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名购刀 护民还是扰民?

(2010-03-30 11:17:17)
标签:

杂谈

分类: 其他
上海世博在即,昨天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是世博期间,管制刀具禁售,普通刀具(菜刀、水果刀等)要凭身份证实名购买。第一反应:太有才了,这种招也想的出来?
 
不可否认,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加强世博安全。出招的人大概是想:至少可以控制这一段时间内卖出的刀具不再具有凶器的特性(出了事马上就能找到主人,这个威慑力还是蛮大的),至少可以减少一点危害性,因此也就算是做了一个护民的好事了吧。
 
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政策能否护民?
 
(1)           世博期间卖出的刀具与民间所拥有的刀具数量之比,任何头脑清楚的人都明白是何等巨大的差异。想玩命的人要弄到一把刀何其容易,难道只有买刀这一条路?
 
(2)           肇事者要危害社会,除了刀具,其它可用做凶器的工具随处都是,任何铁制工具,甚至木棒、石头,都可以致人于死命,难道为了阻止犯罪,什么工具都得实名使用?说得不好听一点,什么工具都不需要,有武功的人仅凭一双手就可以致人于死地的,然道连手也得控制起来?不从根源上着手,想靠这种极原始的办法来阻止犯罪,恐怕连杯水车薪的作用都谈不上。
 
 显而易见,刀具管制对阻止犯罪是不可能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的,要建立和谐社会,防止一些反社会的悲剧产生,必需从整个社会管理的源头上下功夫,要真正爱民、护民,不要人为产生冤民,不要逼良为刁,才是根本。
 
有人要说,虽然这种管制不会有很大的效果,但是总会有一点效果的,做总比不做好。其实不然,做还是不做,还要看它是否有副作用?就实名购刀而言,显然是有副作用的,简单列举如下:
 
(1)           有了这个政策之后,买刀的人都得战战兢兢,万一哪天刀丢了呢?这个刀偏偏又出事了呢?我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这样一来,丢了手机都不紧张的人,丢了刀可是要紧张一阵子了。
 
(2)           本来日常生活中借个刀用用是很平常的事,现在可好,对于一些多心的人,你要向他借刀可就难了。谁敢借啊?
 
(3)           实名购刀,大商场容易做到,小商铺就很难操作,我不知道到时会有什么高招?只希望不要为了简单操作,干脆禁止小商铺卖刀,那就真正是扰民了。
 
(4)           老百姓买把刀还得揣着身份证去商店,万一忘了还得回家取,是不是很麻烦?制定政策的人设身处地替老百姓想过没有?
 
(5)           此类措施如果不断出台,势必造成管制过头,而过高的压力通常容易激起反弹,本来没事的地方,说不听就会被“管”出事来,我们的管理者们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
 
何必呢?一定要搞得这样草木皆兵的,去年北京奥运会就有耳闻很多此类怪招,但是没有亲见。这回在上海,难道也得这样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吗?如何建设平安世博、和谐世博,是一个大课题,但是我们的心态一定要放平。一方面要从发生社会问题的根源上入手来建设真正的和谐,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为一个持续数月的国际性大型活动,几千万人出入,不出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本不应该将不出事列为指标。世界上那么多发达国家,安保水平都在我们之上,照样免不了出现一些意外。所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积极考虑防范措施,但同时也不能把防止意外绝对化,更不能以干扰老百姓正常生活作为代价。
 
出台这种政策的官员难道真的这么天真吗?能想出这种招,恐怕智商不低啊?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私下猜想,是不是出于规避责任的考虑。因为上面有要求,必须确保如何、如何?总得想点招来对付吧,否则上级岂不是要责怪我们不作为?我出了这个政策,怎么说对于安全保障也还有点作用吧,至于代价嘛,那不重要,即使上级不批准也没有关系,至少说明我动脑筋了嘛!是不是这种心态?我们很多政策的出台背后都有这种心态,反正只要在我的领域里采用了某些措施,起到了某些作用,我就可以没有责任或减轻责任了,至于副作用吗,呵呵,不知道。你说他们的智商高不高?
 
智商绝对不低,就是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中。护民只是形式,恐怕自己的乌纱帽才是要点!
 
但愿我只是胡猜,如果猜错了请海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