品下。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郞。

    后选儒学正堂是元明清时代各州府县设立的供生员读书学校长的后备人选。 

    举案齐眉是一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故事讲的是汉代人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以示对夫君的尊重。

    举案齐眉匾题解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间的心心相印、相敬如宾、恩爱体贴。

 

    萱荣桂馥  萱,萱草。又名忘忧草,金针花,也是我们平常食用的黄花菜。因萱草耐寒耐半阴,所以古时人喜欢在北堂种萱草,北堂又多为母亲所居住之处,后又以萱堂指母亲或母亲的居处。

    此匾以萱代指母亲,以桂花的繁茂喻子孙之谓。荣既指母亲荣光康健,又喻母亲因子孙才学品德兼备而感到荣耀。

    受匾者  太学生陈大俊的母亲

    题匾者  孙诒经 

    匾的年代  光绪四年戊寅葭月 即公元1878年11月

    孙诒经(1826—1890),字子授,清钱塘(今杭州)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以太平军攻占杭州,乞假归奉其母。同治元年(1862),他曾与宁绍台道张景渠统率清军,在浙东镇压太平军。三年入直南书房,曾历任会试同考官、国子监司业、陕西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国史馆纂修、詹事府詹事、咸安宫总裁、福建乡试正考官、福建学政等职。光绪四年(1878),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后迁工部、刑部左侍郎,调户部右侍郎、左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为官期间,他曾多次奏疏建议杜绝各省乡试弊端、整顿吏治、加强京畿及山海关防务和赈济灾民等,沙俄屯兵我国东北、西北时,建议加强京畿及山海关防务。浙江发生水灾时,曾奏请赈济,不少被朝廷采纳。他平生想以儒术拯救时弊,先后数执文柄,荐才拔贤,不遗余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五代同堂  这是块贺匾。意在称赞受匾者子孙满堂,享尽天伦之乐。

    受匾者  陈翁年  93岁。

    赠匾者  陈翁年的诸多老朋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明经,原义为通晓经术。明经二字是对贡生的敬称。此匾是勉励受匾者勤学立志。

          贡生:是指明清两科举制度中,由府县学推荐到京城国子监学习的人。贡生也指秀才。

    受匾者:刘安宗

    题匾者:许乃普

    许乃普(1787—1866)浙江钱塘人,字季鸿。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即榜眼。即榜眼。嘉庆、道光、咸丰3朝三迁内阁学士,五度入直南书房,五充经筵讲官。历官贵州、江西学政,兵部、工部、刑部、吏部尚书,实录馆总裁,多次充任殿试、朝考读卷官、阅卷大臣。任内获道光御笔“迎祥”和咸丰御笔“宜尔子孙”匾额。谥文恪,谕称“许乃普学问优长,供职恪慎”“屡司文柄”。

    许乃普也是我国近代有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与祁寯藻、陈孚恩、赵光称四书家。
    许乃普还和一赞美词有关。许乃普父亲许学范,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生有七子,乃济、乃普、乃钊三子为进士,另四子为举人,故有“七子登科”之美称。

    清代学者、书法家梁同书曾书写“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一联送给许学范,称颂许氏家族。  

 

    善则归亲  子嗣有德有出息,应归功于父母长辈。

    受匾者  监生王居宽

    匾题者  张芾  

    张芾(1814~1862)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庶子,值南书房。大考一等,擢少詹事。二十二年四月王鼎自缢后,张以门生至王家,与陈孚恩“共劝王沆”,同意由陈代改遗疏,得穆彰阿赏识,超迁内阁学士,督江苏学政。二十五年(1845)授工部侍郎,任满仍值南书房,旋调吏部;二十九年(1849)督江西学政。

    张芾,是同治皇帝的老师之一,咸丰帝即位,张应召陈述政见,提出“明黜陟,宽出纳,禁糜费,重海防”。得咸丰帝赞赏、采纳,调任刑部侍郎,任满着署江西巡抚,不久实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