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2018-09-18 07:46:19)
标签:

唐山开滦矿山公园

旅游

分类: 自驾游记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2018819日)

昨晚住在南湖边的7天酒店,挺舒适。早餐后,前往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这是以煤矿文化为主的一座大型主题公园,景区以开滦煤矿为主体,展示了煤矿历史、采煤过程和历史上的煤矿罢工运动等事迹,是了解煤炭的采集知识和历史的好地方。景区主要分为开滦博物馆和井下探秘游两部分,门票120元。

说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开滦煤矿功不可没。鸦片战争后,全国掀起强兵富国的“洋务运动”。清光绪四年(1878年),在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导下创建了开平矿务局,就是开滦煤矿。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并且第一次招商引资发行股票。由于开滦煤矿的开发,唐山因煤兴市,秦皇岛因煤建港,一座煤矿托举起两座城市。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坐标,要了解唐山,先要了解开滦。

我们先参观开滦博物馆。进门是气势磅礴的“黑色长河”大型浮雕,140年历史的开滦,从黑色长河中走来。四层楼的展厅,从煤的生成开始,阐述了煤炭知识、古代采煤史、开滦煤矿发展史、因煤而兴的唐山城市文化记忆。展示了1881年开滦煤矿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同年,建造了中国第一台机车——龙号机车。看到了中国迄今存世最早的股票——“开平矿务局老股票。展馆图文并茂、很多实物雕塑,内容丰富详实,很开眼界。

从博物馆乘电梯,我们下到开滦老矿井,开始了井下探秘游。平生第一次来到井下,走在百年井巷里,如同穿越时光隧道,新奇而刺激。这里有当年矿工采煤的现场,通过蜡像和声光复原当年场景,从原始到现代的采煤作业。中途还坐了段小火车,最后乘长扶梯回到地面。这是很有特色的参观和体验,很长见识,感觉很妙。

游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用了2个半小时,来唐山游一次如此特色的公园,真是挺不错。接下来的活动是去唐山地震纪念广场,瞻仰抗震纪念碑和纪念馆。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我们来到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2、先参观开滦博物馆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3、走进博物馆,迎面是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黑色长河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4、博物馆从煤的生成开始介绍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5、这是汉代冶铁的窑炉。那是就开始使用煤了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6、这是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龙号机车。车身两侧各镶一条龙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7、抗战期间,开滦工人参加斗争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8、唐山地震,开滦煤矿罹难近7000人,淹没所有矿井。但抗震救灾,很快恢复生产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9、看过博物馆,开始井下探秘游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0、我们走进地下百年开滦老矿井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1100多年前,矿井里还在用骡马运煤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2、后来有了小火车运煤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3、原来的矿井立柱支撑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4、现在是拱形支撑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5、原始的挖煤方式,还挂个鸟笼,让鸟来报警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6、现在是机械化采煤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7、我们坐小火车在井下走了一段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8、上世纪60——70年代,矿井改成人防工程,这是食堂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9、这是井下咖啡厅,供领导使用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20、这是唐廷枢和金达塑像,1881年,他们主持制造中国第一条标准铁路——唐胥铁路

自驾唐山游记:(三)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21、公园里的矿工雕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