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儿子说“1、2、3 !”

标签:
儿子成长教育孩子严父严教 |
分类: 儿子成长 |
那天,儿子给我发来一则微信:“在北京,小时候过年最虚伪的一句话:来就来呗,还拿什么东西啊!最动听的一句话是:别拦着,给孩子的!最悲剧的一句话是:来,妈先帮你存着!最害怕的一句话:你听不听话!1、2、3 !......”
读着儿子的微信,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段子真逗,有些我小时也经历过。那句“最害怕的一句话:你听不听话!1、2、3 !”,好像在我心头扎了一下,这不是在说我吗,“1、2、3 !”这曾经也是我当年管教儿子的杀手锏。如今回想起来,有些内疚呢。
我给儿子回了微信“不好意思了,老爸再没有机会1、2、3了”。儿子马上回话:“老爸,你还可以对孙子说”,并加了个鬼脸图标。可咱到现在还没晋升为爷爷呀,儿子这话不知是安慰我,还是揶揄我。一时间,许多儿子小时候的往事翻现脑海。
当年,我 和夫人结了婚就两地生活。夫人怀孕期间,我们没见几次面,为了伺候月子,我星期天不休息,下夜班连着干,近一年时间攒了1个月假。夫人分娩后的第二天夜里,我才得到消息,还不知生的男孩女孩。第三天赶回北京,直奔医院,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儿子。尽管儿子因早产而貌不出众,我依旧满心欢喜。之后一个月,我单兵作战,一个人伺候月子,把夫人服伺的满意,把缺斤少两的儿子养的健康。
儿子满一岁,我被派往青海医疗队。临走时,儿子扑向车窗喊“爸爸”的情形,至今还历历在目。儿子二岁,我从西北回来,虽然一年多未见,他对我这个爸爸却不生疏,亲的了不得。看到久别的儿子聪明又听话,能认识200多个字,会讲很多童话小画书,让我惊喜。我在家休息40天,天天陪儿子,好快乐的时光,父子交情颇深啊。
儿子二岁半时,我去天津进修1年,夫人上学2年,便把儿子送到廊坊爷爷奶奶家,两位老人对孙子宠爱有加,儿子自是健康成长。儿子4岁了,我们终于夫妻团圆,结束两地生活,儿子也接回来,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日子。我对儿子的“1、2、3 !”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4岁的儿子很任性,常会表现的很固执,甚至不听话。这与正是淘气调皮的年龄阶段和在爷爷奶奶家的娇惯有关,也不排除有我的遗传基因,因为我就是个很犟的人。为了树立父亲权威,为了规范儿子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我便选择了“1、2、3 !”。我对儿子规定,凡是父母不同意的事情,你要是做,我就喊“1、2、3!”,喊到“3”时还不听话,就要打你。起初,儿子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但挨了几次胖揍后,晓得了“1、2、3 !”的厉害,这规定便奏效了。有时儿子想下楼玩,跑来请示我。我不同意,他就试着往外走。我喊“1”,他继续走出门,我喊“2”时,他已走在楼梯上。这时,他会喊起来“爸爸别喊3.,我就回来。”说着飞快的跑进屋里来。那时的我,心中很得意呀。
我可能有些儒家思想,奉行严教,赞赏“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的古训,对儿子要求极是严格。儿子懂事后,我一直以严父形象,张口就说教,有时急了也动拳脚。平日里同儿子总是保持着距离,很少同儿子开玩笑。其实儿子很优秀,小学、中学毕业、考大学的学习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名,而且忠厚善良,乐于助人,爱做好事。但我总是对他不放心,教导他“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甚至假期里他睡个懒觉,我都不高兴。在儿子大二的一个假日,儿子曾含着眼泪对我说,“我多么羡慕别的同学,同自己的爸爸能像哥们朋友一样相处。”我蓦然醒悟,儿子对父亲是这样的期待呀,我以往的做法值得反思了,“1、2、3 !”的方式对吗?严管严教是不是过分了。我自己呢,不也是缺少了很多同儿子一起成长的快乐吗。从那以后,我对儿子的做法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亲情是永恒的,不管如何严教,归根到底还是父子情深。儿子很成功,毕业后在北京找工作、结婚买房、买车,都自己解决,不给父母添麻烦。对我们非常孝顺,几天一个电话问候,物质上也不断孝敬我们,让我们深感安慰,深感温暖,也深感自豪。这“1、2、3 !”吗,早已成为有趣的回忆。至于以后对孙子说“1、2、3 !”,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咱要是当了爷爷,岂能对孙子专横跋扈,一定要做个慈祥可爱的好爷爷。
附上我很喜欢的一首美籍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诗:
《关
于
子
女》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