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2015-09-05 06:30:32)
标签:

贵州晴隆

二十四拐抗战公路

分类: 难忘经历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好些年前,我看到了一张抗战老照片:只见一条连续弯拐的公路,从幽深的谷底到险峻荒凉的山顶,长长的美军大卡车队,缓慢行驶在公路上。这就是闻名世界的“24拐”抗战公路,当年,美国援华物质就是靠这条道路运送到重庆,它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这张照片表现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的艰险,同时也反映了中美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抗击法西斯的不屈精神。从看到这张令人震惊的照片那天起,我就萌发了要驾车亲历这条路的强烈愿望。

之后,我查阅了“24拐”的资料。这条路位于贵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古代这里称鸦关,其雄险名噪滇黔。明清时期,此处是蜿蜒的古驿道。1935年,“24拐”公路开始勘探设计,同年动工,1936年竣工,成为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但路况极差,车祸频繁,被喻为“鬼门关”。

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物质经过滇缅公路到昆明,必经“24拐”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因而“24拐“成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日军多次派飞机轰炸,欲切断黔滇咽喉。1942年,美军中缅战区总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派出美军1880工兵营,进驻晴隆修筑滇黔公路,对“24拐”进行维修,确保运输通畅,并驻守到日军投降后才撤离。“24拐”公路,是世界公路历史的奇迹,为抗战做出杰出贡献,记录下那段艰难岁月,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中国抗战史上,“24拐”有着浓重的历史印记。

去年秋天,我的贵州自驾游终于成行。在游完黄果树瀑布的那个下午,前往黔西南的兴义,途经晴隆驶下高速。走320省道穿过晴隆县城不远,便驶上一条砂石路,前方就是我梦寐向往的“24拐”。路旁有座小山,建有晴隆烈士陵园。我们驻车登上陵园山顶,凭高俯瞰“24拐”。那张老照片显示山间光秃,公路线条清晰。眼前林木葱郁,加之方位视角不对,看不到“24拐”全貌。下来小山,我驾车缓缓驶入“24拐”抗战公路。

24拐”还保持着当年砂石路的原貌。路面清静,没有看见其他车,因为320省道早已取代了它。驶过“军事第一,胜利第一”的牌坊,我的导航仪上,显示出“24拐”那蛇曲的优美线条,好漂亮的身姿,一柺拐接踵,流畅而自然。由于山高坡陡,拐弯紧密,每个弯都转的很急,方向要紧打。我一点也不急,千里迢迢寻梦而来,我得慢慢开,好好看,细细品。路边植了树,眼中的险坡便不觉险了,车驾的安然,全无恐惧之感。和平年代,“24拐”也跟着祥和起来,成为风景独特的山间公路。如果你不了解“24拐”的历史,如果不看路旁复修的碉堡、工事、标牌和标语,也许不会激动。我呢,此时激动不已,抗战的史诗在我耳边颂起,经过每一拐,我的心都震动着,忍不住不时停车,下来顾盼四周,欣赏路边的景物,缅怀那些难忘的往事。那些美军的碉堡和标牌,看的津津有味。我心旌摇动,脑海中返现着当年修路的情形,眼前似乎有一辆辆满载的美军大卡车隆隆驶过,天上敌机轰炸和地面马达轰鸣,震荡耳鼓。

24拐”路面宽6米,全长6公里,从山脚第一拐与山顶24拐间的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坡的斜角60度。我们不知不觉间就从山顶驶到山底的第一拐,好快呀,有些意犹未尽。走过“24拐”抗战路,我的心灵受到一次冲击和洗礼,对祖国和民族的爱,对敌人的恨,交织成一股力量,激励着我。人啊,要勇于面对艰难困苦,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在“24拐”第一拐与320省道交汇路口的路碑前,我和夫人激动的留影,让镜头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历程。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在不少二战主题网站上,都可以看到这张世界闻名的抗战老照片:长长的美军十轮大卡车队,沿着一条呈现无数“S”状的狭陡公路,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荒凉的山顶缓慢爬行。这就是著名的“24拐”抗战公路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2、这是卫星地图上“24拐”的图像,一拐拐曲线很美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3、这是从“24拐”对面山顶拍摄的影像,“24拐”最高处的山顶,是晴隆烈士陵园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4、我们由黄果树瀑布走沪昆高速,在晴隆下高速,经过县城不远,便驶上通往“24拐”的砂石路,路旁小山上有座烈士陵园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5、我们登上烈士陵园小山上的凉亭,山下就是著名的“24拐”抗战公路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6那张老照片显示山间光秃,公路线条很清晰。眼前山下林木葱郁,加之方位视角不对,看不到“24拐”公路全貌。要登上对面山顶才能看到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7、我们驾车驶过这个“抗战第一,胜利第一”的牌坊,就进入“24拐”了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824拐”还保持着当年砂石路的原貌。路面清静,没有看见其他车,因为320省道早已取代了它,只有像我们这样的旅行者才来光顾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9、车上的导航仪上,给我展示了“24拐”那蛇曲的优美线条,好漂亮,一柺拐接踵,流畅而自然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0、路旁复原当年美军的英文路牌,岗楼,提示人们,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1、每一拐都有路碑,路旁有很多碉堡,当年美军工兵维修这条路,一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保证抗战物质源源不断运到内地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2、我和夫人都很激动,千里迢迢来贵州,能亲历一次闻名世界的“24拐”抗战路,今生有幸,不虚此行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3、这张美军的宣传画,让我竖起拇指,美国大兵,很可爱。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帮助最大的当属美国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4、这张指示牌提示“三公里连续下坡,请挂低档行驶”。当年这条路交通管制的很到位呀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5、这张宣传画,是让百姓识别美国国旗,认识美军是友军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6、这里还有一张地图呢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7、这里有一张美女图画。据说当年修路时,驾驶机械车的美军士兵事故频发,自从立了这美女图,大兵们精神振奋,事故基本杜绝了。美女,可以提神啊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8、山间这些工事,估计是防空用的,可以架设高射机枪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19、驶过这个“齐心协力保护滇黔公路”的大门,也就驶出了“24拐”。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过了6公里长的抗战路。意犹未尽呀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20、到了“24拐”与320省道交口,现在的抗战路,成了越野一族喜好的穿越路线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21、离开“24拐”前,我和夫人激动地在第一拐的路口留影,让镜头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历程

亲历“24拐”抗战公路    22、这是贵州晴隆“24拐”抗战路的行车路线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